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

2011-08-15 00:49:04刘爱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谢灵运山水诗写景

刘爱丽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

刘爱丽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谢灵运首创了把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而在他的山水诗歌作品中加以表现的先河,他的山水诗歌创作扩大了诗歌题材,开创了诗歌表现的新领域。领略他的山水诗应该从他的写作模式、情景结构和艺术风格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谢灵运;审美对象;艺术风格

谢灵运开创了我国古代山水诗歌创作的先河,他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山水诗歌创作扩大了诗歌题材,开创了诗歌表现的新领域。谢灵运首创了把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而在他的山水诗歌作品中加以表现,他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歌作品,对后世的诗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谢灵运通过对模山范水的吟咏来表达深藏内心的情感,借景生情、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谢灵运之所以能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山水诗歌作品,是由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一方面他有优越的家庭熏陶,另一方面他自己又博学多才,对自然山水具有特殊的感情。领略他的山水诗应该从他的写作模式、情景结构和艺术风格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谢灵运性喜游览、酷爱山水,在大自然中肆意遨游,以此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歌作品。

一、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模式

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已经把自然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和表现,他对自然山水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他的叙事——写景——说理的纪游诗结构反映出了自己山水诗创作的特点。在魏晋南朝梁代钟嵘《诗品》(上)中已有评论:“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以《登永嘉绿嶂山》为例:“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这首诗是谢灵运被降职外放永嘉任太守,在永嘉任上,诗人不理政务,寄情山水,从而创作出大量的山水诗歌作品。先纪游,继写景,最后抒情悟理是谢灵运山水诗纪游的写作模式。开始两句写出发的准备情况,沿着曲折的山路,领略那风景秀美的山峰。接着写他溯流而上,这一层主要是纪游,诗人以轻快明朗的诗意带领读者步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接着按照游览的次序以此对途中所见到的景物进行描写。最后即景悟理,抒发情怀。诗中所说凡是隐逸之人,都是心怀坦荡,诗人便是醉心于人迹罕至的山林,安于本性守道无为。全诗对游历的过程、时间、地点、心情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纪游自然生动、清新明朗。

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每篇诗歌作品都有描写景物的句子,而且描写得非常成功,受到了人们的赞赏。他在作品当中写景的表现客观具体,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谢灵运山水诗的写景比起诗经、楚辞、汉赋的写景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诗经、楚辞、汉赋中,写景是居于附属的地位,诗经中的写景主要是比兴之辞,楚辞的写景多为虚幻之境,汉赋中的写景之作为某种题旨的背景。经由魏晋至刘宋之间社会的动荡,审美观的衍变,山水景物描写开始演变为诗歌美学的“主位对象”,谢灵运在他的山水诗歌作品中把自然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和表现,谢灵运生动地再现出以山水为主题的自然美,对山水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谢灵运常常从自然物的客观联系中来多侧面地表现自然山水的千姿百态。

二、谢灵运山水诗的情景结构模式

南朝梁刘勰所著《文心雕龙·物色》中有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解读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情景关系:“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沈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文中作者所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是指四季物色的变化引起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人们产生思想感情的主要原因即是自然界中一年四季的变化。刘勰还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指四季不同景物能引起作者不同思想感情的产生。这正反映了谢灵运山水诗中景—情单线的结构模式。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在这段话中,刘勰谈到感受外物过程的表现形式,即:“情以物兴”、“情以物迁”和“物以情观”,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的三个阶段。“情以物兴”、“情以物迁”这两种变化是上述的景——情单线结构模式。而“物以情观”则包括作家带着心中之情有意识地去观察事物,作家所看到的景物正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露。诗人心中的情不同,他所看到的景物就不一样,就是典型的景——情——景——情双线结构。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晚出西射堂》:“步出西城门,遥望城西岑。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沈。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节往慼不浅,感来念已深;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含情尚劳爱,如何离赏心。抚镜华缁鬓,揽带缓促衿。安排徒空言,幽独赖鸣琴。”傍晚的时候,诗人漫步出西城门,看到深秋的景物,不仅引起诗人的愁思。诗人“揽带”,感觉衣带渐宽,不由得顾影自怜。能排解内心的烦闷和愁思只有依赖“鸣琴”。再一次由景及情,从而形成了景——情——景——情的双线结构。这种双线结构是谢灵运山水诗在谋篇布局上章法的创新。

三、清丽的艺术风格

谢灵运以清丽的自然山水作为体玄悟道的重要的审美对象。玄学家对清丽自然的重视正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山水题材不断扩充的原因之一,很大程度上谢灵运山水诗歌创作的盛行正得益于此。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主要表达的是玄妙深奥的理思与淡泊疏散的心境。同时,谢灵运还深受佛学影响。谢灵运也是以佛学的观念去审视客观自然山水,以禅悟的方式来感受自然。在他的山水诗歌作品中常常融合了玄思和佛境。谢灵运的山水诗继承和发展了东晋玄言诗他的山水诗有体玄悟道的目的。在诗中阐发的“名理”在很大程度上有“解忧”的作用。

