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理论与现代汉语研究*

2011-08-15 00:52
菏泽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题元构式句式

周 昊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构式语法理论与现代汉语研究*

周 昊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构式语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源于Fillmore,C.J.的框架语义学,由 Fillmore,C.J.、Adele E.Goldberg和Paul Kay提出,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构式是形式——意义的对应体,是语法中独立存在的单位。构式语法的特点是非模块性、非转化性、全面性、共性——遗传等级模式。构式语法到目前为止成果最突出的两个研究领域是题元结构和词汇语义及标记性构式。发展到现在,构式语法理论有其自身的价值与局限。中国学者们在现代汉语构式语法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有不足。

构式;构式语法;现代汉语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兴起的。这种语法理论源于Fillmore,C.J.的框架语义学,是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背景的,由Fillmore,C.J.、Adele E.Goldberg 和 Paul Kay 提出。它是在对传统语法理论和美国生成语法理论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属于功能主义学派。构式语法理论虽然是新兴理论,但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2001年至今,国际构式语法研讨会(简称ICCG)已举办了四次。构式语法理论现在有四个不同的派别:一派是以Adele E.Goldberg和他的老师Lakoff,George 为代表;一派是以 Fillmore,C.J.和 Kep,P.为代表;一派是以 Croft,W.和 Taylor,J.R.为代表;一派是以Langacker,R.W.为代表。构式语法领域最有代表性的学者首推Goldberg,因此她的观点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将简单介绍构式语法理论,以及构式语法与现代汉语研究结合的一些成果。

一、构式语法的内涵

(一)构式的内涵

在Goldberg的理论中,构式是形式——意义的对应体,是语法中独立存在的单位,它的存在不能从语言中先已存在的其他构式的知识中得到完全预测,即: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Fi,Si〉,且 C 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1]也就是说,句式有其自身独立于组成成分的整体意义,这个整体意义是无法从组成成分或其他的先前已有句式推导出来的,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2”。所以我们需要重视对句式的研究,从句式出发来观察动词和相关名词的组配关系,这就是“自上而下”或“综合”的研究路向。一个构式(construction)可以是大到句子小到语素的任意大小的结构。[2]

(二)构式语法的特点

构式语法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有着自己突出的特征。[3]

1.非模块性

构式语法是非模块性的,强调形式和意义都是语法中每个具体构式的组成部分,不是语言中的不同模块。

2.非转化性

构式语法只有一个层面,不存在各种形式的转化。一般情况下,一个具体的句子往往由几个构式共同起作用。由于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因此构式语法也不存在形式和意义的转换。

3.全面性

构式语法认为,从原则上讲,语法理论必须解释所有的语言事实,不能首先假设某些语言现象是核心的而另外一些则是边缘的,甚至是可以被排除在理论语言学关注之外的。

4.共性——遗传等级模式

构式语法不是一个没有条理的集合,而是一个高度统一的体系。构式与构式之间一般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构式之间的相同点构成了它们的共性,这些共性本身也是一个构式,该构式的特征通过遗传关系可以传给更加具体的构式。

(三)构式语法研究的方向

到目前为止,构式语法研究成果最显著的两个领域是题元结构和词汇语义及标记性构式。[4]

1.题元结构研究

有关题元结构的研究主要体现在Goldberg的文章和专著中,其标志性的成果是《构式:从构式语法的角度看题元结构》。这本书及其后来的相关文章主要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题元结构的意义;二是动词和构式之间的关系,包括精细化、前提条件、动态作用力、伴随行为;三是题元结构的习得,论证得出:儿童的概括最终能从具体的动词上升到更加抽象的题元结构,这说明了题元结构在语言习得和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构式的角度来研究第二语言知识的习得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的方向之一。

2.词汇语义及标记性构式研究

词汇语义和标记性构式是Fillmore和Kay的研究重点所在。构式语法研究语言学中普遍的词汇语义问题,但研究的视角与传统不同,Fillmore和Kay就是采用标量模型来解释词汇的语义及语用功能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对于let alone的研究,涉及的内容很丰富,有很强的启发性,这些分析和研究推动了我们对于词语的阶级含义的理解。

标记性构式在构式语法中是和能产性构式相对的,是一种相对固定的构式。它的意义并不是它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语用功能也不是通过会话推理而能得到,它的单位比词汇大,甚至可以是整个句子。Fillmore和Kay主要分析了以下四种特殊的标记性构式:共变条件句式、WXDY句式、名词性词外置句式、左孤立句式。

一些中国学者也对题元结构和词汇语义及标记性构式进行了研究。董燕萍等以中国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对题元结构在二语环境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5]王惠运用构式语法的理论对词汇语义进行了研究。[6]

