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理念的幻觉: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涵义

2011-08-15 00:52安丽霞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黑格尔理性马克思

安丽霞

(长春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曾因其经典语句“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理的”[1]序56而备受争议。很多观点认为黑格尔的哲学充满了极权主义,黑格尔本人也因此成为保守主义形象的代表。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没有简单地为黑格尔的哲学下结论,而是用犀利的语言揭示法哲学与宗教在“虚构”方面某种惊人的一致性。马克思指出,不仅是黑格尔的法哲学,就连整个德意志社会的政治与意识,也是不顾及现实的人本身的。

一、黑格尔的“理念”世界:国家与理性的一体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对宗教与理念世界进行了某种区分,在他看来,“如果虔敬是真正的虔敬的话,那么,当它离开内心生活而进入理念所展开和理念所揭示的华富那样一种光明之境,并且本着对上帝的礼拜对自在自为地存在的、凌驾于感情主观形式之上的真理和规律表示崇敬的时候,它马上会放弃这一感情领域中的形式。”[1]序58

这种崇敬或许来自于黑格尔在对理性不断追问中产生的某种信仰。黑格尔把理念的研究看成是哲学的任务,他认为“哲学所研究的是理念,从而它不是研究通常所称的单纯的概念。相反地,哲学应该指出概念的片面性和非真理性,同时指出,只有概念 (不是平常听到那种称做概念的、其实只是抽象理智规定的东西)才具有现实性,并从而使自己现实化。”[1]1

如果说哲学是现实的学问,那么在黑格尔看来,现实只有在概念中实现自身,只有在概念中才有现实。至于概念怎么就可以设定现实性,黑格尔用了否定的说法:“除了概念本身所设定的这种现实性以外,其他一切东西都是暂时的定在、外在的偶然性、私见、缺乏本质的现象、谬妄、欺骗等等不一。”[1]1

这样看来,现实一定就是具有永恒性、必然性的东西。这样的存在在黑格尔看来就是理性,或者说理性就是现实性。“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1]序58

在黑格尔那里,理念也好,概念也罢,都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揭示蕴含于存在事物中的理性。哲学家是理性的记录者,在理性之外,哲学不能设想,也无法预见,“如果它的理论确实超越时代,而建设一个如其所应然的世界,那么这种世界诚然是存在的,但只存在于他的私见中,私见是一种不结实的要素,在其中人们可以随意想象任何东西。”[1]序58

依照这个观念,黑格尔提出,他的《法哲学》所研究的国家学,“就是把国家作为其自身是一种理性的东西来理解和叙述的尝试,除此以外,它什么也不是。作为哲学著作,它必须绝对避免把国家依其所应然来构成它。”[1]序57-58

这里存在着两种理性:“作为自我意识着的精神的理性和作为现存的现实世界的理性”[1]序58。黑格尔相信“作为自我意识着的精神的理性”的任务就是要认识和把握“作为现存的现实世界的理性”。“自我意识着的精神的理性”知道要想实现它自身就要与现实世界的理性本身相统一,“两者自觉的同一就是哲学理念。”[1]序59

两种理性的同一就是让现实世界“合理化”,理性和现实既是同一的,它就不会与现实世界起冲突,在它眼中的现实都是可以接受的,“理性也不意冷心灰,因为灰心就会认为现世中的确万事皆非……”[1]59这样与现实结合的理性,不偏不倚,规规矩矩,它不能盼望,也不作期待,理性不能超出现实的界限。“正因为在现世中不能盼望有更美满的景况,所以只好迁就现实,以求苟安。认识所提供的是与现实保持更为温暖的和平。”[1]59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思辨的法哲学”的诡计是显而易见的:“思辨的法哲学”只在“现存的现实世界的理性”中成为它自身,在黑格尔那里理性本身就是现实性,这就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置疑现实,除非置疑理性本身。在“理性”的幻觉中,人们无论如何都要对现在的事物表示出认同,而哲学在这里的确与它的时代保持了黑格尔的“同一性”。在马克思看来,一味地让哲学符合现实,谨慎地不让哲学超出它的时代,看似最忠实于现实,而实际只是遵循现实之理性,而这一理性却是无人身理性——置现实的人而不顾,因此它是“抽象而不切实际的思维。”[2]10-11

