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广明
“这是空想”,某个想法被这样评论意味着直接否定。在工作、交往的场合,本该言之有据,却提出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的想法,这样的思考徒劳无益,讲出来还空耗听者的时间。古今中外有一些关于空想的故事,例如“南柯一梦”:某人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睡着了,梦中他来到大槐安国做了南柯郡太守,享受到富贵荣华,见识了兴衰际遇。醒来发觉是一场梦,追寻梦境,只见大槐树下一群蚂蚁围着蚁穴忙碌,梦中的大槐安国仅这么点痕迹。讲空想的故事往往有几分夸张,以便说明道理。现实生活中空想家无疑令人生厌,很多人觉得自己和空想是绝缘的,“我怎么能空想呢!”
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空想离人们并不遥远。受批评、反对的主要是工作中、事业上的空想。闲来无事心驰神往地想一想,虽无多大用处,但也不一定有多大弊端。宋词里有一句:“对枕帏空想,东床旧梦,带将离恨。”作者明白自己在床上睡不着时空想,没搞什么策论,实际用途不大,但抒发情怀自有快意,也可引起读者共鸣。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想象是常用的思维方式,这里的想象与空想颇多相似,甚至更加无边无际,不必用真实来检验。需要明确的是,创作过程的想象一般不称作空想,自我意识到想法远离了实际并且告知于人是空想,就不同于现在通常说的空想了。空想既针对现实而又不切实际,常贴着经世致用的标签,却与实际若即若离,甚至根本没用。
面对实际问题,谋求解决问题,总得有个想法。想法不可能照搬现成案例,依据的事实材料往往不够充分,即使充分也可能没那么多精力掌握,思维过程必然有一定想象力参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前景的预测,在事实尚未出现前,要有所展望,就需要想象力来帮助。这个时候空想是很容易产生的。有位企业家经商多年,一年前与一家大企业谈生意时,虽然预想到货物发出后,货款收回有风险,也想象了幾种拖欠货款的情形,但急于做成买卖,就信任了对方的承诺。然而货发出去了,巨额货款却长期拖欠。原来对方的资金链已经断裂,耍起了“老赖”。先前设想的几周内收款、退一步的晚几个月收款,都已成为空想。说起这宗生意这位企业家痛心疾首,他以前做生意奉行“守拙”,大宗生意必须货款先到位,或银行开具承兑汇票,否则宁可不做。这次头脑一热,缺少了定力,把信任建立在空空承诺之上,左思右想,还是流于空想,只能面对败局。这个事例很有警醒意义:想法和空想并没有一条鸿沟。很多看似有根有据的想法,很可能根据并不充分,碰上运气,也有可能实现,但“命途多舛”,流于空想也非偶然。
有些事情做起来结果并不理想,令人大失所望。追究原因,也未必是想法不切实际、有悖科学,而是努力不够。该十分努力去做的事情,却敷衍了事;应该力争上游却退缩畏葸;应该严谨细密地保证安全却疏忽大意,都可能使方案、想法落空。出现这类情况往往有所争议,是想法脱离实际呢,还是好的想法不能落实,或是两方面原因皆有?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应该把“想”与“做”统一起来,想到的能不能做到?自己的态度、素质和能力是否适应?能不能坚持到底?如果自己并无决心和诚心去做,或者缺少做事的本领,再好的想法不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抱持空想而在现实中碰壁,常常令人痛心;如果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空空如也”,还是对着大庭广众滔滔不绝地讲,这就是另一种不良作风了。有的人不干实事,也不了解实情,没什么真知灼见,又喜欢沽名钓誉,于是高谈阔论一些空想,用来唬人。这类空想讲起来大而无当,听起来挺热闹,却无从查证,难于落实。面对工作议题把空想讲来讲去,实在是极大的浪费。担负重要职责的人有这种思维习惯,很容易使空想渗透到决策中。纸上谈兵,光是谈谈也许危害还不直接,可真在两军对垒时,指挥者依靠空想制定方略,很可能导致溃不成军。
对空想做一些剖析思考,有助于多一些警惕,对避免空想多一些自觉。空想涉及事业、工作的兴衰成败,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时时警惕,避免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