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山西财经大学 经贸外语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
语用视阈下的英语幽默解读
李旭
(山西财经大学 经贸外语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
幽默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一直是语言学研究内容的重点。然而以往大多数的相关研究都是基于语义学或文体学的视角。当我们在处理一个信息片段或语篇时,获取说话人的语用用意或意图比从中获得直接的语义信息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以语用推理的思维方式对幽默进行解读。之前在语用学领域中的相关研究通常以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及合作原则为出发点,或者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角度进行阐述。从语用综观的角度较为全面的讨论应用不同的语用理论来解读和欣赏幽默的方法,以提高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语用推理思维能力及语用交际能力。
语用;会话幽默;言语行为;合作原则;关联理论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幽默一直是语言学研究内容的重点,它 “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殊的语境,运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通过影射,讽刺,夸张,双关等手法批评和揭示现实生活中的乖谬和不通情理的现象,暗示作者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李军华,1996),[1]大多数相关的研究都是基于语义学或文体学的视角。然而,在处理一个信息片段或语篇时,获取说话人的语用用意或意图比从中获得直接的语义信息更为重要。
语用分析就是 “利用语用学的理论,对语言的交际意义进行分析”(何自然,1988)[2]的方法之一,而幽默正是由语言的各种要素的变异使用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审美情趣的语言形式,受语用因素的影响,因其在特殊语境下表达的隐晦性和模糊性,容易造成解码困难甚至产生悖谬的推理,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幽默的效果。“了解和确定人与所讲话语间的关系,或者说把握语言符号与使用该语言符号的人的关系”(何自然,1988)是理解与欣赏幽默的重要手段。因此,语用学与幽默作品之间是科学方法和研究对象的关系。而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运用语用学理论来解读幽默又多以Grice的会话含意及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作为理论依据,讨论的思路大多是合作原则是否得到遵守,如有违背具体涉及到哪个或哪几个准则等。但是,语用学中的五大话题:指示语、前提、言语行为、合作原则和作为认知语用学理论基础的关联理论,对于幽默的解读都具有相当的解释力,仅从其中的某一个角度是很难全面而准确地阐释幽默产生的深层机制的。因此,本文从语用综观的角度较为全面地讨论从不同方面来解读和欣赏幽默。
指示语 (Deixis)是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在语言结构上的反映,其特点是只有在其所应用的语境中才能明确其所指示的意义。指示语的指示信息包括其在话语中的指称和含义,同语境假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语境假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指示语的指称和含义也会随不同的语境假设作出不同的推断。
社交场合中的指示信息更多地要求表达得准确而得体,这样才能使所指示的信息确定无误。社交指示语就是人际交往中与人际关系联系密切的结构或词语。社交指示语的使用能够改变、顺应或调节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恰当合理地使用社交指示语能够帮助说话人顺利达到交际目的。比如:
A man and a woman who have never met before find themselves in the same sleeping carriage on a train.After the initial embarrassment they both go to sleep——the man on the top bunk,and the woman on the lower.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the man leans over,wakes the woman and says,“I’m sorry to bother you,but I’m awfully cold and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possibly get me another blanket?”The woman leans out and,with a glint in her eye,says,“Dear Sir,I have a better idea,just for tonight,let’s make pretend that we’re married.”The man says happily,“OK!Sure!”The woman says,“GOOD.Get your own damn blanket!”
在这则幽默中,女士在称呼同一位男士时用了不同的称谓 “Dear Sir”和 “you”。使用前者给男士形成的印象是该女士有建立或维护社交关系的意图,有合作的倾向;而在男士为女士的提议而沾沾自喜并期待有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出现时,女士的态度发生了让他意外的转变,原来,更亲近的称呼 “you”并不意味着二人人际关系的亲近,而是方便女士在虚拟的现实语境中缩短社交距离,对男士的无理要求表达不满情绪。不同的社交指示语给男士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其幽默性亦不难体会。因此,了解指示语及其功能有助于更好的获取话语信息和语篇信息。
前提 (Presupposition)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语用推论,是以实际的语言结构意义为依据,依赖语境,语义及逻辑概念推断话语的先决条件。在实际应用中,语言学上的前提并非同时适合于句子的肯定和否定形式,而是要受语境或句中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为了达到正常交际以外的某种特殊目的,说话人故意说出前提有误的语句是取得幽默效果的一种手段。在下面的例子中可以体现出语用前提在交际中获得幽默效果的作用。
A:Smith does smoke too much.
B:Well,you could image he had never heard of the big C.