二、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石毓智、陆俭明都谈到了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7][8]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我们去解释一些以前不好解释或想不到怎么去解释的语法现象。

第二,有助于我们去进一步探究影响句子意思的因素以及句子意思的组成。

第三,有助于我们说明语言中各种不同构式产生的原因与理据。由于每个构式本身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所以为了表达的精确,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就不断创造新的表达格式,来满足表达的需要。

第四,可以避免将句式的语法意义误归到句中某个虚词头上。

第五,将扩大我们语法研究的视野,引起我们对以往语言理论的反思和思考,开拓句式研究的新领域,从而有助于人们把语言研究引向深处。

局限性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Goldberg所定义的构式包括了从复句到语素的不同单位,按照这种看法,语言成了一个由长度不等、复杂程度不等的一个个构式所组成的集合,这与她提出的“最大经济性原则”好像是矛盾的。而且由于Goldberg将构式的范围弄得过于宽泛,以致造成了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有些地方可能难以自圆其说。

第二个,Goldberg认为构式语法是非转化性的,将一个个构式孤立化,而忽视了有些构式之间的相关性。这样,构式与构式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句法层面构式与构式之间的联系,都给抹杀了。

第三个,Goldberg认为词库和句法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Langacker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制定句法组合规则,而这无论对语言教学、自然语言处理还是对语言本身种种现象的解释,都是不利的。

三、现代汉语构式语法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

构式有独立的意义,其实国内的语言学家也早就注意到了。大体来说,Goldberg的构式义大致相当于我国语言学界所说的“句式的语法意义”。不过,整体来说,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去研究构式之间的关系,是在Goldberg的理论出现以后才开始展开的。目前在汉语研究中应用较广的主要是以Goldberg为代表的题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理论。

张伯江率先写出《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一文,专门讨论了双及物构式,认为这种句式的语义核心为“有意地给予性转移”,还讨论了这种结构式的产生和引申是隐喻和转喻方式作用的结果。[9]此外,张伯江将汉语的“把”字句的整体构式意义分析为“A把BVC”,即由A作为起因的、针对选定对象B的、以V的方式进行的、使B实现了完全变化C的一种行为。[10]通过这一句式义可以解释许多相关问题。作者认为,构式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图式,其间各个组成成分的次序、远近、多少都是形成那个构式整体意义的重要因素。

沈家煊则从跨语言的角度研究“偷”和“抢”的构式意义,证明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往往既不是完全任意的,也不是完全可以预测的,而是一种“有理据的约定俗成”。[11]沈家煊提出句式意义和句式配价的观点,在研究中发现构式语法对汉语句式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他认为句式整体意义的把握跟心理上的“完形”感知一致,都受到一些基本认知原则的支配。[12]沈家煊用构式语法的思想解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他认为,“王冕死了父亲”是“王冕的父亲死了”和“王冕丢了某物”两个小句的糅合,这一新句式会产生一个浮现意义——王冕因父亲死去而受损。[13]沈文启示我们对语言中的特殊构式要多关注,并设法探讨其生成机制。

董燕萍、梁君英对构式语法作了详细介绍,并作了简单评论。[4]

陆俭明试图用“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理论来解释“为什么相同的词类序列、相同的词语、相同的构造层次,而且相同的内部语法结构关系,甚至用传统的眼光来看还是相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却还会造成不同的句式,表示不同的句式意义?”[14]

可见,汉语学界早期对构式语法的研究是在传统语法对一些句型结构解释乏力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一时期的研究多侧重对特殊句式内部的运行机制进行详细的描述,进而得出一般性规律,同时还将构式语法理论与配价理论进行对比研究。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构式语法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

刘丹青指出非典型“连”字句的特点是“连”所引导的成分并不处在预设中的一个可能性等级序列的低端,因此不能用“连XP”的低端性来解释句子的强调作用。非典型“连”字句的强调义来自整个构式的表义作用,具有不可分解性,因而是更典型的构式句。[15]针对汉语中存在着目前的重叠研究尚欠关注的一些重叠现象,刘丹青指出它们实际上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的拟声化重叠,如“他大哥大哥地叫着”。基于这种拟声化重叠,汉语中形成了若干各有特点的构式,有的表示引语性话题结构,其述题偏向负面评论;有的表示让步转折关系;有的是重在诠释甚至故意曲解词语字面意义的释义构式。[16]

