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日语学习的指导作用初探
——以听力、词汇、交际为例*

2011-08-15 00:54赵焉如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义项范畴原型

赵焉如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日语学习的指导作用初探
——以听力、词汇、交际为例*

赵焉如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认知语言学因其体验哲学的革命性给语言学界带来了深远影响,其强调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互动和沟通的思想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其中的理论对日语学习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语义扩展理论、基本范畴理论、原型理论就其对日语学习的听力训练、词汇学习及日语交际三个方面的直接和问接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阐述了该语言观对日语学习有重要意义。

认知语言学;日语学习;框架;语义扩展;基本范畴;原型

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学派。“认知”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组织世界的高级心理活动。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人们认识世界、观察世界时受到某种认知方式或思维模式的制约。沈家煊指出,认知语言学不是一种单一的理论,而是代表一种研究范式,其特点是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认知语言学将语言形式与意义概念联系起来,揭示了思维与语言的内在联系,所以在日语学习中巧妙地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于促进日语的难点、记忆“特例”等的理解都具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认知语言学对于解决传统日语研究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尤其具有解释力。传统研究对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无法给出统一解释,认为不符合其语言规则;而认知语言学理论恰恰能从思维的深度出发考虑问题。本文尝试从听力训练、词汇学习及日语交际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日语学习。

一、利用框架理论指导听力训练

菲尔墨的认知语义学认为,框架是一种概念系统、经验空间或认知结构。它是某人或某语言集团对某物体、事件、状态所具有的知识总和,常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认知方式固定储存于人们的知识之中。菲尔墨的框架理论一般用来解释具有相关语义的某一系列词语的意义、用法及语法结构,但这一理论对于我们进行日语听力练习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日语学习者要注重积累特定框架下频繁使用的日语词汇及表达方式。

2010年一级试题听力中有这样一例,听力原文如下:

男の人と女の人が映画について話しています。この映画はどうして人気が出ましたか。

男:これ、昨日見た映画のプログラム。

女:はあ、この映画すごい人気なんだって。そのうちテレビでも放送するかな。

男:うん、絶対やるよ。この映画、無名の監督の作品でね、有名な俳優も出ないから、配給会社も宣伝に力を入れてなかったんだって。

だから、最初に公開された時は全然話題にもならなっかたらしいんだ。

女:へえ。

男:でも、映画見て感動した人たちがインターネットに感想をどんどん書き込んでね、で、それを見た人たちが家族や友達に話したり。

女:うわさがうわさを呼んだってわけね。で、実際映画はどうだったの。

男:面白かったよ。映画情報誌に載ってる評判はそれほどでもなかったけど、絶対見るべきだよ。

この映画はどうして人気が出ましたか。

该试题中涉及到的是“电影”这一框架。如果日语学习者对于“电影”框架下一般会涉及到的要素了然于胸,即:买票者对电影上映反响、电影导演、拍摄演员、公司宣传力度、电影感想等;并且对各个要素常用的表达词汇及表达方式,例如:「人気が出る」、「無名の監督の作品」、「有名な俳優」、「宣伝に力を入れる」、「映画情報誌」等表达有所积累,那么在听力测试过程中遇到同类问题时就能够做得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不同框架以及不同框架下的表达方式积累多了以后,听力就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二、语义扩展理论与词汇学习

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认为语义范畴是典型的原型范畴,其义项成员不具有同等地位,其中中心义项即原型义项往往是人们首先认知的,被认为是语义范畴最具代表性的义项。语义范畴围绕原型意义向外扩展。日语词汇学习对于一词多义现象也应当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体现在范畴形成的同时,也决定了词汇产生和发展的顺序,构成了一定的词汇等级结构。

原型范畴理论对日语学习有很好的方法论的指导作用,除了作用于词汇结构,更重要的是作用于词汇意义的记忆。通过理清词汇各义项之间的关系,日语学习者可以更好的记忆词汇意义,扩大词汇量。