语用前提在交际中不仅要考虑语境的因素,而且和交际对象密切相关。“如果一个命题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前提,这个命题就是说话人本人设想或相信的;它是说话人设想和相信他的说话对象也如此设想和相信的,它又是说话人设想和相信他的说话对象能够清楚认定的”(David,1991:473)。[3]语用前提的互知性及共同性问题是交际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上面这则笑话中,B的应答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基于同A有这样的一些共知前提:吸烟致癌;cancer这个词在英语中经常被隐晦的称作the big C。所以,A才能明白B是回应他的判断。
英国语言哲学家J.Austin (1975)[4]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重要语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说话人在说话时具有三种行为:言内行为 (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 (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 (Perlocutionary Act)。交际双方必须同时具备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才能有效发出和接受信息并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在交际中,处于某种原因说话人不想直接使用施为动词时就会选择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某一言语行为,这种特殊的言语手段就是间接施为句。在日常交际中存在着大量的间接施为句,听者必须根据具体语境才能从字面意义推断出其间接意义。如果交际中的受话者有意或无意地只按字面意思来理解间接施为句,亦或受话人所理解的间接用意并非说话真正传达的含意时便产生了幽默。例如:
On a long bus journey,an old man was greatly irritated by a little girl sitting next to him,who kept sniffing.
“Have you got a hanky?”
“Yes,”she replied,“but my mom couldn’t like me to lend it to a stranger.”
在这段对话中,老人发话的原因并非仅仅询问女孩是否有手帕,而是出于礼貌,把 “用手帕擦擦你的鼻涕”这样的言外行为隐含其中。但女孩仅从言内行为这个角度理解,出现了偏差,闹了笑话。
美国语言学家 H.P.Grice (1967)[5]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指出,在会话过程中,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默契与合作,并为了顺利达到交际的目的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为此他提出了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包括质准则(Quality Maxim),量准则 (Quantity Maxim),方式准则 (Manner Maxim)和关系准 则 (Relevant Maxim)四个方面。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在交际过程中必须遵守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并不意味着交际双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些准则,且当说话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准则时,其目的是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并努力推导话语的隐含意义,识别说话人违反准则的意图。Grice把这种违反合作原则而推理出来的意义称作 “会话含意”(Conversation Implicature)。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及较强的覆盖力和说明力,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话语分析,同样也适用于幽默语言的分析。幽默语言的产生与合作原则的违反密切相关。在交际中有意或无意违反其中一条或几条准则容易导致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实际产生的效果不一致的冲突,产生幽默的效果。
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质准则因涉及到诚信问题而受到重视,对其的违反通常是由于其他准则的需要。而在幽默对话中,交际一方可能会故意提出另一方也认为是不符合事实的命题,从而引出对方机警而风趣的回答。例如下面这个对话:
“Your wife looks stunning tonight.Her gown is a poem.”
“What do you mean,apoem?”replied the struggling writer,“That gown is two poems and a short story!”
在上述对话中,A将作家妻子的华服比作一首诗,以此来表达他的赞美,而事实上这两者在逻辑意义上毫无可比性;但那些漂亮衣服对于为满足妻子物欲而焦头烂额的作家来说有着更现实的意义,他直接把衣服的价值等同于写诗和短片小说所获得的报酬。两个人对衣服不同态度的反差是幽默的来源。修辞手段的应用,比如反语(irony),隐喻 (metaphor),缓叙 (meiosis)和夸张 (hyperbole)等均可看作是违反质准则而构成的幽默的语言核心,通过修辞格的运用,能够用比较含蓄的语言来表达强烈的含义,表达更为生动。
对于量准则的违反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语言未能完全包含或超过对方所需的信息。比如下面的这个例子:
A:I heard that you had an argument with your wife,how did you end up?
B:Oh,she came crawling to me on hands and knees.
A:Is that so?What did she say?
B:Come out from under the bed and fight like a man.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交际的动态发展为交际双方提供了理解话语的线索。交际过程中,说话人的话语未能完全包含对方所需的信息,没有在第一次回答时提供事态的完整状况,并有意识的 “操纵”共有知识建构有利于达到自己交际目的的语境,使得受话人按照常识推断,妻子跪着爬向他是认输的表现,而没提供妻子这样做的真实原因。这样的印象使得后来B提供的信息让大家不觉莞尔。
方式准则关注的是所提供的话语或者信息是否清楚,明白。包括四条次准则,免晦涩,避免歧义,要简练和要井井有条等 (冉永平,2006:58)。[6]方式准则的违反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过细 (meticulosity),多层套置 (multiple nesting),语体错用 (wrong style)和重复(tautology)等,比如下面的例子:
Reporter:“Madam,you may recollect that we printed yesterday your denial of having retracted the contradiction of your original statement.Would you care to have us say that you were misquoted in regard to it?”