置现实的人于不顾的不仅是黑格尔的法哲学,这也是马克思为我们描绘的德意志。或者说黑格尔的法哲学只是表征了这样的现实,因为德国的政治意识和法意识“最主要、最普遍、上升为科学的表现正是思辨的法哲学本身。”[2]10

所以问题不在于黑格尔用理念抽象化了现实,而是现实早已“抽象化”了。

在马克思看来,“如果思辨的法哲学,这种关于现代国家——它的现实仍然是彼岸世界,虽然这个彼岸世界也只在莱茵河彼岸——的抽象而不切实际的思维,只是在德国才有可能产生,那么反过来说,德国人那种置现实的人于不顾的关于现代国家的思想形象之所以可能产生,也只是因为现代国家本身置现实的人于不顾,或者只凭虚构的方式满足整个的人。”[2]10-11

在这里,与其说马克思批判的是黑格尔的法哲学,不如说是对“只凭虚构的方式满足整个的人”的现实进行批判,因此“对这种哲学的批判既是对现代国家以及同它相联系的现实所作的批判性分析,又是对迄今为止的德国政治意识和法意识的整个形式的坚决否定……”[2]10

马克思用极富激情的语言宣布“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对象,正像一个低于做人水平的罪犯,依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在同这种制度进行的斗争中,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激情的头脑。它不是解剖刀,它是武器。”黑格尔用理念解剖了现实后,又细心地用理念缝合了现实,不过这不是马克思的风格。马克思的手术刀是批判,解剖之后也不会缝合,而是一定要把解剖后的现实展现给大家看,如果“这种制度本身不是值得重视的对象,而是既应当受到鄙视同时又已经受到鄙视的存在状态。对于这一对象,批判本身不用自己表明什么了,因为它对这一对象已经清清楚楚。批判已经不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一种手段。它的主要情感是愤怒,它的主要工作是揭露。”[2]6

揭露的目的是让人们不再麻木不仁,不再把他们所处的现实看成是理所当然,“应当公开耻辱,从而使耻辱更加耻辱。应当把德国社会的每个领域作为德国社会的羞耻部分 (partie honteuse)加以描述……”[2]6总之,批判的目的在于必须在“柔软而又温暖的天鹅绒中”[3]12寻求种种冷酷的东西,不是要取消人们的慰藉,而是要人们看到慰藉的不可靠。

三、从天国到尘世: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涵义

在致父亲的信中,马克思写到:“如果说神先前是超脱尘世的,那么现在它们已经成为尘世的中心。”[4]15通过宗教批判,我们可以去除虚无飘渺的神,但对于神的观念却不会轻易消失,它重新把我们带入了神的世界。“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上套了锁链。”[2]12神的这个世界不在别处,就在尘世之中。看来人类通向真正的自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马克思看来,目前的任务就是找到那个在尘世中心的“神”。马克思为我们找到的就是黑格尔的“理念”。黑格尔的“理念”同样给人以现实的慰藉,然而这一慰藉却往往只能导向对周围环境虚幻的满足。不仅仅是马克思,就连歌德也对黑格尔把哲学和神学结合起来的行为表示不满。洛维特也认为“黑格尔哲学那贯穿一切的、双重含义的本质就是:它是一种建立在基督教的逻各斯立场之上的精神哲学;它从根本上是一种哲理神学。”[5]21

然而这种哲学神学在某种意义上同样是一种真实,它真实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理念的真实在于,当我们认识到它的虚幻之后并不会在我们想要抛弃它的时候就会轻易地消失,人仍然距离自由如此遥远。

“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2]4

在这个意义上,剥除理念的幻觉,或许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更加清醒地面对自身以及周围的世界,“要求抛弃关于人民处境的幻觉,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觉的处境。”[2]4想要让幻想不再统治自己,只能通过消除对幻想的依赖感。消除对幻想的依赖不在于解释幻想是怎样出现的,因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改造不是盲动,“在马克思那里,改变世界的意愿不仅仅意味着直接的行动,而是同时意味着对迄今为止的世界解释的批判,意味着对存在和意识的改变。”[5]127所以法哲学批判的意义在于当人们认识到了理念的虚幻就会不抱有不必要的幻想,就“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2]4就“能够围绕着自身和自己现实的太阳转动。”[2]4

[1][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美]怀特.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哲学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德]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19世纪思维中的革命性断裂[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猜你喜欢
黑格尔理性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理性的回归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