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孝德教育途径探勘

2011-08-15 00:44:16王永明谷秋鸯栾锋
关键词:孝德理论课政治

王永明,谷秋鸯,栾锋

(齐齐哈尔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6)

高校孝德教育途径探勘

王永明,谷秋鸯,栾锋

(齐齐哈尔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6)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孝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但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孝德这一传统美德却正在悄悄消逝。高等学校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培养基地,要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从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发挥第二课堂补充作用、占领网络孝德教育阵地等三方面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培养广大学生的孝思想,使传统孝德的精华得以继续弘扬。

高校;孝德教育;途径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孝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1]东汉许慎在 《说文解字》中指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因此,“善事父母”、“子承老”一直被认为是传统孝道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孝的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孝的内涵在当代理应有着新的诠释。与孝的主体相对应,孝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孝就是子女照顾和赡养父母,使其安度晚年。广义之孝就是全体社会成员通过纳税的方式为所有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并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2]但是,与传统社会对孝德的重视程度不同,当代社会的孝德状况却令人堪忧。据统计,我国现有老人1.67亿,有一半过着 “空巢”生活。而我国近日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3]当代社会子女对父母的孝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才能得以实现,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一、孝德教育的价值诉求

虽然传统的孝德教育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缺失,但是,几千年来孝的传统美德仍深深地沁入我们的血液,只要能够有合适的土壤,必将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巨大的价值。

(一)孝徳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孝徳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个体道德水平。孝德教育是以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基础,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以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作为发展趋势,对受教育者进行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道德教育。从小的方面来说,孝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这种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有利于个体——无论是老人还是儿童的身心全面和谐。对于父母来说,子女的孝能够使他们心情愉悦,身体健康,从而以更大的爱心和体力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增长才干,开创事业;对子女来说,这种孝的言行,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爱的归属,进而产生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不仅有益于他们身体健康,更有益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恰当的孝德教育能够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提升个体道德水平。

(二)孝徳教育能够提升家庭的幸福指数

孝徳教育能够促进家庭的和谐,提升家庭成员的幸福指数。一般而言,个人生活的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4]一个家庭幸不幸福,不在于这个家庭是否家藏万贯,是否有高官达人,而在于家庭成员之间是否和谐,是否相处融洽。纵观历史,古有司马迁家训,今有傅雷家书;古有著名的 《二十四孝》故事,今有 “中华十大孝子评选活动”,这些家庭很普通,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他们无一不是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祖孙共享天伦之乐的家庭。即凡家有孝子者,苦也作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样的模范家庭注重对孩子孝德的培养,或言传或身教,甚至把孝放在首位加以强调,从而使父母子女之间 “父慈子孝”、 “谦敬礼让”、“沟通顺畅”。因此,孝徳教育能够促进家庭的和谐,提升家庭成员的幸福指数。

(三)孝徳教育能够营造校园和谐文化氛围

和谐校园的建设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而孝徳教育能够和谐师生之间关系,促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建设高校和谐文化,必须使全校师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凝聚力;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和谐心态。大学校园最主要的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水平。而孝德教育能够使学生 “尊师重教”、“充满爱心”、“团结互助”、“积极向上”;使教师能够尊重、平等、宽容和关怀学生,使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和谐共处。因此,孝徳教育能够从多途径、多角度提升学生和教师的文化修养,使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而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形成科学、严谨、生动、活泼、宽松的人才成长氛围。这样,校园文化搞好了,必将产生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兴盛。

二、高校孝德教育的路径选择

从表现为对祖宗的崇拜上的朴素朦胧的习俗性孝德教育开始,到学校教育中的孝德教育,孝德始终是教育的首要主题。高等院校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培养基地,更要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并且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培养广大学生的孝思想,使传统孝德的精华得以继续弘扬。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积极实施课程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在孝徳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学科的特点把孝德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课堂,使大学生明确孝德的内涵,为践行孝德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首先,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加入孝徳教育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法律教育等章节的教学中融入孝德教育内容。同时教师应该关注有关孝德的新闻,适时融入课堂教学。其次,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孝徳教育实效性。课堂教学实际上是老师与学生思想的碰撞,知识的切磋。所以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比如巧设、模拟情景讨论有关孝德故事的课程内容等。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自然会增强学生学习孝德的意识,进而提高孝徳教育实效性。再次,改革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孝徳教育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有关孝徳教育内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有关孝德教育的影像资料,增加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孝徳教育的吸引力。最后要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提高孝徳教育效果。最后,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提高孝徳教育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必须从多方面进行,与大学生日常的道德操行相联系,才能给大学生以客观的评价。这样学生才能注意在日常行为中也时刻用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使道德教育落到实处,进而提高孝德教育效果。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6]确保孝德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二)发挥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孝德

