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菲,朴咏男
(1.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2.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长春 130012)
“微博”理念下图书馆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探析
林 菲1,朴咏男2
(1.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2.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长春 130012)
本文简述了微博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微博与博客的区别,并结合图书馆微博的特征,探讨了基于微博平台的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养实践。
微博;博客;图书馆;信息教育;信息素养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后博客时代的知识交流工具,诞生于美国旧金山,它的鼻祖是埃文·威廉姆斯。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互动工具,从Web210的兴起至Web310时代的繁荣,可谓一路高歌猛进,热及海内外,其中,包括新浪、网易、雅虎、谷歌、微软、通用、戴尔等知名企业品牌都看好微博互动市场,截止2010年上半年,全球开微博的社区服务网站已达300家以上,这个数字相当可观。“微博”已成为网民分享信息的热线区域。
微博,固名思议,即微小、微内容、微弱型博客,是网络环境下,红及一时的开放式交流与服务工具。它力主博客主人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即时更新博文的状态,每则博文信息的篇幅在140字左右,并支持表情、图片、视频、声频等多媒体的呈现,每位博主即是微博内容的创造者同时又是博文内容的传播者和受用者。[1]
各大网站上的微博风格基本类似,每位博主既是各种信息的发布者,同时又是各种信息的受用者,只要点击“加关注”,你的圈、群就将扩大;微博最早是手机微博,发展到现在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博主可以通过手机信息、彩信、WAP浏览器发布,也能利用PC上的Web浏览器发布,还有即时通讯工具 (即IM,如:QQ、MSN、G talk等)发布,更可利用开放的API接口发布。
微博用户可以将身边的各种各样新鲜事和思想火花在第一时间发布到互联网上,其他博主可以查看、评论并转发微博内容,这意味着一则突发新闻事件会在几分钟内以几何级的扩张速度传遍世界。微博所体现出的即时性、真实性、快捷性甚至超过了传统的其它任何媒体。诸如,第一个转发杰克逊住进洛衫矶加州大学医院的是Twitter;第一个在世界转发“汶川地震”消息的也是Twitter。还有,2009年1月奥巴马总统就职;2010年5月我国上海举办的盛况空前的世博会;2011年3月11日日本910级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啸、核泄漏等等,首发都是热及网络的“微博”。[2]
与博客面对面的交互方式不同,微博采用背对脸的跟随 (follow)方式,就如同你在电脑前面画图,路过的人从背后看你怎么精雕细画,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你可以是化名的也可是匿名的,你可以跟随博主,也可以被跟随,跟随的人越多越密集,则获取的信息量越大,这种跟随是一种单向的跟随,只要着迷就可以跟随对方,讨论任何一个话题,如:电子书、数字化生存、社会老龄化、大学生就业、通货膨胀等等,它可以点对点,也可以一点对多点。
微博篇幅短小,内容繁杂,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字段、甚至是一个字,只要是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广播”发表,有没有理论逻辑都无关重要。内容的“浓缩”、随意性导致了微博首次传播必将是不成体系的“碎片化文本”,这种繁杂的信息可以被永久地存储下来,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完全凭这种闲言碎语而结成沟通平台,这种鲜活的杂文谚语式的微博内容,极大地提升了Web表达的真实性。
微博只有140字左右,篇幅是小段子、碎片式,而博客可以宏篇巨论,从千字、万字甚至几万字、十几万字。
微博上至风云人物下至黎民百姓,谁都可以“一博”;而博客,尤其是有影响力、访问量大的博客一般为精英人士和领袖人物,生命力强的博客也都是受众影响力大的“名博、名嘴”。
博客和微博都可以“收听”、“转播”,然而名人的博客关注度高,粉丝多;草根的博客关注度低,粉丝少;但在评论功能上来看,微博可以便捷地与博主“对话”、“互听”、“留言”,因此,微博的互动性、灵活性、黏着性都比博客看好。
在图书馆微博客群里,更着力强调用户的交互和信息反馈行为。传统的微博内容一般都是关于新鲜事和思想感悟的片言短语,交互性不高,而图书馆微博的内容多是关于学习的经验总结、社会困惑、突发的灵感等方方面面,它更需要群组的交流和讨论,才能更好的内化知识和转移知识。
图书馆员的特殊地位决定其是第二课堂的老师,尤其是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馆员。与传统时代不同,数字化时代在微博中图书馆主要起学习指导和平台提供作用。一方面要使信息参与到学校的交互中,及时了解读者的学习动向并及时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读者进行引导和评价;另一方面,馆员还要对微博平台进行监督和控制,防止和杜绝一些和学习无关的干扰信息的涌入。
微博的搜索功能不容忽视。图书馆微博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资源库,读者可以分享图片、链接、音频、视频、电子文档等各种信息资源,当读者要获取想要的资源时,搜索将会变得更为重要。除此之外,寻找好友、群组时搜索也必不可少。
