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人的发展的设想

2011-08-15 00:50:55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傅立叶空想劳动

郭 坤

(唐山学院社科部,河北唐山 063000)

【马克思主义研究】

简述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人的发展的设想

郭 坤

(唐山学院社科部,河北唐山 063000)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展望未来社会的时候,已经涉及到了人的发展问题,主要涉及人的发展的内涵、资本主义制度阻碍人的发展、未来社会如何保障促进人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提供了借鉴。

空想社会主义者;人的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理想和追求。长期以来,无数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之探索,为之奋斗。马克思、恩格斯在汲取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就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不现实的改造人类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从 16世纪初到 19世纪上半叶,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尽管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明确的提出人的发展问题,但是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描述未来理想社会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人的发展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成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与共同控制,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等等。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人的发展内涵的论述不够系统,只是探讨了人的某一方面的发展。如康帕内拉提出,一来到人世,人所要学习的东西有字母、跑步、体操、掷铁饼和其他一切可以平均发展四肢的内容,要学木匠、面包师、铁匠、鞋匠的工作、还要学习绘画、初等数学、自然科学、数学、医学等内容。卡贝在《伊加利亚旅行记》中提出,人的发展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生产教育和公民教育等几个方面。但是卡贝并不是要求人们什么都能干,他认为教育分普通教育或者基础教育和专门教育两类,普通教育包括公共教育和家庭教育,专门教育则包括某些行业的一切理论和专业知识。普通教育是人人都要接受的。另外人人都要接受至少一种专门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卡贝在教育上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欧文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受到良好的体、智、德、行教育,他认为,这是向文明的狭义阶段过渡的条件。[1]圣西门把为一切社会成员创造最广泛的可能来发展他们的才能,作为自己终生全部工作的目的。他认为一切社会设施的目的,都应该是从道德上、智力上和体力上去改善人数最多的和最贫穷的阶级的状况。

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是从当时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出发阐述人的发展的内涵的,其可贵之处是主张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认为人的发展是德、智、体等均衡发展。

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及人的发展状况的批判

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为共产主义社会从生产力、社会制度和教育三个方面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所需具备的现实条件。虽然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谁是实现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也没有指出实现社会变革的可行道路。但空想社会主义者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阻碍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他们都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弊病,对资本主义压抑、损害人的发展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认为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私有制存在就不可能根除贪婪、掠夺、战争及一切造成社会不安的因素。在这种制度下,总是凶残狡黠的人占便宜,取得最多的财富,他们是人口中的少数。而人口占多数的劳动人民,对社会做出极大贡献,却穷困潦倒,生活无着。这样的社会是何等的不公正![2]

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是意大利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对私有制深恶痛绝,主张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中指出,太阳城的“公社制度使大家都成为富人,同时又都是穷人。他们都是富人,因为大家共同占有一切;他们都是穷人,因为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私有财产。因此,不是他们为一切东西服务,而是一切东西为他们服务。”康帕内拉认为太阳城的制度“是最符合天赋人权和人类本性的”。根据天赋人权,一切都是公有的。造物主创造土地,是想使它成为公有财产。私有制和自私自利是违反对人仁爱的道德要求的。[3]

摩莱里是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他认为人类最初都是以一个家庭或者多个家庭为单位的,彼此间存在着血缘关系,实行的家长式的管理,这种温和的政权使所有财产成为公有,但后来私有制出现后,个人之间、家庭之间、部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斗,人类的悲惨命运由此开始了,所以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摩莱里认为彻底消除私有制是唯一的、根本的良药。[4]

昂立·克劳德·圣西门(1760-1825)是 19世纪初法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深刻分析了当时法国社会阶级矛盾并概括为“劳动者和游手好闲者之间的对立”。游手好闲者为封建贵族、僧侣、资产阶级,他们不参加生产和贸易,无所事事。劳动者则是雇佣工人、农民、工厂主、商人和银行家,他们承担社会所有财富的创造。圣西门认为前者推动社会的发展,后者阻碍社会的进步。可见他提出了阶级理论,跟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他认为要对资本主义进行全面的、彻底改造,建立美好的实业制度。

夏尔·傅立叶(1772-1837)是法国思想家,他把人的各种欲望的满足和发扬与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联系起来,认为“社会不和谐”是“文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压抑了人们的种种情欲,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满足人的十二种欲望是不可能的事情。“文明制度过去是,将来也只能是一个罪恶的渊数”,“是幸运的对立物,是颠倒世界,是社会地狱。”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时傅立叶专门阐述了他对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的看法,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违反儿童的本性、需求和兴趣,颠倒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他说:“文明制度的教育在进程上具有相反的意义,它把理论摆在实践的前面——这是真正颠倒世界”[5]。另外在教育手段上,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是强制性的。

欧文(1771-1858)是英国杰出的思想家。他指出:“目前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是可能想象出来的最反社会、最失策和最不合理的制度,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人性中一切优良和宝贵的品质从婴儿时代就受压抑,而且人使用最违反天性的办法来发展最有害的个性倾向”。“就目前表现出罪恶的种种性格而论,过错显然不在于个人,问题在于培养个人的制度有缺点。消灭那种容易使人性产生罪恶的环境,罪恶就不会产生”。[6]