在高校,大学生的孝德教育工作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环节来培养,而且还可以通过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培养和锻炼。我们把相对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课外教学称为第二课堂。它具体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却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把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验证,使已学的教育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拓展,并且修正或补充原有的个别结论的过程,因而它是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孝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具体说来,在第二课堂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孝徳教育:

1.在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中融入孝德教育内容

大学生社团是由在校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群体,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角色。[7]高校学生团体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学生团体活动中,使学生团体活动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挥学生团体活动的育人功能。[8]学校每年都应该鼓励各个社团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举办各种与孝德教育相关的论坛、讲座、诗歌朗诵、相声小品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孝德意识。

2.在课外社会实践中融入孝徳教育内容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识国情、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和。[9]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纳入学校的德育教学计划。应遵循 “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中介”、“以情景为中心”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各种道德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参加公益活动,为灾区、为危重病人、为残疾人等献爱心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培养其服务社会,热爱祖国的意识。这样就使全体学生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达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境界。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深化认识,上升为尊师敬贤、扶老携幼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实施网络孝德教育工程,占领网上孝德教育新阵地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给大学生对外交流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按照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的原则,以 “主动占领、充分利用、注重引导、严格管理”为方针进行网络教学。[10]在网站建设上,完善校园网,开设专门的孝徳教育版块,有针对性地建立各种德育网站,让学生可以自由谈论交流孝德认知,达到资源共享以及信息的畅通,同时,及时更新和丰富网页内容,把社会上最新的孝德资讯加进网页,使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获知新情况,增强孝德意识,从而达到孝徳教育的适时性、有效性。同时孝徳教育网站的设置应当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设置适合于青年特点的版块,例如通过设立经典原著、红色金曲、孝德课堂、你我故事、岁月如歌等版块,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现实中最新发生的有意义的孝德事件。如此,高校大学生的孝徳意识肯定会大幅提升,行孝事件数量肯定也会随之上升。

[1]王晓芳.从传统走向现代——和谐社会中的孝道探析 [J].现代交际,2009(8):56.

[2]崔治忠.立足社会发展,构建新型孝道 [J].陇东学院学报,2010(3):27.

[3]温如军.老人子女 “常回家看看”将入法 [N].法制晚报,2011-01-04(19).

[4]宋云芳.略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家庭伦理的变迁 [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6):34.

[5]孙丽娜,孟立永.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途径的思考 [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57.

[6]袁贵仁.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4.

[7]刘淑艳.大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75.

[8]屈善孝.探析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9):60.

[9]程红艳.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功能初探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4):211.

[10]李健.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J].求是,2007(15):59.

Exploration on Filial Pie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WANG Yong-ming,GU Qiu-yang,LUAN Feng
(MarxismAcademyofQiqiharUniversity,QiqiharHeilongjiang161006,China)

Filial piety is one of the core content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filial piety is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But,with the country's family plann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and young people work and life pressure increase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filial piety but are creeping dies.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s future national builders of cultivating base,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henomenon,reform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laying the second classroom supplementary role,capturing network filial piety DE education position to find effective education to the training of the students thought,mak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to continue to carry forward.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Filial piety;Way

G641

A

1671-816X(2011)02-0147-03

(编辑:佘小宁)

2011-01-05

王永明 (1972-),女 (汉),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黑龙江教育厅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猜你喜欢
孝德理论课政治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试论王阳明的孝德观
哲学评论(2018年1期)2018-09-14 02:34:40
中脉践行孝德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孝德童谣
少先队活动(2014年2期)2014-03-11 18: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