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探究

2011-08-15 00:55马余平邓婷冯思垚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示范性双师型双师

马余平,邓婷,冯思垚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岳阳 414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这段话阐明了教育部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评估工作的两个主要目的:一是促进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二是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要实现这两个目的的关键就是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其核心是“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而要怎样进行“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呢?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1 相关概念的涵义

1.1 “双师型”教师的涵义

自从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来,直到2008年教育部的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 [2008]5号)中对“双师素质教师”的明确解释,“双师型”教师的含义不断发展、不断深化、不断完善。迄今为止,人们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虽已达成共识,但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大体有以下六种:一是“双证”说,认为凡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说,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证+双能”说,是对以上两种说法的叠加,此观点较普遍;四是“双职称”说,教师既具有讲师职称又具有工程师职称,就是“双师型”教师;五是“双层次”说,第一层次为能力之师,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第二层次为素质之师,教师既能引导学生树立人格价值观、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此种说法的“双师”是一种复合型教师;六是“特定”说,该界定没有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给出具体的操作定义,只是指出“双师型”教师的提法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这一特定的情况是在职业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背景,“双师”教师的提法就不再有意义。[2]

我们认为,“双师型”教师既指整体又指个体,从整体而言,就是整个学校要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有一定数量一定比例的教师具有“双师素质”;从个体而言,就是专业理论素质较高的、有潜力的教师要向“双师素质”教师发展,就是既要具有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与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某一专业的实践经验与操作技能,既要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融合贯通,又要科学合理地用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就是本文的“双师型”教师的涵义。就其核心说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更如此,要建设一支较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与兼职教师在全校教职工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要求更高,分别是70%、30%,至少要“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特色鲜明,结构优化,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属当地高等职业院校的先进水平”[3]。

1.2 “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涵义

教育部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①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②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③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1]这一概念的界定换句话说,“双师素质”教师就是既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与理论知识,又具有某一专业的较为突出的实际应用能力,或是具有较长时间的实际经验并能全面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际操作,或是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技术的科研能力的高职院校教师。

兼职教师是指在校外企业行业或社会中聘请来校兼课的一线管理、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及其他校外兼课教师,包括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外兼课教师。兼职教师能弥补专任教师的数量与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的不足,从而加强教师队伍规模的科学性、结构的优化性。

本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就是把“双师素质”教师建设与兼职教师建设两者结合起来,尽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只这两者,还包括非“双师素质”教师建设。为严谨起见,下文都用“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表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 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针对目前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学校、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要使其健康、持续、又快又好的发展,这是一项长期、巨大的系统工程,因而也就必须坚持一些主要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根本来考虑问题、规划设计、执行落实。对于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是在思想意识上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具体实践上要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存、发展为最大根本,要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存、发展为最高准则,处处为教师和学生着想。

第二,可持续原则。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原则,必须主要做到三点:①要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观念,既要抓好“双师素质”教师的“双师素质”建设,又要抓好兼职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教学工作;②要坚持规划与需要相结合,抓好新聘教师的招聘工作;③要坚决执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进行“双师型”教师的“新陈代谢”建设。这就要求既要抓好“双师素质”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又要抓好兼职教师和新聘教师的管理与培训工作,进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采取动态平衡教师流动机制管理。

第三,服务社会原则。教育是社会的推动器,社会是教育的练靶场,更是教育的目的地。没有教育,社会不可能发展;没有社会,教育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

教育部明确提出: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导向性、协调性、效益性、创新性的原则,中央引导、地方为主、行业企业参与、院校具体实施,重点支持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4]这段话的主要信息点之一就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对于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来说,就更要坚持以服务为原则,以服务社会为原则。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5]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3 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现状,除了坚持上述主要基本原则外,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坚持正确的路径,制定合理的对策。