一系列否定词的使用即多重否定 (multiple negation)的手法使得记者形象的传达出对话中这位女士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不满,其幽默感亦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关联准则关注的是所提供的话语或信息是否相关 (冉永平,2006:57)。[6]比如在法庭上的这组对话中,
Judge: “Order!Order!Order in the court!”
Prisoner:“I’ll take a ham sandwich on the rye with beer.”
犯人的回答看似与法官的要求毫无关系,但从不了解法庭用语的犯人的角度看,他是在继续二人之间的交际互动。在这段对话中,是否存在关联取决于交际双方对文字语义角度的理解。
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及合作原则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他提出这个理论后,有一些学者在他们的论著中对这些不足之处做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比如 Leech (1983)[7]就提出了 “礼貌原则”及五个准则作为补充,Levison (1983)[8]也对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作了一些拓展。然而在话语理解的诸多理论中,关联理论 (Relevance Theory)是最受关注的一个 (陈春华,1999)。[9]下面将讨论其在意义推导方面对幽默的解释力。
Sperber和 Wilson (1986)[10]在她们的专著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中指出,理解话语的标准是人类的认知假设 (何自然,1995)。[11]根据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规律,即只对有关联的现象予以关注并加以信息处理。从意义推导的角度看,关联理论能够使听者从说话者的角度出发,结合已有语境做有关联的理解。关联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关联”可以分为关联性和关联度两个层面。其中,关联性体现在一个假设当且仅当它在语境里有语境效应时它在这个语境里具有关联性 (Sperber & Wilson,1986:122);而关联度则由语境效果和在理解话语时的努力程度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 (1)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越大; (2)同等条件下,为理解话语付出的努力越小,关联越大(Sperber & Wilson,1986:125)。
幽默的产生也是语言交际的结果,对其的理解同样取决于在语境假设和新信息之间所作的推理过程。Lewis (1989)[12]提出言语幽默的产生源于语境知识和言语信息的不协调。因此,关联理论对会话幽默也有较强的解释力:交际一方的已有假设与交际另一方提供的新信息之间可以再相互作用影响的过程中产生寻求最佳关联的推理。但由于说话人语句中包含的信息与受话人语境中的已有假设的矛盾或排斥性使得语境效果小或关联小,从而造成推理困难,而错误推理的表面正确性与说话人实际要传达的意思之间的差距就是幽默的来源。例如下面的例子:
A:I’m worried my girl is running around that new doctor in town.
B:Feed her an apple a day.(张伯香,朱宾忠,2001)。[13]
根据关联理论,B的回答应从 “表示安慰”或 “给与建议”等方面提出,但是A却不得不由于B出乎意料的回答而付出更多的努力作进一步的理解。B的回答并非完全不相关,他是根据双方共有的语境知识,即谚语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而提出的建议。虽然这次交际的新信息并不符合发话人对后续话语所产生的关联性期待,但正是这种不协调和意外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宏观语用框架下的各种理论为我们正确解读幽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理解幽默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遵循这些理论中的一条甚至几条原则来识别话语发出者的交际意图并运用相关的认知原理探究幽默产生的深层机制。英语学习者应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形式扩大认知语境的范围,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交际过程,从而形成更科学的语用推理的思维方式,提高语用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幽默这种语言现象。
[1]李军华.幽默语言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6-10.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3]Davis S.Pragmatics:A Reader[M].OUP,Oxford,1991.
[4]Austin J 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UP,New York,1962.
[5]Grice P.Logic and Conversation [M].P.Cole and J Morgan,1975.
[6]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gdon:Longman,1983.
[8]Levinson S C.Pragma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9]陈春华.会话幽默的语用分析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21-24.
[10]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Oxford:Brsil Blackwell,1986.
[1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2]Lweis P.Comic Effects: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Humor in Literature[M].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89.
[13]张伯香,朱宾忠.英语幽默赏析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On Humor Understan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LI Xu
(CollegeofBusinessLanguages,Shanx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TaiyuanShanxi030006,China)
Humor understanding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 where listeners or writers try to find the real implication of the speakers or writers.This thesis offers a comprehensive way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humor by applying different theories in the field of pragmatics.And it is argued by the author that understanding humor in such a macro-level is more effective and will help us be more pragmatically conscious.
Pragmatics;Humor;Deixis;Presupposition;Cooperative principle;Relevance theory
H030
A
1671-816X(2011)02-0206-05
(编辑:佘小宁)
2010-12-10
李旭 (1980-),女 (汉),吉林长春人,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