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华英
(咸宁高中,湖北 咸宁 437100)
如何加强和改善高中教学管理*
熊华英
(咸宁高中,湖北 咸宁 437100)
教学工作是普通高中各项工作的中心,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必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到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提高教学管理者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保障其合理、有序、高效地运行。
高中;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提高高中教育的教学管理质量始终是普通高中发展的中心任务,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各类问题,进一步巩固教学的中心地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高中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这无疑要求我们提高高中教育质量要有新突破,要在教师、教材、教法等关键上下功夫,提高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监测评估,建立适合学校实际水平的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当前,普通高中的教学管理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例如,教学管理目标模糊,管理效率较低;管理规章制度陈旧,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引入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如TQM(全面管理模式)等;教学管理评价不完善,往往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只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数量而经常忽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者自身业务水平有限,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所以,我们应努力探索多种途径,提出改善对策,扭转普通高中的教学管理现状,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普通高校要坚持贯彻以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的原则,要努力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学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均应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服务于教学工作。
教导处要落实好教学常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教导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转指挥中心,是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核心职能部门。教导处要全面了解的教学工作情况,负责组织并协调各科、组、室、馆以及教师间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与学校其他部门合作,在组织上、时间上和物质上为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要对学校招生、学生编班、编排课、学生学籍管理、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估,教师业务提高、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电化教学管理、仪器实验管理等工作负责,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服务作用。
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高中应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应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为扩大优质资源,高中可以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使得学校能办出自身特色,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马克斯·韦伯曾正确地预见到行政注意在社会生活各个部门的扩张。他曾指出;哪里有行政机构,哪里就有管理事务的理性方法,办事程序的规范化和按等级的权力分配。在许多国家,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数量仅次于军队数量位具第二,教育行政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庞大的事业。即使在一所学校内,大量学生的入学也造成了十分复杂的行政问题,必须以新型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才能解决,对教育管理者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专家化是教育教学管理者向专业化、科学化、高效化、权威化发展的趋势。这是维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高其运转效率的客观要求;是教育管理者显著的领导、指挥、调控作用的集中体现;是维持整个教育社会生态系统生命活力,保证其正常新陈代谢的必然要求。
作为教育管理主体的教育管理者个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第一,具备教育管理主题的知识。教育管理实践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时间活动,是人们有目的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客观性、能动性,普遍性和社会历史性。教育管理活动是一种不能或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很大的制约性和依附性,因此一个合格的教育管理者,必须具备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哲学知识等。
第二,具备教育管理主体的能力。教育管理主体能力是教育管理者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从事教育管理活动的内在可能性。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教育管理的能力是教育管理者德和才的统一、是体力和脑力的统一,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为教育管理者主体及衡量其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标准。一个合格的教育管理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第三,具备教育管理主体的权力。权力是管理主体在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教育管理主体的权力是教育管理主体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对教育管理客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教育管理的研究表明,要想取得教育管理的成功,就必须做到职、责、权一致。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职、责、权三者是互为条件的,因而必须是相对的、平衡的,教育管理必须有职、有责、有权。所谓有职就是要明确规定教育管理主体的职务范围;所谓有责就是要对执行的职务承担行政责任;所谓有权,就是要授予教育管理相应的权力。有责无权或责大于权都无法完成任务;而有权无责或权大于责,则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不能尽其职责。
只有教育管理者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教育管理者的专家化。
第一,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教育学知识学习的协调发展。教育管理学本身就是一门集管理学与教育学为一体的适用于教育管理的交叉学科。学习管理学知识有助于为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的管理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是参与管理的基础,但是由于管理是在教育社会内部进行的,有别于在其他领域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教育管理者也必须学习教育学相关学科知识,这两种知识体系的协调发展是教育管理者具有较高教育管理理论水平的必然要求。
第二,教育管理者理论水平、外在行为能力、内在感召力的协调发展。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者除了要求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在实践中的能力和在管理中树立起的权威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育管理者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领头羊”,不仅要具备广博的兼具教育和管理的双重知识体系,而且还要通过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树立其威信,从而更好的实施管理。这三点中的每一点对于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的协调发展是教育管理者顺利、高效开展教育管理活动的必然要求。
教育者专家化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第一,职前就业培训。主要是通过师范类院校或类师范教育管理专业培训来进行。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及管理界的重视,不少高校开设了教育管理学专业,也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系统的培训方案。很多教育学家、管理学家也在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编写了许多教育管理学教材和著作。职前的就业培训保障了教育管理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
第二,在职继续培训。一般而言,大部分的教育管理者是从事多年教育工作,并有一定管理、组织能力的教育者。他们多数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其专业范围内也有所成就,具备一定管理能力,树立了学术的权威,有一定的号召力。但是明显的不足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学知识,而在职的继续培训则是弥补缺陷、提高管理能力的最佳方案,并成为培养教育管理者的主要途径。
作为参与高中教育教学各项活动的三个重要主体——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他们三者间有着客观存在的普遍联系。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为条件。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他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实践者,关系到整个教育活动的得失、成败;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学生的情况和条件决定着教育者各项方案、计划;教育管理者是教师与学生、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外界的桥梁和中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服务者,负责制订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组织和参与对教育过程的监督和对教育成果的考评工作。保障整个教育社会的协调发展,有效运行。三者各司其职但又相互联系,如果他们之间没有协调发展就会相互制约,最终导致教育系统的失调。所以,首先要明确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对各自本身的正确认识。这是教育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其次,规范教育教学的权责范围,避免无原则的民主和权力的滥用。这是教育社会高效发展的保障。最后,创造实践机会,激发三者合作的集体精神、凝聚力,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G637
A
1006-5342(2011)04-0149-02
201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