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离休干部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2011-08-15 00:46:49辛红芳
关键词:离休干部心理障碍门诊

辛红芳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干部科,山西大同 0 37008)

离休干部是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曾经的社会角色和工作性质使得他们既有老年人通常有的心理特征又有与普通人群不同的因素。目前,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良的心理因素致病的概率要比在职时高出很多,而心理疾病将会诱发和加重躯体疾病。做好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还可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我们对门诊58例离休干部分析并掌握其心理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收到一定的效果。

1 资料

选择200804-201104能每月就诊1~2次的58例有心理问题的离休干部,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0例,女8例;年龄范围60~92岁。

2 方法

对入选的58例有心理问题者进行分类,其中恐惧、疑虑类型29例;失助、自怜型24例;激动、易怒型5例。

对不同类型心理问题的患者,与家属共同分析其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地护理,告知其家属注意事项便于家庭护理。患者复诊时进行评估,以判断心理障碍改善情况,以及是否继续进行心理护理的干预。

经过护理后对于患者的心理障碍改善情况予以判断,结果分为3类:①显效,心理障碍消失,能正常配合治疗和护理;②有效,心理障碍基本消失,有时短暂出现;③无效,心理障碍无变化或恶化。

3 结果

通过观察分类对58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依照判断指标分析患者心理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显效15例,有效33例,无效10例。

4 心理分析及护理

4.1 稳定离休干部患者的情绪,减轻他们的恐惧、疑虑心理

离休干部就诊,由于对医院环境的生疏和对疾病后果的担心,最先出现的心理状态是焦虑不安,甚至是恐惧。考虑自己的疾病是否能得到很好地治疗,并十分注意家属和医护人员能否给予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导致患者猜疑焦虑,食欲下降,睡眠不佳,影响疾病的康复。遇到这类患者,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用自己的行动给他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不仅符合医者的风范,更应体现儿女对长者的关爱,努力做到朴实稳重而不矫饰,活泼开朗而不轻浮,善良和蔼而不怯懦,谦逊文雅而不庸俗[1]。认真学习各专业科室的知识,掌握医疗护理新理论、新进展,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以耐心的解释和正确有效的回答,使他们能消除顾虑,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正确对待疾病,以最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2]。

4.2 尊重和关心离休干部,解除他们失助、自怜的心理

干部门诊就诊的患者年龄偏大,曾是备受关注单位的一二把手,从工作岗位上离休后,由于其社会地位及社会关系的变化间接造成他们的种种心理变化[3]。他们会很重视门诊医务工作者的态度是否不同于在职时的状况;而且有不少以前前呼后拥的人,突然失去了踪影,以至对社会不满和失望,不能正确对待疾病,出现自悲、自怜的情绪,失去了自信心,产生消极心理和更多的无奈;家人不能陪伴左右时更易产生绝望心理。对这类型患者,我们必须给以应有的关心和尊重,注意礼貌和态度,称呼要恰当,耐心倾听主诉及不适之处,不可打断对方讲话。对反应迟钝,听力、记忆力减退的患者,不可有厌烦情绪;对患者的健忘和唠叨,要给予谅解,不要对其奚落和讥讽,不能损伤其自尊。要富有同情心,让他们感觉到来到干部门诊就像来到自己的家一样,干部门诊的医护人员就像他自己的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消除他们的失落、自悲和无助感,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

4.3 控制易激动和易怒的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大部分高龄患者由于脑动脉硬化,脑组织供血不足,神经细胞逐渐衰退,致使生理性的自控能力差,引起情绪波动,会对医院药品价格问题、就诊流程问题,乃至某些地方的管理问题提出各种异议。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要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对他们做到服务热情,耐心解答问题[5]。病人发火或无理取闹时,我们可以违心地自我认错,让病人舒缓自己的怒气,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对。护士必须教会患者控制情绪,告之易怒对疾病的不利影响,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自控情绪,主动配合治疗。

4.4 不同疾病的心理护理

人体在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下保持各个器官的平衡状态,从而使人健康。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心里负担加重,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与之相关的疾病就会发生,尤以脑血管疾病、冠心病为老年人的多发病。

4.4.1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6]。这些患者大多情绪不稳定,家属对此病也了解甚少,表现出恐惧、烦躁、消极、接受治疗不积极。多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知识,介绍同类病人预后好的案例,使他们认识到疾病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有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予以情感支持,用正确的态度去克服治疗中的困难。

4.4.2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较突然,大多数患者有死亡恐惧感。医护人员对来诊者应结合病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已治愈的病例[7],并安排他们一起交流在休息、饮食、戒烟酒等方面的心得体会,以纠正患者对冠心病的不良心理反应和错误态度,消除恐惧和忧虑情绪,使自己心情舒畅,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5 讨论

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使得人类寿命正在逐渐延长,离退休老年干部也随着增多,因此对老年学科的研究已成为日益迫切的现实课题,老年病的预防已引起医学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护理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老年人的特点和护理工作的任务来看,对老年人的护理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科学的、高质量的护理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当疾病这种不良因素刺激机体时,使健康的人成为病人,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精神、肉体受到折磨,从而产生各种不同心理。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精神活动能反作用于生理活动。心理因素能改变机体的物质因素。良好的精神状态能调动机体潜力,影响内分泌变化,加速代谢过程,增强抵抗力[8]。恶劣环境能引起大脑皮层的紊乱,导致机体有关部分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情绪有关,特别恶劣的情绪更为有害。一般说较多的离休干部由于其文化程度、家庭境况、社会环境、患病的经历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等方面的差异,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不良情绪和性格行为的改变,比较容易激怒、忧伤、固执和孤独。这固然和神经系统的老年改变有关,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老化现象,生理性老化表现在体内脏器、组织萎缩,重量减小,再生能力、储备能力、内环境稳定性降低,也与老年人的多种心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分不开。

WHO曾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还必须在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燃起离休干部对生活的热爱,激发他们的独立性,训练他们独立生活的信心和能力,很好地帮助离休干部建立价值感、知足感,以更好的心态去适应社会,积极的态度去战胜疾病,健康快乐地生活每一天。

[1]王丽霞,郑现召,龚翔.软性环境对住院离休干部的护理实践[J].医药产业资讯,2006(2):26-27.

[2]李红霞,白莉.谈老年人的护理 [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141.

[3]梅树荣.沟通在干部门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3,6(7):223-224.

[4]刘美婵.1例离休干部患者的心理护理 [J].黄河医学,1994(3):117.

[5]唐娟.住院在职干部心理特征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7):83-84.

[6]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7]李素珍,缪慧芬.冠心病的健康教育[J].当代护士,2010(s1):64-65.

[8]陶红霞.老年人心理障碍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1333-1337.

猜你喜欢
离休干部心理障碍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奉献一生捐资助学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8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2
观山湖区增加离休干部定点医疗机构
晚晴(2017年6期)2017-06-20 01:30:55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铜仁市为离休干部开通外购药绿色通道
晚晴(2016年2期)2016-05-30 23:26:58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