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综述

2011-08-15 00:55谭碧华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汉英交际文本

谭碧华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所谓公示语,就是在公共场所给公众看的语言文字,这类语言文字应用极为广泛,包括旅游景点、机构名称、公共设施、服务设施、街头路牌、标语口号等。在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21世纪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业已取得重大突破,呈现出不少亮点,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方面。本文将对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成果进行小结,从中发现和提炼公示语翻译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从而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夯实依据,提供思路。

1 公示语翻译的学术研究成果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公示语翻译已经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更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公示语翻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2002年成立了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并对“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课题进行立项。2003年,“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http://www.e-signs.info.com)网站由该课题组开通。与此同时,其他网站,如:中国日报网、中国网、标识中国网等网站也开辟专栏讨论公示语翻译问题,这些活动为公示语翻译研究打开了良好的开端。进入21世纪后公示语翻译已成为中国专家、学者和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上用“公示语”、“标识语”等关键词搜索2005-2010年间发表的公示语翻译的相关文章,竟有百余篇。从现有文献来看,我国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层面:

1.1 公示语的定义

公示语与标识语、标语、标示语、标志语、牌示语、警示语等共生共用,这种现象目前仍然存在。公示语的定义也基本处于一种较游移的状态。[1]不过,从《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等翻译类核心期刊的检索情况来看,公示语一词使用较为频繁,逐渐成为新的统一流行语。我国公示语研究专家杨全红认为英文public signs的汉语译名比较混乱,计有公示语、标示语、揭示语、警示语、标记语等。它是一种在公共场所常见的特殊文体,或用简明易解的图示,或用寥寥文字抑或文字与图示共用,对受众提出某个要求或吸引人们的注意力。[2]丁衡祁认为公示语是一种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文字,它包括标识、标语、指示牌、提示语、公告等。[3]罗选民、黎土旺认为公示语是在公共场所展示给公众看的文字,包括路标、告示、广告、旅游指南、社会宣传等。[4]戴宗显、吕和发给出的定义较为全面: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显示、指示、警示、标志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5]这一定义是前面几个定义的综合,得到了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可。

1.2 公示语的语言特征和翻译方法

吕和发指明了公示语的四种应用功能特征,即: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对公示语独特的语言风格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公示语的“动态”和“静态”信息。[6]戴宗显、吕和发总结出英语公示语的语言风格,如:名词的大量使用;动词、动名词的使用;缩略语的运用;词组、短语的使用;严格禁用生僻词汇;文字与图形标志共用;祈使句的使用;现在时态的运用;规范性和标准性语汇;简洁语汇、精确措辞。[5]卞正东将标示语分为四类,即:标牌类标示语、标识类标示语、说明类标示语和口号类标示语,认为标示语的翻译应以提高读者接受性、变通表达方式为重点。对说明类标示语可采用增补、重组、释义、改写、借鉴等五种方式进行处理。[7]丁衡祁认为英语公示语的五个语言特点为 Concise(简洁),Consistent(统一),Conspicuous(醒目),Conventional(规范), Convenient(方便)。并将公示语的翻译方法归纳为A-B-C模式 (the“Adapt-Borrow–Create”approach),即“模仿-借用-创新”的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借用英语中对应的表达法,参照类似表达加以改造,并按照英语思维进行创造性翻译。[3]贺学耕认为译者在翻译公示语时,应该了解公示语的语言特征和功能意义,辨别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并尊重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译出正确的译文。[8]学者牛新生指出翻译公示语时应考虑到公示语的感召功能,以读者为中心,交际效果为目的,实现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其具体的翻译方法有借译、仿译和创译。[9]

1.3 公示语的翻译原则

探究公示语翻译应该遵循何种原则、采取何种方法,是一个具深远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关于公示语的翻译原则,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很多很有益的探讨。黄友义认为,外宣翻译需要翻译工作者熟悉“外宣三贴近”的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10]王银泉、陈新仁从标识用语施为功能错位、交际信息失真、语言礼貌蜕变等方面对标识用语的英译失误进行剖析,提出了“约定俗成”翻译原则。[11]郭建中指出,在翻译街道名称时应全部用汉语拼音,即遵循“单一罗马化”的原则。[12]陈建华根据标志用语的逐字翻译和译文繁杂的两大缺陷,提出了“准确、规范、简练”的翻译原则。[13]张美芳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物卡塔琳娜·莱思的文本类型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对澳门公共牌示语的文本类型和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其交际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信息型、表情型和感染型三种文本类型,建议以文本的主要交际功能决定翻译策略。[14]皮德敏针对不同文本类型的公示语,提出应该采用与文本功能相适应的翻译原则。她提出功能原则会受到原文作者创造文本目的的制约,因此译者还应该同时考虑语境对公示语文本的制约作用。[15]

1.4 公示语翻译的理论导向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相关理论对公示语翻译进行研究,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理论研究主要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语境理论、交际翻译理论等方面展开。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注重译文的功能、交际情景、接受者、交际媒介等因素,强调译文应该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根据各种语境因素,选择最佳翻译方法。[16]德国学者赖斯 (Reiss)根据卡尔·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文本分为注重内容或信息、注重语言形式以及注重对读者的影响等三种类型,认为文本可以按照语言功能进行分类,文本类型决定翻译策略。[17][18]以文本类型学为依据,张美芳、牛新生、贺学耘等都认同文本类型对翻译策略的决定作用,将功能翻译的文本类型论作为公示语翻译的理论指导。[14][9][8]王宁武等以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为出发点,探讨公示语翻译应遵循的三大法则,即目的法则、忠实性法则和连贯法则。[19]韦忠生对公示语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并将这两种理论相结合,提出公示语主要分为具有信息或指称功能的公示语、具有呼唤或诉求功能的公示语和具有表情功能的公示语。[20]贺学耘以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强调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应该放在第一位,建议运用交际翻译的方法翻译汉语公示语。[8]黄田以语境理论为框架,认为在公示语翻译中,译者与读者应根据不同的话语语境选择恰当的角色关系。[21]从现阶段国内学者的研究情况看,功能翻译理论为公示语翻译的主要理论导向。[22]

