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筱柏 赵 霞 孙呖莹
(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43)
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现状分析与实践路径
杨筱柏 赵 霞 孙呖莹
(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43)
本文通过无记名自填调查问卷的统计,就当前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剖析了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现状分析;实践路径
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认同表征着对身份或角色的合法性的确证、人们对此的共识及其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本文采用社会学的理解,认为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大学生党员”这一身份的接受和确证。作为一个角色集合,“大学生党员”长期以来都是大学生精英的代名词和象征。然而,伴随着大学生党员数量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评价发生了变化。客观分析当代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现状,寻找构建身份认同的途径,增强他们的角色认知,就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当下的迫切任务。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现状,本次研究在石家庄铁道大学采取无记名自填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为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和代表性,调查覆盖了七个本科院系的所有专业,共发放问卷 240份,收回235份,其中有效问卷 23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72%,男生占 71%,女生占 29%;19-21岁占18.3%,22-23岁占67.5%,24-26岁占14.2%。
1.大学生党员对自身持肯定态度。调查发现,对于问题“你周围的人对你党员身份较多持有的态度”,有 80.71%选择了“觉得很好,能够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而选择“没感觉,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仅占9.37%。对于问题“如果有更好的条件和机会您是否考虑加入其它党派”,选择“坚决不会,只有做一名共产党员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占 83%。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党员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还是比较高的。
2.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观念积极向上。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党员政治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对于“你作为一名党员,是否有潜在的精英意识”这一问题,选择“当然,党员是先进人才的代名词”的学生党员占 72.38%,选择“也没有,但这和我是不是党员没有关系”占 27.14%。对于问题“你认为作为大学生党员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有 77.5%的学生党员选择了“积极参与,起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开创性的完成工作”,60%选择了“按照学校要求规范,完成上级委托任务”。对于问题“当代大学生党员如何才能够体现时代感”,有 75.86%的学生党员选择了“做社会先锋,参与经济建设”。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党员能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和党员这一身份所要承担的更多社会义务与责任,并能自觉的担当,做出表率。
3.大学生党员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统计显示,当问到“在校期间,你认为大学生党员应当担当起哪些责任 (可多选)”的时候,有近86.91%的同学选择“为同学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在各种活动中能够做出正确适宜的决策”、“在学校的各种文化中起领导作用”及“引领学校的先进文化,并积极思考学校的发展”四个选项。另外,当问及“你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怎样做才能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可多选)”时,占八成的学生党员选择了开拓创新,“努力学习,带动周围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工作认真,完成上级任务”及“开拓创新,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三个选项。由此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党员能够认清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所要承担的责任。
1.入党动机的功利性色彩较明显。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大学生在就业、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昔日的象牙塔已经渐渐淹没在红尘中,社会上的每一丝变化都会迅速地引起校园内的反应。当被问及“你觉得当代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大部分是什么”的时候,大约 48.3%的学生党员选择了“党员在将来找工作和各种评优中都很受重视”,而只有少部分学生党员选择了“能更加充分的发挥为人民服务的光和热”。面对“作为大学生党员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目标”,53.8%的学生党员选择了“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拥有一定的权威”或是“找一份好工作”。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还停留在为了毕业好找工作或者考公务员等现实的考虑,带有明显的投机性和功利性。这些党员在入党之后,如果不加强教育,很容易放松要求,并以各种借口,不参加组织指定活动,不发挥应有作用。
2.政治信仰与理想信念的韧性不足。大学生党员本应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严格的组织纪律,在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方面,起着带头和示范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变革等多方面原因,部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观念比较淡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同时由于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正处于趋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时期,对理论的真理性和实践行为的正确性的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在信仰方面还未形成应有的坚韧性、执着性和稳定性,一旦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信仰便会呈现模糊状态。例如,在被问到“如果有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你是否考虑加入其他党派”时,有 13.8%的大学生党员认为“当然,并且不再考虑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及 3. 19%的大学生党员选择了“也许会,但怕离开后会影响以后的工作”。
3.入党后在价值取向上的缺失。大学生党员的价值取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就业压力增大而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等等,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在与很多大学生党员的交流沟通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在入党之后就放松了自身党性修养的提高,这也就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了一定的倾斜。比如说,面对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当有危险困难时,能否做到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有 51. 25%选择“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对党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有36.88%选择“需要考虑,大学生自身能力有一定局限性”,也有 1.875%选择“不能,不能做无谓的牺牲”。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骨干与先锋,是高校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活跃分子,研究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既是理论的需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从短期的影响来说,大学生党员这一群体对党员身份的认可度、忠诚度能直接带动校园内的全体学生,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创建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建设;可以说,研究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党员群体,有助于提高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党执政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当前大学生党员身份的认同所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部分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愈演愈烈的“和平演变”,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同时也有较严重的尚不能完全遏制的党内腐败问题,其负面性必然影响大学生党员对自我身份的尊重和认可。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当前高校的党员教育趋于形式化和过场化,方式单一,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而这也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1.入党前培养教育不足,入党后思想教育放松。当前我们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和继续教育工作有所欠缺,大学基层党支部不同程度的存在对学生党员入党前的教育不足和入党后的思想教育放松的现象。客观而言,正确的入党动机并不是一时就能够确立的,首先应该是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一刻甚至是之前就开始养成的一种意识,这就要求各学生党支部将学生党员入党前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培养学生党员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让这种意识贯穿于每一位党员的整个政治生活。其次,对于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思想教育同样是重中之重。但是,一些学生党支部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发展党员的数量上,而忽视了学生入党的质量,认为发展完就任务完成了,对已发展的党员没有严格的制度管理,也没有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更缺少应有的监督机制,这在相当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思想松懈,从而造成党员仅仅是一个身份而已的误区。