首先,继续加强思想观念建设,形成“持有、重视、创新、服务”的大氛围。整个社会,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要持有、重视且身体力行——“双师型”教师的思想观念,要继续加强集体宣传、个人学习职业技术教育以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奠定牢固的思想意识基础。不但要形成人人心中有职教、重视职教的思想意识观念,更要创新职教,服务社会,发展社会。这就要采取集体会议宣传、创办学习班、制定“多奖励少惩罚”的鼓励机制等多种方式,促使高职院校所有教师尤其是“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彻底改掉那种“以理论教学模式为主,忽略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加强”的教学模式,形成各有特色的多样性的“以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以加强对外界变化的适应性,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完全更新教学计划和教育内容,培养出真正能适合企业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其次,继续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使“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决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内部淘汰机制。这要求有分寸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第一是多方式多方位宣传,进行“能者上、庸者下”思想观念的树立与巩固;第二是“讨论—制订—实践执行—调整—再讨论—再确定—再执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具体方案、措施;第三是坚决而具体地执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方案、措施;第四是进行反馈评价,使之不断科学合理化。通过这个过程,要对原有教师中没有“双师素质”潜力的教师采取合适的淘汰,而对具有“双师素质”潜力的教师进行培养深造,使其成为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从而确保“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不断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力量,从而确保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展潜势。

二是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外聘原则。这里的外聘既包括主要新招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及以上大学毕业生为编内教师,也包括聘请编外兼职教师,还包括以教学能力、专业知识结构、学历层次等多方面因素为依据从社会上招聘少数真正优秀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成为编内教师。

外聘教师是学校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主要方式,是学校师资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方式,也是学校必不可少的最主要事情,更是“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事情,因而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方案。

第一,要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原则,抓好外聘教师的教学工作。切实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外聘教师管理的关键所在。管理中应当以外聘教师“上好每一堂课”为根本点和出发点。同时在招聘教师时,一定以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为主,以一线技术人员为主,一定要将他们聘用到他们最熟悉或实力最强的课程上,宁缺毋滥。

第二,要坚持规划与需要相结合的原则,抓好外聘教师的招聘工作。在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和使用中,一定要立足于高职教育的自身实际,合理地制定专业教学中新招聘教师和聘请兼职教师的中、长期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和方案。

第三,要高薪聘请,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抓好兼职教师的管理工作。高薪聘请兼职教师,就要确定兼职教师的条件,进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采取动态平衡教师流动机制的管理,要求外聘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品行端正,政治素质高,服从学院的统一安排;②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③遵守规章制度,能按期完成合同规定的教学任务;④具有相应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水平,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履行相应的职务职责。

对于兼职教师,还特别要强调的是,完善其聘任制度,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比如适当调整对于高职院校教师任职资格的规定,使企业和社会上的真正的高技能人才能够无障碍地引进学校;制定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作为团体单位参与高职教育,鼓励学校和企业双向介入,共同育人;制定奖励政策,加大舆论宣传,积极鼓励来自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兼职教师职业教育学和教学方法的业务培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的规范化水平和质量,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数量合理、业务能力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因为兼职教师具有重要作用:“①聘请兼职教师能够弥补高职院校教师数量的不足;②聘请兼职教师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保障;③聘请兼职教师有利于加强与社会市场的联系,有利于课程改革;④聘请兼职教师有利于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6]还有,聘请兼职教师有利于加强校企的真正融合。

经过这一步骤,就是为了解决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等方面的科学合理配置,以使其能够长期、健康、又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

三是创建激励机制,加强师德与教学创新。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也是社会道德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教学方式是教师的最基本技能,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对于“双师素质”教师来说,这两者的重要性更突出。因而在师德建设和教学建设方面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定合理的倾斜性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的制定、执行、反馈、调整,从而形成不断优化的激励机制,这样,“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都会从自觉到自发地进行师德方面的加强,以及教学方式与实践技能方面的不断纠正、不断调整、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再次,进行科学合理的反馈评价,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经过上述的思想观念建设、对策措施建设两个大环节后,还要特别注意对这两个环节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馈与合理评价,从而纠正这两个环节中的不足,进而调整思想观念、对策措施,再进行新的建设,然后再反馈评价。这样,围绕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思想进行不断反馈、不断纠正、不断完善、不断优化循环。

总之,只有这样不断地通过思想观念建设——对策措施建设——实践反馈的过程后,再进行对策措施的适当调整,再坚决执行下去,从而不断完善、不断执行、不断优化循环,才能促进“双师素质”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Z].2008.

[2]王秀娟.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内涵及建设途径的探究[J].职业技术,2009,(4):69.

[3]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标准(试行) [Z].2008.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Z].2006.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

[6]刘永强,施翔,左宏莲.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10.

猜你喜欢
示范性双师型双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打造赵李桥品牌 建设示范性乡镇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