1.注重日语词汇中基本范畴词汇的记忆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一个词的各种义项构成一个语义范畴,各义项之间以某种方式联系着,他们在同一语义范畴内所处的地位不同。有的意义是核心意义即原型意义,有的意义是边缘意义。二者共同构成该词的语义范畴。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必要将所有的义项都记住,只要注意核心意义即可,也就是出现频率高的义项,这样更有利于日语学习。

日语能力一级考试中文字、词汇部分的考查内容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面非常广泛。通过对历年文字、词汇部分试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所考查词汇主要是基本范畴词汇,很少涉及下属范畴词汇。

如2010年12月份一级考试文字词汇部分第一题考察的是单词的读音。这道题的考察的单词分别为「本筋(ほんすじ)」「伴奏(はんそう)」「推理(すいり)」「極める(きわめる)」「練る(ねる)」「締める(あきらめる)」。这些都是基础词汇,甚至很多二级、三级大纲中的词汇,所以在以后准备一级单词读音这道题目时,不要一味的背诵生僻单词,不要追求对高难度单词的记忆。

由此可见,学习过程中注重对词汇进行分析、有意识地加强对基本范畴词汇的记忆与掌握,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2.把握词语原型语义,依靠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对词语的其他义项进行合理推测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语的意义范畴中,最先产生的义项是中心义项,也称原型。原型是某一语言集团成员想到的该词语的第一词义;其他义项由于与中心义项具有某种联系(隐喻或转喻关系)而成为该词语的义项。认知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作是是人们认识和表达抽象概念的强有力的工具;它指的是以一事物描写或替代另一关联事物的思维和认知方式。

2009年12月份日本语能力测试一级考试的文字、词汇部分中有如下试题,要求选择与例句中「目」意义相同的一项:

目……

彼は、絵画に対してはたしかな目を持っている。

1はるか前を行く自動車のナンバアが見えるほど、彼は目が良い。

2こんな格好をしているからって、変な目で見ないでください。

3彼女は、とても美しい目をしています。

4あんな人を信用するなんて、社長は人を見る目がない。

《日汉大辞典》所收录的「目」的词义有众多选项:眼睛;眼珠;眼球;眼神;看;盯;注视;注意;看法;眼光;洞察力;(纺织品;编织物)格;孔;(棋盘的)格子;见识;齿;木纹;折痕;经验;重量。

「目」最基本的语义即原型语义是“眼睛。

「たしかな目を持っている」是说有一定的眼光。这与「目」的原型语义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不同的是「たしかな目を持っている」从表达具体事物这一直观领域转到了表达抽象的情绪范畴。

「目が良い」指的是“视力好”。「目が良い」的原型语义是“眼睛好”。眼睛的功能是看东西,即视力的作用。所以不难发现,“眼睛好”其实就是“视力好”。这里其实是用到了隐喻的认知模式。

「変な目で見る」是指奇怪的眼神。眼神是眼睛的一部分。稍加分析便可发现“奇怪的眼神”这原型语义与该语义相关。即人们在“奇怪的眼睛”这一义项基础逐渐形成了“奇怪的眼神”这义项,使意思显得更自然通顺。这里运用了借喻认知模式。

「美しい目をしています」是指人长着一双漂亮的眼睛,具备漂亮眼睛的优点,眼睛或大或黑或圆。这就是其原型语义。

「人を見る目」是指看人的眼光。看人的眼睛和看画的眼睛具有相似性。可见这一义项的形成同样离不开隐喻。

经上述分析之后可判断出正确选项为4。

显然,依靠死记硬背词典上的词条并不是明智之举,只有把握词语的原义项,在变化的语境中分析、拓展词语的义项才是真正掌握词语含义、灵活运用词语的有效途径。

3.理解各义项之间的理据性联系。

义项之间相互联系有如下三种模式:

第一,辐射型,即由基本义项(原型义)向四周扩散,例如climate。

第二,连锁型,即由基本义衍生出第二义,然后由第二义生出第三义以此类推,例如dressing。

第三,综合型,即综合以上两种模式或交叉使用而衍生出的词义,例如force。由此可见原型范畴理论可以解释一词多意现象。由原型理论来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了解词的多文化发展过程以及各个义项的来龙去脉和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学习时注意对词汇基本意的理解,即基本范畴的理解,因为它与其他非典型成员有着共同特征。做题时要联系上下文,联想基础知识,联系各义项模式的相关词汇。

如2010年12月日语能力考一级文字词汇题中的第一题考察“本筋(ほんすじ)”,这个单词虽然是基准外的词汇,但是,“本(ほん、もと)”和“筋(きん、すじ)”都是学过的单词。这时就需要排列组合。“本”发“ほん”的音,要比发“もと”所组成的单词要多得多。联系题目的“話”,我们可以联想到“本題(ほんだい)/本题,正题”,这样的相关词汇。“筋”发“きん”,往往只表示筋肉,而发“すじ”时,除了表示筋肉,还表示纹理,条理,方向,方面等。联系题目中的“話”,那么选择“ほんすじ/主要情节;本题,中心”的发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日语认知特点与交际

一国人用他国语言交际会遇到很多难题,这是由于两国人属于不同的语言文化共同体,各自的思维方式不同所导致。譬如,日语是日本人独有的思维在语言符号上的反映,中国人在学习理解时自然会遇到不少障碍。这些障碍不仅影响日语的学习和理解,还影响到了交际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日语语言深层和日本人的认知特点。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单一民族的社会环境是一个语言“高语境”的环境,人们在审美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等社会文化信息方面达到高度的共同认知,因此语言表达简洁凝练,。下面先看这样一个例子:

私が思わず

「そんな」

というと

「そんなもこんなもあるか」

女儿对母亲的话持有异议,用“そんな”(比方说可以理解为「そんな乱暴な言葉を吐くのがいや」的省略)来表示。母亲却不容分说地用责难的语气加以反驳。「そんなもこんなもあるか」可以译成“没有这个那个的!”或“什么这个那个的!”

日语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句子看似简单,没有生词,没有复杂的语法,但是任凭我们绞尽脑汁就是不能理解它是什么意思。越简单越短小的句子越难理解,这恐怕是日语这种语言特有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认知语言学研究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徐昌华老师在其书中对日本人认知模式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在语言上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人称代词丰富多样,主观谓语发达,拟声、拟态词丰富,主题优先,代词省略多等语言特色。此外,日语的表达言外之意也时有发生。目前已有诸多学者如池上嘉彦,对日语认知特点与语言特色之间的关系的系统研究领域进行了大量尝试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的日语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了解日语认知上的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日语语言表达的含义。不是按照中国人的方式去说日语、写日语,而是以日本人的方式去掌握日语,这样才能将日语学习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启示

在基础日语学习中导入一点认知语言学知识是一种新的学习思路。传统学习注重分析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没有从更深层次解答语言为什么会这样(即语言的动因),因而分析显得不够有说服力。导入一点认知语言学知识,尝试变抽象为具体,可以解决这些以往由于不易处理而被无视的重要问题。剖析语言形式下的认知模式、认知规律,从思维的深度寻找规律,指导语言学习,这不仅对于日语学习,对于其他任何外语的学习都是有益的。

[1]蔡金亭,朱立霞.认知语言学角度的二语习得研究[J].外语研究,2009,(5).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宇红.认知语用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板社,2006.

[4]徐昌华.语用、认知与日语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朱立霞.语义的渐进性的主观性把握与表达[A].池上嘉彦,潘钧.认知语言学入门[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H0

A

1006-5342(2011)08-0094-03

2011-05-13

猜你喜欢
义项范畴原型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包裹的一切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
不能把范畴不同的两个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