谢灵运通过观照山水来达到感悟名理,所要表达的情感转化为淡泊疏散的心境。谢灵运的写景部分做到了情景交融,有人认为谢灵运山水诗歌的风格不完整,这种风格的不完整在于“理”的直接表述。虽然谢灵运“写景+说理”前后两部分有些不和谐,但他的诗歌创作在表现意象和情趣方面却是一个突破。谢灵运的山水诗是他游历山水过程的记录,他的山水诗歌作品中的山水景物画面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给人以时空交错的感觉。

谢灵运写景注重以审美眼光观察山水,写景中色彩的运用便是很好的反映。谢灵运山水诗中的色彩作为诗歌艺术的表现,是经过精心的安排与雕琢的。谢诗中的色彩多是上下相对并且色调相和谐。同时,色彩的表现与词语的雕琢相结合。谢灵运的山水诗歌创作具有色彩鲜艳、意象繁富和雕字炼辞等特点。谢灵运的山水诗意象繁富并且用字逞巧,写景自然、色彩鲜丽、画面清新。谢灵运的山水诗倾向于自然的清丽,诗歌作品当中所表现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优美的。

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开拓了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审美视野,为诗人进行诗歌创作提供了众多的审美对象。诗人通过对自然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体悟。这可以从他“写物图貌,蔚似雕画”的诗篇中体悟到。谢灵运在他的山水诗歌作品中为读者勾画了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在这些江南山水画卷中表现了诗人观察入微的敏锐与高度的艺术修养。如《过始宁墅》:“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丽之景,诗句中有不同的颜色,色彩鲜明。诗中表达出了诗人负才自傲、孤芳自赏的性格。谢灵运很重视画内之景与画外之音的的配合,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如《七里濑》:“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这四句全是景语,有动态和静态,有近景和远景,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面。

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作品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写,艺术地再现了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传达出清新自然、不假雕饰的神韵。诗人用真性情感受山水之美。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是以诗人物感,联类无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他对山水神韵的细心品味、寻找乐趣,也给后世留下山水诗韵的深远影响。谢的山水诗把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而进行描绘,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宇宙人生的体悟。

谢灵运开创了我国山水诗歌创作的先河,为我国山水诗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山水诗以全新的创作题材进行创作,以生动的创作方法对他所描写的自然山水进行艺术的表现,开创一代美学理论新风气。谢灵运在他的山水诗创作中追求自然清新的艺术特色,大自然的秀美风光不仅是他审美观照的对象,更是他获得精神解脱和感悟玄思哲理的主体。谢诗勾勒出一种俊美的新境界,在他诗歌中所描述的山川景色取之于自然造化,他的诗歌创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种情感。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作品意象新颖独到、意蕴丰厚隽永、意境开阔深邃,引起读者深层意识里的审美情趣和内在情感的共鸣。

谢灵运的山水诗在晋宋之际的诗人作品中堪称别具一格,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面对着缤纷复杂的大自然,他总是严格恪守自己的审美原则,积极地投身到他所描写的自然审美对象当中,以此来活跃自己的审美想象,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从而创造出新颖的艺术形象,获得奇特的艺术审美效果。凭藉直觉把握的审美感知,使得谢灵运敏锐地发现大自然中的美,进而凭借丰富的艺术想象,寻求最能表达他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相共鸣的最佳审美意象。

谢灵运的山水名篇佳作是他审美经验的沉淀,是他沉潜艺术想象时的真情实感,包含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体验和感受。看似诗人毫不经意的吟诵,其实已经含蕴了他潜意识中所储蓄的种种意象和对社会人生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自然景物是诗人所见所思所感的集中体现。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美学特征正是以直觉观照、审美把握以及表现山水的自然景观,并在对自然山水美的深刻体验中来反映诗人复杂的人生体味和审美理想。东晋以来各国古典诗歌的创作进入了重要的转变时期,从玄言诗到山水诗,不仅表现在创作题材的变迁,更是诗人创作意向、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等方面的转变。山水诗和玄言诗的最大不同是以山水自然为中介谈玄悟道,这一时期诗人们开始自觉地把自然山水景观作为审美的对象。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开启了一代美学理论的新风气,他把自然景物纳入自己的审美范畴和情感世界当中,真正构成了自己情感的一部分内容。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被《诗品》列为上品,称“五言之冠冕”。谢灵运的山水诗在我国诗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扩大了诗歌题材的新领域,确立了山水诗作为审美对象的主体地位。

[1]聂映玉.孔子学院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8,(3):35.

[2]希亮.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J].北京教育(高等教育),2008,(9):19-22.

[3]宛新政.孔子学院与海外汉语师资的本土化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1):27

[4]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4.

I206

A

1673-0046(2011)08-0185-02

猜你喜欢
谢灵运山水诗写景
小议山水诗写法
中华诗词(2023年4期)2023-02-06 06:06:10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54
写景的妙招
学生天地(2020年11期)2020-08-25 09:15:40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幸福家庭(2018年9期)2018-09-21 05:21:54
王维的七言山水诗论略
UP THE MOUNTAINS
汉语世界(2017年5期)2017-09-21 07:44:37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
中国三峡(2017年1期)2017-06-09 11:09:41
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尾巴
剑南文学(2016年10期)2016-11-21 20: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