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龙,宋严侠
(安徽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信息度的等级及其等级调控策略
王晓龙,宋严侠
(安徽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本文首先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篇信息度,然后按照de Beaugrande的语篇信息度等级划分理论,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篇信息度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其升降级的功效,最后给出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信息度的等级调控策略。
语篇信息;语篇信息度;语篇信息度的等级;元语言能力
任何语篇或多或少都具有信息性,因为“形式和内容无论具有多么高的可预测性,总是会有一些不可完全预见的变异式”(Hoey,1991)[1]在语篇信息论中,严格地讲,信息这一术语的含义不是指或不仅仅是指知识本身,而是指知识在某一语境中的更新程度(newness)或称知识的可变性(variability)。在语篇利用中,知识作为重要的认知要素,其功能是为交际提供内容。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知识是一个关于言语发生物的构型问题的话,那么知识的更新程度或者知识的可变性就是一个言语发生物的信息度(informatively)问题。
推而论之,言语发生物的信息度也是语篇信息度,在其最简单色意义上,“语篇信息度指对于接受者而言语篇信息超越或低于期望值的程度”(de Beaugrande,R.&W.Dressler,1981:72)[2],换而言之,若某语篇的信息超越了接受者的期望值,则该语篇的信息度较高;反之,则为低信息度的语篇。低信息的度的语篇理解上很容易产生误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是异文化的交际双方,为了避免产生误解,语篇生产者尤其要考虑接受者在语篇可接受性方面的态度和情况,根据语境生产出信息度合适的语篇至关重要,请看下例:
例1:She wants to put her tongue in your mouth.
这句话出现在一幅大型的招贴广告上,上面只有一个笑不露齿的中年妇女的大幅半身照。这则广告 1995年初出现在香港街头。作为一个以文化的人,我们会想这是什么广告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人猜想这是婚介所的广告,也有人猜想是色情业的广告。其实这是香港语言学习中心的广告。它说的不是“她想把舌头放进你的嘴里”,而是“她想把她的语言教给你”。这个句子的歧义在于tongue这个词,它既可以指“舌头”,又可以指“语言”。对于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舌头和语言的关联性不大,所以很难理猜想出这则广告的意思。假如怕接受者不明白而生产出意义更为直白的篇章:
例 2:This is a teacher of the Hong Kong Learning Language Center.She wants to teach you to speak her language.
这样,语篇的内容就易懂多了,但有常识的受话者会觉得乏味。相比之下,例1虽解读起来较例2难度大,但前者比后者给受话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有趣,因为例1信息度高,例2信息度低。语篇的信息度过低会使受话人感到乏味甚至不能接受,处理高信息度语篇比处理低信息度语篇要困难但更有趣。但是,“作者在生产语篇时必须注意不要使接受者的处理过程超载以至于影响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信息度的把握更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主体由于文化取向、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个性特征,使他们在信息的编码和译码、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语言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众多方面表现出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使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信息度的等级把握有一定的困难。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把握不好,很容易引发误解、偏见、纠纷、磨擦和矛盾,但是,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我们都有共同的东西。因此,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信息度的等级划分,同样可以按照de Beaugrande(1980:105-107)[3]将语篇信息度分为三个等级,即第一等级信息度、第二等级信息度和第三等级信息度。
一级信息度的信息价值很小,它与整个系统或环境的结合非常严密以至于篇章接受者很少予以注意。一级信息使语篇处理的负担降到最低程度,也就是说很容易解读,因而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到高一级的选择。所以,在语篇生产中,至少要有一些二级选择,完全属于一级信息层次的语篇既不容易建构,又缺乏可理解性和趣味性。 三级信息度篇章也不常用,因为它需要很强的处理能力,但它十分引人注意所以非常有趣,接受者必须进行“理据寻索”(motivation search)以发现这种选择意义何在,为什么这样选择等。中断(discontinuity,指结构中似乎缺少一些材料)和差异(discrepancy),指语篇模式与人们头脑中存储的知识模式不符)是一般的三级信息形式。语篇生产者为了增强篇章的可理解性将一级信息改变为二、三级信息称为升级(upgrading);接受者为理解语篇进行“理据寻索”使三级信息转变为二级信息乃至一级信息称为降级(downgrading)。不适当地降级会降低语篇的趣味性和深度,不适当地升级会造成知识空缺影响对语篇的正确理解。好的语篇生产者应该知道如何保持语篇信息的稳定性,即有效地利用信息度的升降级手段。
de Beaugrande(1980:108)[3]认为,信息度等级与世界知识的连接强度有关。所谓知识中的连接强度是指实现世界中人们所知道的一个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关联程度。连接强度大致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如果一个语篇世界所断言的关系是已知的确定关系,则这种关系便称为典型关系。诸如“重力产生生产力”,“水能使东西变湿”,“人会说话”等,这些知识中的关系都属于典型关系。第二种情况是,如果语篇世界断言的是一种非确定的偶发性关系,则这种关系便称为意外关系。文学作品中广泛采用的拟人、隐喻等修辞方法,社会语言学中讨论的“合作原则”的背离或称违返,中国相声艺术中的“包袱”,都属于意外关系。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篇,文化取向、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意外关系发生的频率较高。由于典型关系连接强度大,因而只产生低等级信息度;意外关系连接强度小,因而会产生高等级信息度。但是,典型关系随着典型性降低,其信息度可相应提高,而意外关系会随着意外程度降低,其信息度亦可相应降低。
请看下面例子:
例 3:Tom kicked the bucket yesterday,he died of a car accident.
