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任务型英语课堂活动之“点”“线”“面”结合

2011-08-15 00:49:04王瑞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交际教学模式

王瑞娇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琼海 571400)

高职任务型英语课堂活动之“点”“线”“面”结合

王瑞娇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琼海 571400)

任务型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本文以任务型课堂活动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并以其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运用为例探讨任务型课堂活动中活动主体的分配。

课堂活动;任务型;活动主体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2000年10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这就意味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紧接着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就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同时,刘润清、戴曼纯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可以考虑“任务教学法”。由此可见任务型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教学需求的。

笔者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及在校内外大量的听课中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仍主要以词汇学习、相关词汇练习、课文内容讲解和语言点分析为主,这些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很少采用任务型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参与的活动量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五年制的高职生,他们大部分人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对于现代大学英语的课堂组织活动不是很满意,意见主要集中在课堂参与的机会不多,课堂活动的难度过大。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堂师生交流,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从课堂活动的主体即学生出发探讨。

二、任务型课堂活动概述

课堂活动在外语教学中承担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是语言学习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组织课堂活动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Jim(2002∶25)指出,教授作为第二外语的英语的一个基本技能是能够准备,建立和运行一个课堂活动,比如说一个游戏,“一个交际任务或是一场讨论。他(2002∶25)同时指出,一堂完整的课应该包含一个长的活动,或可能在其中含有相当数量较短的活动,这些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活动,Wilson(1986∶81)认为从广义上讲是帮助学生掌握适当的行为模式。Australian Language Levels Guidelines(1988∶19)给语言学习和教学活动一个明确的定义,即课堂活动是一项有目的性的、能积极利用学习者语言资源来满足特定交际需要的活动。

在任务型课堂活动中,Nunan(1989)把任务的定义界定为一项课堂活动,是学习者理解、操作、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交际的活动,它重点关注的是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Nunan(1989)同时指出,学生是任务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课堂活动主体。根据Nunan和Brindlev(1986)的观点,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么学,还参与学习过程的决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学习和决策过程就是主要的课堂活动。根据以上各位专家和学者的理论,笔者认为成功的任务型课堂活动为:其一,学生参与的任务型要能让学生真正锻炼自己的语言运用交流能力;其二,课堂活动的主体即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具体来说,一堂好的任务型课堂活动应以个体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课堂知识完成一项交际活动为主,其中穿插多个以小组和班级参与的活动为辅,让学生真正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掌握语言。

三、任务型课堂活动“点”“线”“面”的运用

根据Jim(2002:29)的观点,英语语言课堂教学有四种典型的课堂安排:全班、小组、个人的活动,一堂课里应包含以上四种安排。众所周知,点组成线,线组成面,一个完美的图形是点线面相互组合的结果,无点不成线,无线不成面,它们是互相补充,互相依赖的。一堂完整的课也应该是由“点”“线”“面”结合。从课堂活动的主体上讲,“点”指的是个人;“线”指的是两人或是多人组成的小组;而“面”则为全班同学。一堂成功的课堂活动也应该是“点”“线”“面”相互组合的结果。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即既要有个人参与,也得有小组或是全班同学参与。也就是说在一堂课里面,教师所组织的课堂活动既具有个人参与的活动,又要有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点”“线”“面”活动要渗透到一堂课里的各个教学环节,但是要因各堂课的教学重点而有所侧重。

下面笔者就以《实用综合教程1》第三单元Text A课文《The Rules for Gift Giving》为例,结合Jim关于课堂活动的模式,说明在课堂活动中活动主体即学生的分配。

首先,在这一堂课里,教师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完这堂课后能够给自己的家人、朋友等准备一份合适的礼物。这个环节的活动主体是学生个人,教师从以下几个环节实现了这个活动目标:

(1)活动的前期准备:主要是介绍或导入与主题任务相关的活动。这个阶段主要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动机或是关注活动中可能会用到的语言项目,降低活动本身的认知难度,增强学生完成活动的信心。在这堂课里,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教师本人最近遇到难题,想请学生帮忙,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拿出一个礼物盒,告诉学生这个难题跟礼物有关系,叫学生随意问问题,找出教师这个跟礼物有关的难题。同时把学生问到的“Whytogive gifts”“When togive gifts”“what togive as gifts”板书在黑板上。这个阶段活动的主体是全班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并汇报。

(2)活动阶段:这个是课堂活动的主要阶段,学生应在该阶段消化积累语言知识。这是一堂阅读课,教师先是通过设计快速阅读问题“What are the rules for us tothink when giving gifts?”和利用课文后面阅读理解问题来协助学生理解课文。这个阶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个人。但在个人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求助教师或同学。活动的主体是个人和小组。

(3)活动的后期运用:该阶段在整个过程中起到总结和把活动推向高潮的作用。教师可在该环节针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分析,并知道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关注,使学生内化语言知识,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在本堂课中,教师主要就学生在理解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列出一份分别给自己即将过生日的爷爷、快要过母亲节的妈妈、帮助过自己的朋友送一份恰当的礼物。

四、任务型课堂活动“点”“线”“面”的启示

一堂完美的课应该是“点”“线”“面”的完美结合,而“点”“线”“面”的完美结合一般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就课堂活动主体而言,先“面”后“线”,最后再回归“点”。俗话说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活动一开始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这个过程要面面俱到,充分调动全班的积极性。

2.关注“点”“线”“面”情绪,先静后动,最后再反思。活动一开始不应太激烈。如果一开始上课学生的情绪就很激动、很兴奋,他们就难以静下心来继续上课;另外,一般前半节课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这时适宜给他们安排需要静心思考的活动。而在后半节课,他们容易感到困倦,活泼有趣的活动则更能让他们保持学习兴趣。当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如果课前发现学生精神状态不佳,就可以用轻松有趣的活动把学生唤醒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3.先易后难。对于大部分高职生而言,英语是一道很难跨过的门槛,他们来上英语课就带有紧张、害怕的心态。如果一来就参与难度过大的活动,这样就会彻底打消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所以最开始的课堂活动应是简单易操作的,能让他们轻松完成,打消他们的恐惧心理,同时为接下来的难度稍大的活动做好准备。

[1]Jim Scrivener.Learnin g Teaching: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Nunan,D.Designing Task For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

[3]陈佳园.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中的应用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6 -90.

[4]杨敏.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24-2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G718.5

A

1673-0046(2011)04-0058-02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交际教学模式
情景交际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52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34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6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