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框架下教师行为指示语和象征指示语的研究

2011-08-15 00:49张晓蕾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听者指代意图

张晓蕾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关联理论框架下教师行为指示语和象征指示语的研究

张晓蕾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教师指示语是一种用来组织课堂教学的程序化解释。指示语反映了自然状态下的语言被人们用作基本的面对面交流的工具,Sperber和Wilson(2001)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交流相似。文章依据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分析了教师的行为指示语和象征指示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并对教师使用行为指示语和象征指示语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行为指示语;象征指示语;关联理论

Sperber和Wilson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交流相似。话语包含信息意图(告知听者信息)和交际意图(告知听者说话者有信息意图),并且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这里,我们把教学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它同时包含信息意图(教师话语的语义)和交际意图(教师的教学意图)。为了方便讨论,我们把课堂教学视为一个师生间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意图,而且还在努力让学生尽量付出最小的加工努力去了解教师的这种教学意图。那么,如何让学生尽量付出最小的加工努力去了解教师的这种教学意图呢?这取决于教师话语。可见,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对英语语言学习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教师指示语是一种用来组织课堂教学的程序化解释。指示语反映了自然状态下的语言被人们用作基本的面对面交流的工具,它应得到课堂教学的重视。指示语的分类有多种标准,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指示语包括人称指示语、地点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后来,Lyons又增加了话语指示语和社会指示语。论文依据Fillmore的标准,把指示语分为两大类,即行为指示语和象征指示语。行为指示语的理解多取决于自然的语境,比方说说话者的身体语言。而象征指示语的理解多取决于语言语境和认知语境。象征指示语比行为指示语更加抽象和复杂。对于前者的理解,更依赖于语境效果并会付出更多的加工努力。因此,在交流中研究这两种不同的指示语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

一、理论框架

人类普遍认为语言是交流的主要工具,而Sperber和Wilson把人类活动中的语言与认知相联系,并提出了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具体包括:

关联的认知原则:人类的认知往往趋向于产出关联的最大值。

关联的交际原则:明示刺激的每一个行为都传达着它本身最佳关联的一个假设。

最佳关联假设:a.如果一个明示刺激是足够的关联,以至于听者认为值得付出加工努力;b.如果一个明示刺激具有关联性并与交际者的能力和倾向相一致,那么这个明示刺激对于听者是最佳的关联。

关联理论认为,关联受到语境效果和付出的加工努力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语境效果影响越大,关联越大;付出的加工努力越小,关联越大。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交际做出了系统的阐释,并且描绘了话语的认知过程和话语关联与认知语境的关系。交际是以关联为中心的,在交际过程中,交流双方都会有意无意地去寻找关联。当说话者开始说话时,他自动地传递着一种假设,那就是他所说的话语被听者认为是最佳关联。

二、分析与讨论

(一)象征指示语的特点

象征指示语与它所指代的物之间有一种及物的关系,这些物来源于自然的东西,比方说存在的实物、发生的事件、事情的情况等等。象征指示语的理解取决于话语的语境,比方说,指示语“你”可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指代不同的物。英语教师如果在话语中过多地使用象征指示语,学生就不得不利用更多的假设来获得交际意图。因此,含有过多象征指示语的话语对于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过度使用象征指示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话语的理解依赖于对话语语境的分析。

教师在讲授语言学时通常会用到象征指示语。在这种情况下,话语的语境背景并不充分,学生要获得指示语,正确的指代就需要集中精力并付出更多的加工努力。因为指示语指代的是抽象的物,这些物的真值取决于话语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含有象征指示语的任何话语都无法直接表达出话语的信息意图。

(二)行为指示语的特点

行为(肢体语言)和话语在一个完整体系中可以达到表达互明的效果。二者相互补充,有助于思维体系的构建。行为可帮助交流活动获得成功,因为它可以向听者传递信息意图。行为对于听者对话语的理解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当话语晦涩难以理解时。

行为指示语可以减少听者理解话语时付出加工努力的程度。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行为指示语有助于学生确定目标物,集中注意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哲学对语言的观点来看,行为指示语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虽然这取决于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和交流时双方共同的注意力,但是行为指示语的理解更多地依赖于自然的语境,而不是认知语境。因此,行为指示语更容易被听者分析和理解。

(三)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教师行为指示语和象征指示语

中国学生目前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在课堂之外学习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就被认为是学生语言输入的关键。课堂教学又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际。关联理论就是研究总的交际形式,它对课堂教学这种特殊的交际形式非常有帮助。课堂教学的过程能够从关联的角度加以分析。首先,教师发出一个明示的刺激(话语),这也是教学目标,学生会对话语产生很多假设,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话语意图和学生一系列假设之间建立联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尽可能地创建语境效果,这样学生就有可能付出最小的加工努力而取得最大的关联。例如:老师在讲语用学Pragmatics和语义学Semantics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她在黑板上写下了Pragmatics和Semantics这两个单词。

Teacher:Pragmatics is about the utterance meaning,not the sentence meaning.Then,what does this mean(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指着Semantics这个单词)?It is study of the structures and features of the linguistic signs.For example,the sentence meaning belongs to Semantics.But they both study meaning.

在这段话中,老师首先用了第一个行为指示语this来指代Semantics。她一边讲语义学的研究范围,一边用手指着语义学这个词,通过手势的帮助,教师创造了关联语境,学生付出很小的加工努力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关联,他们很容易地就会把this和Semantics联系到一起,并理解了老师话语的信息意图。接着,老师又用了一个象征指示语they,但学生对这个指示语具体的指代却产生了分歧。一些同学认为they指代Pragmatics and Semantics,另一部分同学认为they指代utterance meaning and sentence meaning。为什么这个指示语的使用不成功呢?在这里,they是个象征指示语,而象征指示语的理解多取决于语言语境和认知语they时,他们只能根据上下文来判断they指代什么。因为老师在前面提到过utterance meaning和sentence meaning,所以一些同学认为they指代utterance meaning and sentence meaning。实际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象征指示语they指代Pragmatics and Semantics。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和语言语境有很大差异时,使用象征指示语很有可能会让听者付出很大的加工努力而无法获得最佳关联,而行为指示语却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让听者降低付出的加工努力从而获得最佳关联。

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教师话语的交际意图(教学意图),教师话语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使用指示语。指示语的理解依赖于对语境的理解。行为指示语的理解多取决于自然的语境,比方说说话者的身体语言。而象征指示语的理解多取决于语言语境和认知语境。学生和老师的认知语境有差异,即使一个班的学生之间的认知语境也有差异。象征指示语比行为指示语更加抽象和难以理解。对于前者的理解,更依赖于语境效果并会付出更多的加工努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尽量使用行为指示语,避免使用象征指示语。这样,学生就可以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分析教师话语的语义含义,无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

[1]Armstrong,D.F.Gesture and the Nature of Langua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 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 Press,2002.

[3]Levinson,S.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Sperber,D.&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2001.

[5]郭林花.英语专业教师课堂指令性言语行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3).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7]黄小苹.课堂话语微观分析:理论,方法与实践[J].外语研究,2006,(5).

[8]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G642

A

1673-0046(2011)10-0140-02

猜你喜欢
听者指代意图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奥卡姆和柏力对简单指代划分的比较*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劳工(外二首)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三人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