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明 李濂 罗木生 陈智盛 彭伟波 瞿岳洪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人民医院 肇庆 52607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统计表明腰痛在轻劳动者中占53%、重劳动者中占64%,患腰痛者35%发展为椎间盘突出。1934年Mixter及Barr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产生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1]。现已认识到大多数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本病多发于青壮年,患者痛苦大,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影响。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后路椎间盘摘除术,如何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一直都是我们骨科医生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对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了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月~2010年4月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106例,男76例,女30例;年龄29~61岁,平均49岁;病程7~240个月,平均78个月。椎间盘摘除间隙:L3~L4间隙 10 例,L4~L5间隙54 例,L5~S1间隙 29 例,L3~L4及 L4~L5间隙 5 例,L4~L5及 L5~S1间隙 8 例。
1.2 典型症状体征及诊断标准 一侧或双侧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疼痛,麻木,跛行;腰肌痉挛、脊柱后凸或侧凸畸形和活动受限;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出现感觉减退、肌力减弱或腱反射减弱;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阳性,CT及MRI可以发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各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的形象,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1.3 治疗方法 经后路(扩大)开窗法、半椎板切除法或全椎板切除法行椎间盘髓核摘除,必要时行神经根管扩大术。单一间盘突出行开窗术,两个间盘突出的行半椎板切除术,合并椎管狭窄者行全椎板切除及侧隐窝扩大术。
1.3.1 手术方法 术前在棘突间旁侧压痛、放射痛最明显处做好标记,用胶布固定一金属物摄X片估计病变部位,结合CT或MRI可大致定位。术中触摸骶骨斜坡和反复牵拉L5、S1棘突,观察腰骶小关节的活动,来确定腰骶椎间隙,即可准确判断突出部位[2]。后正中入路,切口长8~10 cm。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类型选择性行单侧椎板间开窗、扩大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尽量摘除病变节段的椎间盘髓核及破损的纤维环。对椎管、神经根管常规探查,如有压迫因素,彻底减压。常规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放置引流管。
1.3.2 术后处理 (1)预防感染治疗5~7 d。(2)甘露醇加激素治疗3 d。(3)术后2~3 d拔除伤口引流管。(4)严密观察双下肢、会阴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切口情况。(5)术后第3天开始直腿抬高锻炼,拆线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6)术后卧床1个月,之后在皮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至术后3个月。
获得随访1年以上者106例,随访12~88个月,平均41.5个月。根据日本骨学会下腰痛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29分),106例患者术前平均8.8分,术后平均24.7分,术后平均改善15.9分。按照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者80例;良:有疼痛,能做轻工作者16例;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感,不能工作者10例;差:有神经根受压的表现,需进一步手术治疗者0例。优良率为90.57%。
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是为了解除椎间盘对神经根及马尾的压迫,消除神经根刺激症状,同时维护椎体的稳定性,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明显的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治疗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对于病情反复发作、单纯椎间盘突出患者效果更佳。
3.1 术前病例的选择 诊断明确,经系统非手术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或加重者;初次发作,神经根性剧痛且不断加重者;症状体征与影像学定位完全吻合者。
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既要保持脊柱稳定要素,又要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1)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适用于病程短、症状典型、无椎管狭窄临床表现的侧旁型椎间盘突出,CT或MRI示黄韧带肥厚。(2)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适用于病程短、症状典型及CT或MRI扫描有椎板、小关节突增生、黄韧带肥厚或单侧隐窝狭窄的侧方型椎间盘突出,在摘除髓核的同时彻底切除黄韧带,并行关节突部分切除和单侧神经根管减压。(3)保留棘突的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适用于病程长、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或合并有明显的椎板增厚、黄韧带肥厚、双侧小关节突增生所致的中央型椎管狭窄或双侧根管狭窄者[3]。椎板开窗术只是显露单侧椎间隙,能够处理单纯突向该侧的椎间盘,如果髓核脱落进入椎管或是合并椎管、神经根管狭窄,则无法处理。半椎板切除术可以充分暴露一侧椎管,全椎板切除暴露最充分,能够全面探查病变节段,给予相应处理,不易遗漏造成后患[4]。手术时应尽可能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减少对其正常组织的破坏。在减压操作中,既要摘除病变的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也要切除部分增生的骨赘、钙化的后纵韧带、肥厚的黄韧带,甚至关节突关节。为了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必要时可给予取髂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或加行脊柱内固定。
3.3 术后康复锻炼 有学者[5]术中观察到,侧卧位时伸膝屈髋30~45°时神经根紧张,45~ 90°时神经根能随下肢运动而上下移动0.5~1.0 cm。由此提示术后直腿抬高运动,使神经根牵张、松弛,上下移动,促进神经根本身的血液循环,利于神经根的炎性反应早期消退,同时避免其在局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粘连。但术后24 h内以不运动为好,避免过早运动增加创口渗血,切口难以愈合。术后康复锻炼一定要注意锻炼的力度及方法,不可负重过大,尽量减少脊柱的扭曲和屈曲。对于肥胖者,应建议控制体重。术后要减少重体力劳动,必要时更换工种,可减少复发并保证手术效果。总之,把握好手术适应证,严格术中操作,注意术后康复锻炼、保养,是提高并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1]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 141
[2]周光林,杨俊波,赵德军,等.手术治疗3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2007,20(4):385
[3]王锦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4):31
[4]王渊,孟庆丰,马志勇,等.腰椎间盘摘除术308例疗效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18
[5]张启明,丁少华,姚明.直腿抬高运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