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如何保障促进人的发展的设想

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为共产主义社会从生产力、社会制度和教育三个方面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所需具备的现实条件。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社会进行种种设想的时候,已经不同程度的涉及到生产力的发展、新的和谐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以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莫尔在《乌托邦》中,描述的理想社会是:乌托邦财产公有,按需分配。其前提是物资非常充足,产品非常丰富。整个乌托邦就是一个共产主义大家庭。乌托邦尤其重视农业劳动,农业是一项受人尊敬的劳动。无论男女,从小就在学校接受农业教育,并到田地上实践。城市中每个公民都须在农村住两年,以种田为业。在乌托邦中任何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而且他们的教育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7]总之,莫尔理想中的人,不但品德高尚、学识丰富,而且个个是生产上的能手,既精通农业技术,又掌握一项或多项专门手艺,能够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在城乡不同职业部门之间轮流工作。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是有道德、有文化的劳动者。简言之,是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人。

康帕内拉把实现人的发展寄希望于社会制度的改变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他设想的太阳城是一个没有等级且有完善的政治制度的理想社会。在太阳城里,每个成员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是平等的,不存在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追的关系。康帕内拉提出了普遍义务劳动和劳动光荣的思想。他强调一切劳动都由全体公民共同负担,而且还强调所有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太阳城还重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特别注意利用科学技术成果来减轻劳动强度。太阳城所有的繁重劳动都用机械代替。人们每天只劳动4小时,其余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读书、体育和文娱活动。太阳城还注重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主张通过系统的社会教育提高人民的知识素养。康帕内拉认为,实行普遍系统的社会教育,是提高公民素养,保证社会繁荣的必要条件。[8]

圣西门则提出了“实业制度”的设想,由实业者和学者掌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权力;社会的唯一目的应当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手工业的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是满足人数最多的最贫穷阶级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他说:“人们应当把自己的社会组织得尽量有益于最大多数的人;人们应当把在最短期内用最圆满的方式改善人数最多阶级的精神和物质的状况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一切劳动和一切活动的目的。”“要把自己的社会建设得可以保证最穷苦阶级的身心生活得到最迅速和最圆满的改善。”[9]在圣西门设想的实业制度下,实行财产共有,一切人都要参加劳动,根据每个人的才能和贡献决定其收入的多少,废除一切特权,实现人的完全平等,一切人都享有最大限度的权利和自由,教育兼顾人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他相信新的社会制度必将极大地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圆满的改善。

傅立叶在《全世界和谐》一文中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不合理不公正,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必须在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方面建立情欲的和谐。要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处理好个人与他人需要满足的和谐,“要达到情欲的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10]傅立叶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设想,主要表现在他对未来社会的基层社会组织的详尽描述中。他设想了一个名叫“和谐社会”的未来组织,其基本单位叫做“法郎吉”。“法朗吉”是一种工农结合的社会基层组织。在“法朗吉”内,人人劳动,男女平等,免费教育,工农结合,没有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法朗吉”是招股建设的。收入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傅立叶幻想通过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和分配方案来调和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从而达到人人幸福的社会和谐。在傅立叶阐述他的“和谐制度”思想时,其对教育的设想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赞扬,“这些观点是这方面的精华,并且包含着最天才的观测”。[11]傅立叶主张,为了人们有知识和熟悉科学艺术,就必须大力推进教育事业,“教育的矛盾在于实现体力同智力的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傅立叶主张由社会来负担儿童的抚养和教育,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发展其天赋,人们将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多种技艺,在劳动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只有使全体成员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谐制度才会人才辈出,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欧文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共产主义的“劳动公社”联合体。劳动公社实行公有制,除个人生活必需品外,一切财务归公共所有;人们集体劳动、共同消费;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欧文所设想的劳动公社,是集城市与农村为一体的生产和生活共同体,它既有城市的优良的生活设施,又有美丽的乡野自然风光。居民以农业劳动为主,兼营工业;公社社员既要从事农业劳动,又要从事工业劳动,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活动,使生产劳动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公社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当成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公社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新人。他相信公社的新型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将不再是“病弱的磨针工、制造钉头工、接头工和两眼呆呆地望着周围土地而不能理解或不能思考的庄稼汉,”而是“朝气蓬勃、实用知识丰富的”劳动者,“他们的习惯、知识、态度和性情,都将使他们之中最低劣的人物也远胜于古往今来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任何阶级中的最优秀的人物。”[12]

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消灭城乡对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主张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等等。这些内容构成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人的发展的基本内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的发展思想,都是根据伦理道德和理性原则设计出来的,脱离了现实的经济基础。他们既没有找到谁是实现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又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可行道路。他们的设想大多都只是纸上谈兵,即使有的付诸实施,结果也以失败而告终。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在《共产党宣言》中肯定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所以研究空想社会主义者人的发展思想,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实践,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8

[2]戴镏龄译.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94-102

[3]陈大维,黎思复,黎廷弼译.康帕内拉.太阳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4、95

[4]摩莱里自然法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48-153

[5]傅立叶选集第 3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321

[6]欧文欧文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68 -176

[7]戴镏龄译.【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81、99

[8]陈大维,黎思复,黎廷弼译.康帕内拉.太阳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3、32

[9]圣西门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226

[10]赵俊欣,吴模信译.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 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39

[11]许涤新.政治经济学辞典 (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43

[12]欧文选集第 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49

B081.2

A

1009-6981(2011)02-0056-04

2011-01-16

郭坤(1977-),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唐山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

[责任编辑郭清梅]

猜你喜欢
傅立叶空想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不同坐标系下傅立叶变换性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三角函数的傅立叶变换推导公式
警惕“空想”
警惕“空想”
电力电缆非金属外护套材料的傅立叶红外光谱鉴别法
电线电缆(2018年6期)2019-01-08 02:45:36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CT系统参数标定成像方法探究
智富时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