1.5 公示语翻译错译举隅

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多聚焦于城市公示语的翻译失误、错误分类、规范公示语的探讨等。新世纪涌现出不少公示语翻译研究的代表人物,他们大多侧重对某一地区的公示语翻译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下文笔者将就部分专家学者的纠错研究进行回顾。

万正方等人对上海徐家汇商业区、淮海路及陆家嘴的公示语翻译现状进行了调查,剖析了现存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23]王银泉、陈新仁指出了我国城市公示语翻译中的缺陷,重点分析了南京地铁车站、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的翻译,对所到之处的公示语翻译错误进行了批评指正。[11]戴宗显、吕和发结合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伦敦,多方位探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其研究成果可供国内研究借鉴。[5]罗选民、黎土旺总结了北京脏乱差的语言环境,提出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和整顿已日益成为翻译界一个严峻的课题。[4]牛新生 (2007)以宁波公示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量翻译错例,提出了借译、仿译和创译的翻译方法。[24]

新世纪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对全国各大城市和公共场所公示语翻译的批评指正有益于公示语翻译走上规范、有序的良性发展轨道。

2 对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思考

20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多以分析翻译错误为焦点,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则有了新的突破。具体表现为,公示语翻译专家学者以某一翻译原则为指导,在以国内翻译理论为理论导向探讨公示语翻译的同时还借鉴国外理论。[1]

然而,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对公示语翻译理论层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多数研究都在探讨翻译错误问题和公示语翻译规范化问题,研究成果局限于对翻译实例的探讨和总结。译者应深化公示语翻译方法论的研究,使之形成一套方法论体系,这是对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发展的新展望。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尝试以不同的翻译理论框架来分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但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不成熟,有些观点还有待在实践中考证。因此,公示语翻译在理论层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将公示语翻译与相关学科结合研究。研究者们多从语言学、翻译的角度分析公示语的语言功能和文本类型,提出其翻译原则和方法。然而从跨学科的角度去切入研究较少,公示语翻译研究的空间仍待进一步拓展。公示语翻译应与其它学科结合研究,如与城市生态建设、城市形象建设、经济建设、认知科学、美学、语境学、语用学、文化学、心理学、生态翻译学等结合,积极有效地把研究结果应用到社会现实当中,发挥公示语翻译的社会功能。

尽管国内译者对公示语存在的问题已有认识,但仍与母语为英语的人感受不同。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接受者信息反馈目前在国内还做得很少,社会对此也不够重视,以后要设法大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积极采用样本研究、问卷调查、海外考察、误译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评估等多种手段全面了解外籍人士对公示语翻译与使用的反馈意见,并加强中外译者的合作,国内专家的“理性”模式与国外专家的“感性”模式相结合。同时,全球出台相应的公示语翻译标准也会对此领域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3 结论

公示语翻译研究正日益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但从创新和学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方兴未艾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新世纪环境下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从查找错误、进行误译分析转移到怎样有效地把研究结果应用到社会现实当中,解决实际问题,让翻译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服务、更好地发挥对外交流服务的社会功能。本文旨在对新世纪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我国现阶段公示语翻译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其全面发展作一个铺垫。只要广大专家学者以科学务实的研究态度投身公示语翻译,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在公示语翻译的研究领域必将硕果累累。

[1]杨永和.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2009,(3):104.

[2]杨全红.也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5,(6):41.

[3]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6):63-67.

[4]罗选民,黎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4):66.

[5]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 2005,(6):38-42.

[6]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1): 38-41.

[7]卞正东.论标示语的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5,(1):27.

[8]贺学耕.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57.

[9]牛新生.公示语文本类型与翻译探析[J].外语教学,2008,(5):89-92.

[10]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28.

[11]王银泉,陈新仁.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2004,(2):81-82.

[12]郭建中.街道名称的书写法[J].中国翻译,2005,(6): 34-37.

[13]陈建华.标志用语汉英翻译的基本要求[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66-68.

[14]张美芳.澳门公共牌示语言及其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2006,(1):29-34.

[15]皮德敏.公示语及其汉英翻译原则研究[J].外语学刊,2010,(2):132.

[16]张美芳.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7]Reiss,Katharina.Text 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A].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 [C].ed.Andrew Chesterman.Finland:Oy Finn Lectura Ab,1977/1989.

[18]Reiss,Katharina.T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71/2000.

[19]王宁武,等.从“目的论”的角度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50-52.

[20]韦忠生.文本类型理论和公示语语用翻译策略[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1):48-51.

[21]黄田.语境角色认知与公示语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3):100-103.

[22]杨惠馨,曾华.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2):75-79.

[23]万正方,等.必须重视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译-对上海部分著名路段商店和单位牌名与翻译错误的调查[J].中国翻译,2004,(2):66.

[24]牛新生.从感召功能看汉语公示语英译-以宁波城市公示语为例[J].中国翻译,2007,(2):63-67.

猜你喜欢
汉英交际文本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