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2011-08-15 00:46王小蕾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市场经济

王小蕾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王小蕾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就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以及实现的条件作了全面、科学的论述。而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增强了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也增强了人的平等意识和开放意识,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就是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在坚定不移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党的重要任务之一。事实上,早在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就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的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被全面激活的今天,重读《形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智力的发展,也表现为人的个性的发展

“……在前一种情况下,只要具备普通常识就够了,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彼此还完全没有分开;而在后一种情况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实际上已经必须实行分工。”[1]72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首先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任何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体力和智力的支出,相比而言,体力劳动所支出的主要是体力,智力劳动所支出的主要是智力,人既能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又能从事各种脑力劳动,并能自觉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马克思曾多次谈到过人的各种能力,尤其强调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人的全面发展还表现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私有制时指出:“实际上,我只有在有可以出卖的东西的时候才有私有财产,而我自己的特有性却是根本不能出卖的……私有财产不仅使人的个性异化,而且也使物的个性异化。”[2]92-93因此,马克思主张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发展人的个性。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发展都是与人的个性的发展相联系的。当人的一切才能和各种特质得以充分发展,能够在众多领域独占一席,驾驭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力量,自主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个性,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各种活动时,就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

《形态》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2]11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人的发展与历史发展的一致性,人在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社会中人对自然的依赖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如母子关系;第二个阶段是近代工业社会人对自然的掠夺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奴关系;第三个阶段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为兄弟、朋友关系。

同时,人的发展还体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至于这种活动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目的而进行,则是无关紧要的。”[2]24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是由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一种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交往方式,社会发展也就是社会关系中的个人的发展,在社会关系中,人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3.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2]12人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从事实际活动、进行物质生产实践的人,人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因此应当从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来考察人及人的发展,从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中去探索人的发展的历史。

4.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发展

不可否认,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吃、喝、住、穿),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23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条件,因此,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一定要注重物质生产。但同时,人们也“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1]30,从事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也是人类的显著特征之一。所以,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确保人人都有权利、能力从事精神生产,使人们的认识、审美、抒情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创造出高水平的精神生产的成果。

二、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1.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才能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料,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可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3]在这里,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使人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扩大社会交往。另一方面,获得充分发展的个人又作为最高生产力反作用于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2.私有制的消除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在私有制条件下,社会生产资料为少数人所占有,由此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剥夺了大部分人全面发展的权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现代的个人必须消灭私有制,因为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它们在私有制的统治下竟成了破坏力量,还因为阶级对立已登峰造极。”[2]100生产力的发展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私有制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使生产力变成一种破坏力量,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因此,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3.旧式分工的消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2]29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旧式分工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因此,只有扬弃旧式分工,使人们按照自己的爱好、意愿从事生产活动,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从事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4.普遍交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人们之间普遍交往基础之上的,只有在普遍交往中,“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2]33。普遍交往一方面打破了狭隘的民族和地域的局限,使个人自己的活动建立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广泛交往的基础之上,使人们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另一方面,个人可利用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文明成果来发展壮大自己,进而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马克思曾揭示了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社会形态相联系的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方面的能力的体系;以及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之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4]而这三个阶段的形成,分别是由三种经济形式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所决定的。因此,人的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是由商品经济决定的。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形成了普遍的社会交往,人的多方面需求得到满足,各种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受自己的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相适应的交往的制约”[5],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社会物质条件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它重视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的利用和社会需求有机统一起来,促使生产效益趋向最优化,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双向自由选择,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合理分配,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更大限度地满足劳动者的需求,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增强了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人的全面发展以主体性的活动为实现形式,而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独立的个体尚未形成,人对他所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生成的共同体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不具有任何的独立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式,人格独立的自然人或法人的存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前提。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冲破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个体的种种限制和束缚,从根本上造就了人的独立与自立,使人成为独立的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长的工作,自主地应对市场的变化,独立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并自主地支配自己的命运,使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增强了人的平等意识

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了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它首先实现了人们之间经济地位的平等,在经济活动中,不论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还是作为需求方的厂商及消费者,在市场交换中的地位一律是平等的。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把人们的经济活动置于平等的宏观环境中,为人们提供了平等受教育、平等就业、平等发展、平等竞争的机会和平台。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增强了人的开放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对人的存在和发展作用重大,社会关系愈宽广、愈丰富,就愈能体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动了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引导出人的多样性活动,并要求社会成员广泛参与,从而使人的关系日趋全面化。此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拓展了人的活动范围和交流空间,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历史成为世界历史时所指出的,“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由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2]32。人们的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突破了单位、地区、民族、国家的界限,经济生活趋向高度社会化、国际化,这就要求个体积极主动地融入不同方面、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社会交往,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走进无限开放的多种多样的社会交往环境。社会交往的普遍化,迫使人们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有利于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A119

A

1008-6382(2011)05-0034-04

10.3969/j.issn.1008-6382.2011.05.007

2011-05-27

王小蕾(1987-),女,山东昌乐人,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责任编辑 玫 西)

猜你喜欢
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市场经济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