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玮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传播探析
邹 玮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对目的语所在国的文化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脱离开文化,不可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忽视对英语国家各方面文化因素的介绍、比较和探讨,导致大学生英语学习低效、不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指出在大学英语课堂进行西方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并对其原则进行探讨,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西方文化传播的几个途径。
语言;文化;大学英语;文化传播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要求》把语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需要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文化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专家、学者也早已意识到文化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我国的英语专业设有英美文学、英美概况、西方文化入门等专门课程以配合精读、听力等培养语言技能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目的语文化的全面理解。但是,大学英语教学由于课时有限,长期以来忽视对英语国家各方面文化因素的介绍、比较和探讨,导致学习低效。学生由于不知道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及话语使用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化情景,采取了机械模仿和套用汉语等做法。实际上,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对方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及其心理、文化背景等,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以中国人的观点看待问题,不能够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而且大学英语课堂对西方文化的传播也是零星、简单、不成体系的,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方法。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入手,指出在大学英语课堂进行西方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并对其原则进行探讨,提出几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西方文化传播的途径,以期与外语界的专家、学者交流。
很多语言学家和研究二语习得的专家、学者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行过讨论。
德国学者洪堡特认为语言不同,其内在形式也不一样,对相同的感觉经验整理的结果也就不同。语言的不同,引起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解释的不同。[2]43也就是说持不同语言的人存在文化差异。美国的萨丕尔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调查。他在《论语言》中讲道,语言与民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与文化之间有平行关系;语言是形式,文化是内容。[2]37英国的弗斯试图把语言研究与社会研究结合起来;认为人是文化价值的主要成分,所以语言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人的社会本质。[2]220社会语言学家Hymes以及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等人也都认为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罗选民在《论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研究》一文中指出:对于文化,一般理解有三个层次:物质文化、习俗文化和认知文化……语言同这三种文化都发生关系,在语言学中都可以找到这三个层次文化的投影。语言具有文化性又具有自然性,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多侧面性。[3]476-481
在二语习得方面,Lado提出的“对比研究”就是一种在语音、语法和文化的层次上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进行严格的、逐一比较的体系。[4]10-13Schumann的“洋泾浜化假设和文化迁移模式”显示第二语言习得是文化迁移的组成部分,第二语言习得取决于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的适应、接触、接受和趋同程度。[4]70-75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括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窥见的乃是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5]138-139语言反映文化,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影响语言的使用,是语言承载的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而存在。因此,大学英语课堂作为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不能忽视对目的语所在国的文化传播。
文化现象十分复杂,形态多种多样。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文化现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经验、感知、科学、技术、理论、谬论以及财产、制度、教育、语言、文字等都属于文化现象;大至宇宙观、时空观、价值观,小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一切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等级观念、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等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6]88-93文化因素渗透到语言的每一个环节,从语言形式本身的词汇、语义到语用。脱离开文化,不可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拓宽文化传播范围。然而,文化的每一个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对大学英语课而言,关于文化的涉及程度应基于广泛的介绍和对与课程有关内容的进一步分析,但也要适度,不需要引申得过深、过细。
与大学英语相关的文化传播应以英美文化为主。但是,英语语言本身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古罗马、希腊、法国等许多国家的影响,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涉及到一些相关国家的有关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化传播,但这种传播不应该是简单的介绍。首先要注意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对比。尤其是由文化分歧引起的一些英语词汇、固定搭配的内涵差异。在对课文的理解过程中,注重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的对比,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目的语的深层次文化。翻译方面的不对等现象是学习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两种文化的比较,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方面进行批判地接受。
文化的传播,应该融入教学过程。无论是文化背景的导入,还是语言知识的学习都不能缺少文化因素。现有教材多数都按单元划分,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而这些主题往往涉及中西方的文化异同,这时就需要教师自然而然地引申出文化内容,这种方式使学生不会觉得生硬,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语言的词汇、语法规则等都是与它所根植的文化土壤密切相连的,离开了文化背景,对其解释都是孤立片面的。
文化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单纯靠个别教师对中西方文化的知晓性和敏感度是不够的。这些需要集体的力量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为了把工作做到实处,可以将一批骨干教师组成团队,就大学英语课堂的文化传播问题展开全面、细致的搜集、整理工作。
只凭借课堂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有效的文化传播必须将课内外有效结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演讲比赛、英语晚会、广播、电影等。这种模拟外语环境不但是了解文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加深了对语言本身的理解。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复习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锻炼、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对目的语国家社会文化的运用能力,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各种知识。
测试是用来了解、检查和鉴定学习者掌握英语的实际水平的一种手段。语言测试经历了科学前语言测试时期,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语言测试(20世纪40年代-90年代初)时期,今天的以交际语言测试为主的形式,充分体现了社会、文化因素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测试题目时,应认真考虑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脱离开文化,不可能真正掌握语言。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文化的传播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教育部办公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中国新闻网,www.chinanews.com,2007-09-26.
[2]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罗选民.论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研究[C]//王菊泉,郑立信.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VivianCook.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李冬艳,王艳.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7).
[6]吴建萍.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的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2009,(4).
On Culture Commun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Zou W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
There is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The process of mastering linguistic knowledge and skills is also a process of sensing and understanding cultur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One cannot really master a language without culture understanding of the target language.However,the introduction,contrast and study of cultural factors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have been neglected in English class for so long that it leads to low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It's necessary to communicate cultur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n English class and its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are still open to be discussed.
language;culture;college English;culture communication
H319
A
1672-447X(2011)02-0126-003
来稿日期:2011-11-15
大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大学英语课堂对西方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10DLSK335)
邹 玮(1971-),山东牟平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