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红
(太原理工大学 学报编辑部,山西 太原030024)
高校学报编辑和审稿人的协作关系探析
贾丽红
(太原理工大学 学报编辑部,山西 太原030024)
详细分析了高校学报在办刊过程中编辑和审稿人各自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欲打造精品期刊,必须加强编辑和审稿人的协作,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并指出:科学编制审稿单,选准审稿人,加强与审稿人的适时沟通,正确把握审稿意见是编辑和审稿人之间加强协作的有效途径。
学报;编辑;审稿人;协作
随着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成为我国学术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而高校学报则成为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成为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科技,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国内外期刊的出版形势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高校学报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学报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打造一份精品期刊却越来越难。这其中,国家对精品期刊的要求越来越高是一方面原因,但是作为办刊的主体,编辑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在办刊中的职责和地位,如何处理好和审稿人的关系,也是打造一份优秀期刊的重要因素。
在编辑工作中,编辑、审稿人是以学术成果社会化为目标,以稿本为纽带,以编辑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关系,在一定的编辑出版原则下协调工作,因此,二者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应尽可能发挥好各自在审稿中得作用[1]。笔者就编辑和审稿人之间协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同行指正。
我国的期刊一般都实行 “三审制”,即责任编辑初审,编委或特约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编辑的审稿作用及其在稿件外审工作中的中枢作用是整个编辑活动中的核心部分。但近年来,很多高校不太重视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一些编辑部甚至不经过任何初审,就把稿件直接送给审稿专家评审。编辑们实际上成了单纯的收稿人,退稿人,校对人,文章格式的编排修改人。对稿件的内容基本不予太多关注,盲目听从专家评审意见。编辑审稿能力的丧失意味着编辑主体价值的失落[2]。一篇稿件从接收到发表,实际上是由作品、编辑和审稿人共同完成的,编辑应参与稿件处理的全过程,在论文质量的把关上同样应安把“锁”,而不是呈现弱化的趋势。
在 “三审制”中,专家复审是决定稿件能否被采用的重要依据,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编辑很难做到精通所有专业与学科。所以编辑在判断论文的学术价值时,要借助专家审稿。专家外审对帮助编辑判断论文的学术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审稿的实际工作中,专家外审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3]
1.外审稿件滞留时间太长,审稿不充分,不严谨。由于大多审稿专家往往身兼数职,有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因此审稿的时间很难保证。这样既造成了稿件滞留时间太长,也使得稿件的质量受到影响,往往做不到严谨、充分。
2.一些审稿专家对稿件的评审意见过于简略,空泛,审稿意见的可用性和参考性不强。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审稿专家对所审稿件的学术质量并不能完全把握,所以提不出实质性的修改意见,但是也不愿向编辑部说明情况,所以只说明可发或不可发。
3.审稿专家过度自信,因而对评审结果欠客观、公正。审稿专家作为稿件的评审人,自然相对作者来说有一种掌权人的自信,他们过分相信自己的观点,对与自己思维方式、学术观点相近的论文给与认同,高估其学术质量与价值;而与自己学术观点相左的论文则产生心理上的排斥,进而会否认和低估论文的学术观点,造成审稿的失误。
4.部分老专家由于知识结构的滞后,接收新事物的迟缓,对于科技的新发展及新涌现的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创新性研究接收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因而对一些尚不成熟的学术见解怀疑、冷漠、排斥,从而影响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如上所述种种原因会经常造成审稿意见不全面、不客观甚至不正确的情况,如果编辑完全将专家审稿意见作为稿件录用的唯一性门槛,对作者提出的针对审稿意见的不同看法不做进一步斟酌,无形中就放大了专家审稿的权限,流失一些好稿件,也违背了科学的争鸣性。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笔者认为编辑和审稿人不应该 “各行其道”,而应该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沟通,有效合作,并始终体现编辑的主体作用。
初审是指拿到稿件后对来稿进行的初步审查和评价,是把好论文质量的第一关;同时,合理、严谨、及时、公正的初审还能及时避免无价值或不适合的论文进入后续程序,这样,既减轻了评审专家的工作量,使专家能更专注于有发表价值的稿件,还能尽快解除投稿人的期待,降低编辑部的开支和工作量[4]。因此,放弃初审是编辑的失职。