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任何人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精通所有的讯息和技术,陈旧的思想和教育方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图书馆老师更要着手实现与学生之间真正的“零距离”沟通,进而获得信息利用最大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微博是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以及各种论坛的新鲜替代品之一,可作为与学生交流的一种方式。例如,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可以利用微博提醒学生完成作业、防范过失和其他事情,特别是当学生把手机号码和微博绑定之后,任意一位“网友”更新微博,手机都会及时提醒他们。
微博良好的技术支持手机图书馆,保证其应用于移动学习具有有效性。读者可以坐在家里、行在路上、停车场上,旅行中……,随时和同学、朋友探讨问题,可以及时形成庞大的网状学习组织。通过微博,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有了突发的疑问或者对某个问题的否定,可以随时地发布信息;微博群里的其他人员如教师可以随时接收,并可以使参与移动学习的群体扩大到无限大,学生可以随时与专家、导师及同学取得联系,使问题可以在这个庞大的学习组织中迅速解决,体现出移动学习中对方案设置、知识传播和技术提升的高效性,这种方式是传统的网络工具无法比拟的。
微博中简捷的“一句话”播报,为学生积累信息提供了方便,尤其是出门在外,身边没有笔、纸、头脑里突然闪现火花,可利用手机随时上传到微博记载。除了自己收集材料之外,由于微博内容具有“共享性”,收集的材料可提供给所有微博的关注者和粉丝,这些人在享用信息的同时,可以发布自己的观点和自己收集的其他情报[2]。因此,用微博收集信息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将个人行为纳入了一个群体中,形成了更大的效应和价值[3]。
对于微博,一个群组成员相互促进,互相启迪,进步非常之快。例如网易微博的名人:疯狂英语的倡导者李阳老师的微博客群,来自网上众多的英语爱好者,跟随博主李老师,跟贴、评论、转帖,跟随之海量,简单地整合微内容就可以编成关于英语语言学习和时政评论的相关书籍;另外,专题、话题、热点、靓点微博,也有利于集群体智慧,如:“上海世博会”、“福岛大地震”等等。大学生们有兴趣参加进来,其智慧妙不可言。
学校图书馆可以发布一个微博账号,教师和学生都可自愿地“跟随”关注这个账号,以便及时了解图书馆的最新动态、新书的流通情况等,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微博进行图书情报的传播。[3]另外,图书馆除了要为读者提供书刊、报纸借阅,还需为读者提供新书目查询、新技术培训教育等职能,多重服务职能扩大图书馆的工作范围和信息处理量。高校馆可以利用微博进行互动的读者服务,通过微博回答读者各种咨询、书目查询、预约服务咨询等,使读者在第一时间通过便捷的手机等终端就可以看到,建立一种方便简约的互动交流服务关系。
综上所述,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可能是一款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传递信息和沟通方式的互联网产品,同时,它也将激活教育产业与文化企业的营销理念;不仅如此,微博将成为图林社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微博时代的不期到来将冲击各个领域。简言之,作为Web310时代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工具,微博业已受到广大传媒与受众的关注,在教育界尤其是高校图书情报领域普及与倡导是便利易行的,它将受到众多大学生读者的欢迎,也将能够行之有效且可持续发展下去。
[1]李华.微博客:下一个网络新贵工具[J].图书与情报,2009(4):79-80.
[2]刘芹妹,孟琦.向教育“推”来了什么[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50-52.
[3]李红艳.浅议微博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64-65.
[4]杨楠.博客对于图书馆人的价值所在[J].图书馆建设,2011(2):96-97.
Exploration on Library Readersπ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Microblog
LIN Fei1,PIAO Y ong-nan2
(1.School of Law,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2.Jilin Provincial Party Institute,Changchun 130012,China)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log,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MicroBlog and Blog,and discusses university studentsπinformation literacy practice based on library MicroBlog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brary MicroBlog.
MicroBlog;Blog;library;information education;information literacy
G25116
A
1008-178X(2011)03-0172-03
2011-03-10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研课题 (吉教科文合字 [2011]第178号)。
林 菲 (1959-),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法学院副研究馆员,从事图书情报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