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峰,杨振中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机械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实践性教学模式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吴林峰,杨振中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机械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结合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特点,从现场实践、项目促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探索了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做到现场实践促进理论学习,科研促进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及部分科研工作,实现了实践、科研及综合运用促进本科生教学的新模式。
专业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践性教学模式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自动化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涉及从事该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融合了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及机床夹具设计等内容,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基础课程,特别是实践性较强。因此,从教学教法而言,仅仅根据参考教材进行理论讲解和习题练习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而且由于该课程的现场实践性和实际应用特点,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是学生理解该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真正掌握操作应用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组多年的教学经验,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即现场实践、项目促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探索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完成了部分科研工作量。
现场实践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课程的理论、工业和制造方法。在教学安排中,进行一定的理论授课,使学生对机电制造在工业各领域中的应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机电产品、设备、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等知识,以及机械加工的一些方法、工艺和步骤。结合校办工厂、学校专业实习基地和机械制造相关厂矿,进行现场实践授课。如机电产品和设备的感性认识、对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的实践操作方法和步骤、部分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以及机械制造在各行业的具体应用等。在课堂中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后,按班级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3~5名学生,各组制定不同实践活动的计划和目标(如校工厂加工机械零件、车床的操作等),各组和组员间相互合作,相互讨论,互相配合,因此在实践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富有效率地认识设备、掌握制造工艺、方法和步骤,并较好地实现部分制造操作。现场由各组介绍实施的情况、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最后,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再根据现场实践的内容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写出课程学习的目的、任务和重要性及其发展前景。由此,极大地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更深刻地了解了本课程的具体应用范围、发展前景以及与电子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结合技术等。
科研促进教学是目前有效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教师而言,每年除了具有一定的教学任务以外,还必须完成一定科研工作。而且教学与科研很好的统一,使得教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而学生能参与到科研工作,能很好地培养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促进教学不仅可以应用在正在学习该课程的大学二年级学生,而且可以给大学三年级和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在课堂教学和现场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科研项目的研究难易程度,将科研项目进行分解,按学习程度将学生分为若干组,5~7人为一组。在项目组成员老师的指导下,将较为容易完成的工作,如文献的查阅、图书馆资料的借阅和查询、施工工艺和制造方法的设计和可行性的讨论等交给学生去做。2~3组独立完成其中一项内容,并做好记录,实现定期和不定期的工作汇报、完成情况总结,对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等进行讨论。必要时项目组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参加,就遇到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释,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逐步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并为毕业后很快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尽快实现独立操作、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本课程相关的科研工作一般有教师的纵向课题、与生产部门合作的横向课题,以及校办工厂的生产项目。其一,对于校办工厂的生产项目,近年来承担的项目较多,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和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项目中,一般采取老师指导高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在计划制定和具体实施中指导低年级学生,尤其是挑选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分配在每个组中,在工厂老师的指导下,每组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其二,对于横向课题,因为任务重,时间紧,而且成果完成时间很短,相对比较紧迫,因此,组织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勤奋好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每5~7人为一组,在项目组成员的指导下,经过讨论、修改,制定相对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保证顺利完成项目任务。其三,纵向课题一般要求较高,时间较长,课题完成的时间相对比较宽松,因此,结合低年级学生具有比较宽裕的时间,而在知识认识和实践能力上尚有很多欠缺;而高年级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在时间上相对比较紧迫的情况,在人员挑选上要更具有针对性,采取高年级的学生带低年级的学生,让准备保送研究生的学生作为项目研究的主要成员。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既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尝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方案、制定修改目标,进行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等内容,为教学注入了新内容,并创新了教学科研实践机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工厂设备的利用率,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或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工作实践能力。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生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1]。毕业设计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育教学水平,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同时,毕业设计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就业之前综合培训的一个阶段,对于学生自身就业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2]。因此,在毕业实习中,根据我校多年形成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特色,从实习开始就将学生分别派往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郑州、洛阳、邯郸等多个城市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凭借扎实的现场实践和项目培养的基础,指导老师制定有效的实习方案,并实习基地人员的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操作步骤,做到较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和毕业设计,并能顺利完成毕业答辩。基地是学院与友好合作单位签订协议,成为我校学生实习基地。
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提高了对该课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到工作单位后,能很快适应新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并尽快达到能独立完成本职工作。这样的教学模式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是“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3]。在整个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具体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进一步加强了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切实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
实践性教学模式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实现,加深了学生对其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并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深入了解了相关技术和设备资料,既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应用实践、独立思考、制定方案、实践操作等能力,为理论教学注入了新内容,有效实现了教学、科研与实践机制的创新,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工厂设备的利用率和教师的科研工作效率,创新了教学手段,使实践、科研和毕业设计教学成为科学研究的创新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加深了对本课程及相关学科的了解,同时也促进了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使得学生在以后继续深造或后续的工作中能很快熟悉并掌握工作要领,较好地满足所在单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因此,学生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就业前景光明,实现了100%的毕业生就业率。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完成部分科研任务,校办工厂的设备利用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通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了实践性教学的新模式。
第一,根据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探索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即现场实践、项目促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的相互结合。
第二,通过实践性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更深刻地了解了该课程的具体应用范围、发展前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部分科研工作;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综合培养了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实践性教学新模式,使学生成为“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为用人单位培养了合格的专业人才。
[1]龚建龙.结合专业进行毕业实习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
[2]居荣,鞠勇,唐小波.毕业设计环节教学实践与探索[J].农机化研究,2005,(3).
[3]饶明奇.把我校人才培养特色做大做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5).
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s on Basic Courses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WU Lin-feng,YANG Zhen-zh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North China Institute of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
The course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asis is an important specialty basis course,and how to study it well and master it are quiet challenging.Through its featur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s of the course are explored,and the modes are the links of the on-site practice,project improved,graduation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design.The theory study is improved by the on-site practice,and the teaching is advanced by project,so the activity and positivity of students are much excited.The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are thoroughly understood,mastered and applied,thus the major knowledge of students is much enriched,and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mind and setting problem is trained.The teachers can complete the teaching task as well as partial of the scientific job.The new modes of practice,scientific job and synthetic application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re practiced.
Major basis;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asis;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s
G642
A
1008—4444(2011)06—0165—03
2011-09-02
2010年河南省机械类专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项目资助(教高[2010]268号)
吴林峰(1970—),女,河南潢川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机械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