李云靖用构式语法理论对“NP+的+VP”结构进行了新的解释,认为该结构属于“X的Y”构式,整体上的名词性、VP的名词性和内部成分的偏正关系都是由该构式的结构义赋予的。“X的Y”构式是一个以Y为核心的名词性结构,这种名词性不随其内部成分的变化而变化,凡是进入Y位置的词语无论其在语义层面上是名词性的还是谓词性的,在该构式的层面上一律表现为名词性。[17]李文最后指出,构式语法在汉语的短语结构研究中应用还不多,希望能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

张建理、叶华认为运用构式语法可以对现代汉语中的一些特殊句子(如“一锅饭吃十个人”)作出新的概括和解释。这类句子属于双数量词构式,构式义为量供求平衡,即可供给量大于或等于需求量,供求相抵,需求得到满足。双数量词构式对进入其内的概念实体有约束和压制作用,局部构式义的激活和表征涉及具体的转喻和隐喻,而构式的整体认知运作与容器概念隐喻有关。[18]引入这一构式有助于解释汉语学界长期讨论的两个问题:主宾的可易性和施事宾语问题。

王海峰运用构式理论论证离合词离析结构是一种构式形式。离析构式具有一致的共性模式,即形式上可以统一为AxB,表达说话人的主观倾向。[19]

陆俭明、苏丹洁认为语言的句法层面存在的是各种各样的构式,构式内部语义配置的每一部分语义都以一个语块的形式来负载,每个构式都是由语块构成,语块是构式的构成单位。他们提出了“构式——语块”分析法。[20]该分析法指的是结合构式理论和组块理论对句法层面中构式的句法、语义和功能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思路和方法。

申莉从构式的角度对可能补语“V得/不了”与“V得/不着”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构式和语义分析,发现它们作为固定的构式除了具有“能性意义”以外,不同的语义表达就需要选择不同还分别具有“能否完成”和“能否达到某种结果”的语法意义的结构。[21]这两种结构的不同语义是由补语语义的不同决定的,因此,能进入这两种结构的V也不同,要具有同补语“了”或“着”相近或相同的义素。最后该文还建议运用构式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讲练。

总体来说,汉语界对构式语法给予了重大的希望,研究者们不约而同地运用该理论针对一些特殊句式展开研究。现代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在句式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如词汇语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等。构式语法为汉语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沿着这条思路挖掘下去一定会带来新的发现,会为汉语的具体构式带来更加完善的解释。但我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这一新的理论,不是所有的语言现象都能用构式语法理论来解释。而且,构式语法提出只有二十几年,理论建设还不太完善,研究方向也有一定的局限,这就要求我们立足语言事实,通过深入挖掘,得出一些结论,进而完善构式语法理论。

[1]Goldberg A E.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吴海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满华.关于构式的范围和类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

[3]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7).

[4]董燕萍,梁君英.走近构式语法[J].现代外语,2002,(2).

[5]董燕萍,梁君英.构式在中国学生英语句子意义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0).

[6]王惠.从构式语法理论看汉语词义研究[J].中文计算语言学刊(台湾),2005,(10).

[7]邓云华,石毓智.论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8]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1).

[9]张伯江.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中国语文,1999,(3).

[10]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1).

[11]沈家煊.说“偷”和“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

[12]沈家煊.句式和配价[J].中国语文,2000,(4).

[13]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J].中国语文,2006,(4).

[14]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J].外国语,2004,(2).

[15]刘丹青.作为典型构式句的非典型“连”字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4).

[16]刘丹青.实词的拟声化重叠及其相关构式[J].中国语文,2009,(1).

[17]李云靖.“NP+的+VP”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2).

[18]张建理,叶华.汉语双数量词构式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9,(3).

[19]王海峰.离合词离析形式AxB的构式特征[J].汉语学习,2009,(1).

[20]苏丹洁,陆俭明.“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J].世界汉语教学,2010,(4).

[21]申莉.“V 得/不了”与“V 得/不着”的构式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2).

The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ZHOU Hao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 Educ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7,China)

Construction Grammar which rises in recent years is a theory based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It stemmed from the Frame Semantics founded by Fillmore and was put forward by Fillmore,Goldberg and Paul Kay.It exerts great influence in the academic circle.Construction is the pairing of form and meaning,the unit exits independently in grammar.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are non–modularity,non-derivational,full coverage,common - genetic level mode.So far,the most prominent research fields are argument structure,lexical semantics and marked constructions.Constructions Grammar also has value and limitations.Some Chinese scholar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applying Construction Grammar to modern Chinese grammar.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grammar;modern Chinese

H 146

A

1673-2103(2011)04-0097-04

2011-05-25

周昊(1985-),女,山东菏泽人,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应用。

(责任编辑:王 建)

猜你喜欢
题元构式句式
《杜牧 题元处士高亭》
浅析题元理论
浅析题元理论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特殊句式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论配价、题元及句式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
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