2.发展大学生党员过程形式化。大学生党员的发展需要经过严格的步骤和审查,但是,一些学生支部往往只注重材料齐全,而忽视了大学生党员素养的提高和教育,使发展过程流于形式。首先,确立发展对象途径简单,标准单一,对发展对象的推荐不够科学民主。过于依赖团支书或辅导员,对学习成绩过于看重,更有一部分支部发展党员只看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其次,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和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填写不规范,一部分支部竟然是在发展之前和转正之前一次填写,以完成任务的态度对待发展工作,考察内容填写千篇一律,没有起到定期培养考察的作用。再次,对发展和转正的党员定期考察做得不够,导致发展的党员政治素养较差。最后,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会议时间短,讨论不充分。支部党员会议一次通过十几名学生为预备党员或转正,不能进行充分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没有起到相互学习,树立榜样的作用。由于在上述发展党员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大学生党员不能正确认识发展工作的严肃性、组织性和纪律性,也失去了加入党组织的光荣性。从而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后价值取向上的缺失。
3.大学生基层党组织规模过大。伴随在校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扩大,大学生基层党支部的规模也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时候对于党员的教育和考察不够深入,部分党员的政治素养不高、政治韧性不足;同时,过于庞大的基层党组织致使日常的党组织活动以及对新大学生党员进行深层次的党性教育和培养难以开展。从另一视角来说,基层党组织规模的庞大,也导致了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党员活动内容上缺乏创新性,在活动形式上缺乏多样性。多年来,高校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活动主要有学习文件、听报告、参观革命历史纪念地和参加义务劳动等。内容缺乏创新性,形式缺乏多样性,没有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而是处于被动接受、被动学习和被动参与状态,很少引起主动思考和讨论,大学生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好。
客观而言,在当前形势下,不断丰富大学生党支部的党建活动,扩大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已经迫在眉睫。要积极利用大学生党员在普通同学心目当中的良好形象和较高期望来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党的队伍,更要看到党建活动对于大学生党员表率作用的积极影响,从而让党建活动不仅深入大学生党员内部,还能够广泛的深入群众,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身份认同是一个不断认知和确认的过程。构建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其中一个必要前提就是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帮助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种理论教育不仅在入党前要开展,更要注重入党后也要常抓不懈;要充实完善理论教育的内容,同时要紧跟时代脉搏,着眼新形势,更新理论教育内容。同时要和党员的自身学习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脱离了自觉学习和实践活动,理论教育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1.做好党史教育和学习的大文章。在当前的教育环节中,关于党史的学习很多时候是一笔带过的,这也是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党员为什么对党的认识和理解肤浅、模糊的重要原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要利用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生干部培训班及其他主题活动,通过讲党的光荣历史,革命传统,灌输党的科学理论,引导大学生党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特别在当前,要启发大学生党员从本质上、从主流上看待我们党,正确认识党内出现的各种现象,坚信党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端正党风,永葆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从而增进其对党的热爱之情,激发政治荣誉感。
2.紧扣时代脉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大学生党员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国际形势和关系有着敏锐的嗅觉,他们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实践这些方针政策。因此,可以以“党课进班级”活动为载体,让时事政策的学习和讨论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在专业老师和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由各班的学生党员和主要班委负责,发动全班同学对时事政策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和提高独立思考、思辨甄别的意识和能力,澄清思想上的困惑和模糊认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社会热点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形成更深刻、更理性、更全面、更稳定的看法,进而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
1.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使命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与社会良性互动的重要形式,其操作、组织简单易行。所以,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大学生党员假期“赤子丹心”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寒 (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党员实践服务团、大学生党员便民服务等活动,使大学生党员逐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在完善自我中体现价值和快乐,帮助其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增强其社会使命感。
2.以扶贫济困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群体中还有部分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如何对他们进行关心和帮扶成为每个高校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可以让大学生党员深入班级、宿舍、食堂,用自己的知识、有限的资金去发现并帮助那些经济和生活困难的同学,使其在奉献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逐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1.以宿舍为阵地,搭建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平台。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相对集中的地方,特别是随着高校扩招和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的班级概念逐渐淡化,宿舍概念逐渐强化,由学生宿舍组成的社区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全新空间。在此基础上,在宿舍区开辟大学生党员活动室,为大学生党员开展活动提供场所,将辅导员在宿舍的办公室兼作党员活动室,学生党支部、党小组的各种活动在党员活动室进行。
2.建立党员监督台和意见(建议)箱。将大学生党员的照片、事迹和基本信息以展板的形式悬挂在宿舍区醒目位置。将每一位党员打造成一面旗帜,把大学生党员的一言一行置于广大学生的监督之下。在监督台旁边设立党员意见 (建议)箱,由学生党支部书记定期查阅广大学生的意见,以一定的方式反馈给相关学生党员,督促学生党员改正不足。
[1]晏莉黄钰.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如何树立党员形象问题探讨.[J].世纪桥,2007(8)142.
[2]刘志华.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活动 增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实效.[J].新西部,2009(16).
[3]单联娟.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淡薄的影响因素及其提高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5).
[4]王小莉.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党员标准为分析视角.[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 (8).
[5]周杜鹃,顾洁.丰富创新大学生党员的党建活动扩大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J].网络财富,2009(11).
[6]周琼,张慧玲,冯兰.大学生党员的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学生党员角色的社会学解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G641
A
1009-6981(2011)02-0087-04
2011-03-01
杨筱柏(1974-),男,石家庄铁道大学工会副主席,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袁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