刘素勤 孟 隽
河南平顶山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干部病房 平顶山 467000
急性心肌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致使血流中断,造成局部心肌产生缺血性坏死,患者在临床上主要症状为心律失常、长时间的胸骨后疼痛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急性心肌梗死并存糖代谢障碍病人的糖代谢紊乱具体包括1型与2型糖尿病以及应激性高血糖。心内科在临床上对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并不少见,但在应激性高血糖的产生机制、有效治疗及正确护理方面研究的还不够深入[1-3]。我院心内科自2009-11~2010-11期间共收治90例急性心肌死病人,按照糖代谢紊乱存在与否以及糖代谢异常类型对90例病人进行分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急性心肌梗死并存糖代谢障碍病人的患病程度,以及针对患病程度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现将分析与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自2009-11~2010-11期间共收治9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参照WHO制订(1979年)的标准。男58例,女32例,年龄36~84,平均(61.1±20.3)岁。全部病人均于发病2 d内接受治疗。其中68例为初发,22例为再发。有31例病人梗死部位位于前壁,19例位于下壁,16例位于高侧壁,3例后壁,21例为混合型。按照糖代谢紊乱存在与否以及糖代谢异常类型对90例病人进行分组,其中甲组1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存2型糖尿病者;乙组为1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存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期内的空腹血糖值高于7.0 mmol/L,其随机血糖值高于11.1 mmol/L;丙组67例为急性心肌梗死但未见糖代谢异常,在发病期内其血糖水平正常。3组病人在性别、发病年龄、部位、病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监测方法 药物行静滴前对血糖进行首次监测,随后对血糖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在无异常情况下,1~2 d后监测空腹血糖8~12 h,如果高于7.0 mmol/L表示糖耐量异常。
1.3 护理措施 (1)准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2)采用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心律与心率的变化情况。(3)在用药后应严密观察,避免发生冠脉再通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密切观察糖代谢异常情况,及时检查血糖值。
1.4 统计分析 通过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同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及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10例病人的严重临床表现发生率高达90.0%,明显高于丙组20.9%,差异显著(χ2=15.34,P<0.01),并且乙组13例患者的严重临床表现发生率也高于丙组,差异显著(χ2=5.88,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组死亡率高达10.0%,丙组仅为1.5%,但两组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乙组病死率(15.4%)也明显高于丙组死亡率(1.5%),但并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甲、乙、丙3组临床表现及病死率情况比较 [例(%)]
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本身就较高,如再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激,将使血糖水平急剧上升,进而引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症状[4-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甲组与乙组病人的严重临床表现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丙组差异显著(χ2=5.88,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尽早诊断并及时治疗高血糖,对提前预测严重临床表现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甲组死亡率高达10.0%,丙组仅为1.5%,但2组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乙组病死率(15.4%)也明显高于丙组死亡率(1.5%),但并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本组观察的病例数量较少造成的。总之,急性心肌梗死并存糖代谢异常病人可同时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心脏病,因此,加强急性心肌梗死并存糖代谢异常病人的血糖的监控及护理可以加快疾病的康复进程。
[1]刘会田,谷翔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回顾性分析[J].中国康复,2008,20(3):161-162.
[2]潘丽贞,刘春桃,蔡韶芳,等 .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与疾病相关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19(17):25-26.
[3]贺彼芳,何卫娥 .血糖值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18(2):93-94.
[4]吕卓人,姜馨 .糖尿病与心血管危险控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29(1):637-638.
[5]漆建,余定庸,唐文国 .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