“汤姆昨天踢水桶”这一个表达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只能是从字面去理解。产生误解,属于三级信息。但读下去,后面补上的内容是对误解的纠正,作者开头用三级信息创造了一种不稳定的信息状态,使读者产生误解,令人费解,也激发了兴趣,作者随后用了降级方式,恢复了信息的稳定性,使我们很容易、自然地融进篇章。信息度安排尽管可高可低,但最高不能超过受话人可以运用世界知识填补信息空缺进行降级阅读的程度,或者说,要能够使读者在正常阅读速度下及时激活存储的世界知识进行填补,跨度过大,语篇就失去了连贯性,就无法解读,或者只能不按发话人意图任意解读。信息度最低不能达到受话人在处理时不需要填补任何信息空缺的程度,否则语篇会变得味同嚼蜡。
跨文化交际中,保持语篇信息的稳定性,使交际者能够很容易、很自然地融入篇章进行交际,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为此,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
3.1 培养敏锐的语境意识,提高语用能力
Hymes(1972)[4]认为,跨文化交际者在进行语言交流时,不仅要考虑语言本身,而且应考虑它的交际功能,以及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交际者不仅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知识,比如说语法知识以及丰富的词汇知识,能够准确把握词汇意义等,更注意语境因素的变化对言语信息意义的调节作用,更有敏感的语境意识能够根据交际时的具体语境,不断调整对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的认知,要善于针对当时的语境,擅长“察言观色”,随时准备对原先发出的信息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或补充,调整对话语的理解,这是保证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使交际得以顺畅进行的基本条件。
3.2 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者除了必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敏锐的语境意识,还必须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滋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只有同时具备了两种能力和两种意识,才能达到交际双方语境认知能力的接近,才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的处理言语信息差带来的误解、摩擦、冲突和不和谐,才能超越信息差这一鸿沟。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意味着交际者不仅要对本语言社区的文化规则了如指掌,而且要对交际对方的文化规则有深刻的了解,能够在充分了解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基础上做出判断,选择基于当前的语言和文化语境的语用规则来传递、解释信息,消除误解与偏见。只有这样,交际对方的言语信息才会有意义,而且能够自如地调整自己的言行以适应交际对方的预期。
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包括认知、情感、行为诸方面的适应能力。这些方面的能力能够帮助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根据当时的语境,临时搁置或者修改自己的文化习惯,去学习和顺应与之不同的文化习惯,并能创造性地处理交际双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尽可能地将信息差降到最小的程度。
同时,跨文化交际者还要培养对异文化的包容和欣赏程度,承认文化差异并容许差异共存,快速适应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尽量理解和欣赏交际对方的文化价值观、信念和个性,保持与异文化的互动、交融甚至同化,力求达到不同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协调与兼容。
3.3 培养元语用意识,提高语言的顺应性能
Verschueren(1999:55)[5]指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因为语言具有可变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其中语境关系的顺应和语言结构的顺应就组成言语交际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正是因为语言据欧顺应性这个特征,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的使用者在可选择的语项中可以做出协商性的语言选择和灵活的变通。因此培养元语用意识并提高语言的顺应性能也不失为是言语信息差的调控策略之一。元语用意识即交际者在选择语言做出顺应时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反映。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要达成对言语信息的共识,必然要表现出自我意识反应,通过识别和回忆对言语信息进行理解,双方不断地在交际过程中做出选择和顺应,调动交际双方的认识结构,达成一致的前提预设,提高双方的自我意识反应和顺应意识程度,将信息差降到最低。
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如果元语用意识程度较高,一般都会高度监控自己的语言的输出和输入,同时还要兼顾交际双方对于话语的理解和反映,这时,顺应过程就是一种对话语做出调整和协商的自我监控过程,为了避免信息差的产生交际者通常可以运用一些语用手段来解释自己的话语,如补充说明、重述、例证、利用修辞手段、强调或者修改自己的话语等,他们可以有效地调节操纵自己的言语,顺应交际双方对语境的认知和对言语信息的理解,以达到预期的语用目的和效果。
[1]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2]de Beaugrande,R.,W.Dressler.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 London:Longman,1981.72.
[3]Beaugrande,R.de.Text,discourse and Process-Toward a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of Text[M].London:Longman,1980.
[4]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M].in JB Pride,J.Holmes (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 Worth,England:Penguin Books,1972.
[5]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der,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