编辑是审稿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编辑参与审稿要贯穿整个审稿活动的始终,所以,在初审之后,稿件进入外审环节时,编辑依然不可忽视自己的参与审稿职责,既要对评审专家给与信任,更要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首先科学编制审稿单。审稿单是编辑和审稿人交流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学编制才能让它发挥真正的效用。审稿单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的题目、内容、结构、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摘要、参考文献等内容,请专家进行评判:二是编辑在认真阅读研究稿件的基础上针对稿件的具体内容向审稿专家提出深层次的问题,问题要尽可能提的细致、具体、有深度、有意义,是所审稿件涉及到的核心问题,请专家在认真审阅稿件后对所提问题进行层次性评价。这样既有利于审稿专家注重问题的实质,又为稿件的取舍和终审定稿提供实用性较强的依据;三是请专家填写最终的详细、明确的审稿意见[5]。
2.选准审稿人也是编辑过程中非常重要而且必须做好的工作。不论对审稿的研究过程多么复杂,审稿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审稿人才是决定审稿质量的关键点。由于审稿人的重要性,对其的要求自然也会很高。我国学者许文深、陈俊等人[6]曾经在其论文中指出:审稿人应该具备的条件为造诣精深,学风严谨,为人正直,科学道德高尚等,并建议重新编撰一部学科齐全,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审稿人名典。不过。对于审稿人的选择不是单单靠严格的品德和学术要求即可。编辑在长期送审稿件和遴选稿件的过程中。必须逐渐掌握审稿人审稿质量的优劣。这主要表现在好的审稿人关注于向作者提供有用的建议而不是给编辑提供简单的判断;而且,编辑应尽量在审稿队伍中挖掘年轻的审稿专家,这样,可以将审稿队伍稳定在一段较长的时间,节省编辑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7~8]。
3.其次,在稿件送给专家评审之初、之中、之后,编辑和审稿专家要保持经常性地沟通。比如:在稿件送审前要与所选定专家联系,了解其是否有时间审稿,即对此类稿件所需的评审时间;在专家审稿过程中,编辑也要与他们联系,以表示编辑对其审稿结果的重视和期待:在收到审稿意见后,要向审稿专家表示感谢,并就对该稿件的意见进行交流。
学报编辑多与审稿专家沟通,不仅可以体现对专家的尊重,也有利于动态调整审稿专家队伍,以保证审稿专家的 “质”与 “量”。
4.最后,编辑要正确把握审稿意见[9,10]。编辑审稿与专家审稿是使文章达到发表要求的两个缺一不可、互相补充的方面。如果说,专家审稿对稿件的取舍具有建议权的话,那么编辑审稿则对稿件的取舍具有决定权。编辑审稿,除了要对文稿进行认真初审,还包括对审稿人返回的稿件意见进行正确分析和把握。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有时专家会评审失误,有时各评审专家的意见甚至会完全相左。所以,这就要求编辑还要根据专家的审稿意见对文稿再一次进行认真分析鉴别,以判断专家审稿意见是否与论文的实际价值相一致。当然,这就要求编辑有很强的审稿能力,能够具有全面准确地判断稿件价值的认识结构,能够坚持编辑在审稿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实践中,经常有编辑能独具慧眼,力排众议,使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新成果得以问世。因此,在审稿过程中,编辑所处的地位应越来越强,而不是呈弱化趋势。
编辑只有真正坚持自己在审稿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与审稿专家的有效合作,注重审稿内容和审稿方式的灵活性,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贯穿,相互依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文章质量,从而保证编辑部和学报的良好、有序发展。
[1]卢正升.科学技术期刊审稿多元化探讨 [J].编辑学报,2007,19(5):321-323.
[2]任火.编辑独语 [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3]张冰.审稿人非理性行为的表现及期刊的对策 [J].编辑学报,2007(4):251-253.
[4]阎西林.学术期刊编辑在稿件 “外审”工作中的中枢作用和认识机能 [J].编辑学报,2006(3):003-005
[5]周爱琴.论" 疑问式" 审稿 [J].编辑学报,2007 (4):259-261.
[6]许文深,陈俊.论科技期刊责任编辑与同行专家审稿 [J].编辑学报,2002(2):101-102.
[7]张大勇,程建霞,王小唯.论科技期刊编辑信息感知能力的培养 [J].编辑学报,2010,22(4):376-368.
[8]中国编辑学会.编辑作者实用手册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9]庞富祥.现代科技论文写作及规范表达 [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
[10]中国编辑学会.出版专业基础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Research on the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Journal Editors and Reviewers
JIA Li-hong
(Ed.Dept.ofJournalofTUT,TaiyuanShanxi030024,China)
In this paper,after analyzing the characters and some pitfalls of editors and reviewers,we project that in order to build high quality journal the editor must play main role and make some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reviewers and editors.We also point out,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editors and reviewer by working out reviewing list scientificly,selecting responsible reader correctly,steeping up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reviewer timely.
University journal;Editor;Reviewer;Cooperation
G213
A
1671-816X(2011)02-0211-03
(编辑:佘小宁)
2011-01-01
贾丽红 (1972-),女 (汉),山西太原人,编辑,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