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中的口译策略探析

2011-08-15 00:45:44岳颖莱
关键词:口译员原语译员

岳颖莱

(太原师范学院 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12)

新闻发布会中的口译策略探析

岳颖莱

(太原师范学院 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12)

新闻发布会中的口译工作在我国外宣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口译的一种,新闻发布会中的口译既有口译工作的基本特征,也有其特殊性。以中央电视台近年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录音为素材,以发布会上的话语特征为主线,运用法国释意派理论,分析优秀译员在发布会中所使用的逻辑修正与规避策略,可以对口译实践及教学起到积极作用。

新闻发布会;释意派理论;逻辑修正策略;规避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新闻发布会已成为我国和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之一,而口译工作在新闻发布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外语界,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口译的重要性,并做了大量研究。新闻发布会中的口译工作既有一般口译的特点,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试以新闻发布会中的口译原文为素材,以释意派口译理论为依据,探索新闻发布会中成功口译的奥秘。

释意派口译理论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的口译理论,也是我国口译界较为熟悉的理论之一。该理论于上世纪80年代正式创立,创始人为法国口译理论及实践家达妮卡·塞莱斯科维奇(Danika Seleskovitch)和玛丽亚娜·勒代雷(Mariana Lederer)。释意理论认为,口译的本质是释出语言外在形式中的意义,“纯”语言学对语言形式的分析不完全适用于口译理论研究。因此,口译的关键应是语篇总体意义对等(包括认知知识和情感知识对等),而不是语言层面的对等。释意派理论总结出大量的口译译学原则,提出“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概念,并阐述了“意义单位”的组建和译语表达程序等一系列口译工作的必然规律。该理论已获得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并对口语教学及实践带来了巨大影响。

作为外宣翻译的一种,新闻发布会中的口译工作无疑具有相当难度,口译员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翻译工作,没有时间对所译内容推敲斟酌,更无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由于新闻发布会场合严肃,对译语产出的当下性(instantaneity)、准确性以及流利度都有极高要求。通过对发布现场的原始资料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口译员除应具备极佳的心理素质及丰富的工作经验外,口译策略的运用也是成功翻译的关键。对口译策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口译质量的提高。

二、新闻发布会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新闻发布会中的口译既有一般口译的共性,亦有其特性。针对不同的特性,译员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一)话语的逻辑性与逻辑修正策略

新闻发布会往往涉及国家政策、国际事件等严肃问题,发布会中的话语语级较高,要求缜密的逻辑性。然而中西方思维模式与陈述结构存在明显差别:西方文明通常较重视言语语篇结构的逻辑性、层次性及抽象性,讲究条理分明,重视结论;东方文明重“悟性”,重直接的情感“意会”交流,不重“线性”言语表达。[1]106因此,属于两种文化的言语交际者之间易产生误解。有时在发布现场如完全按照原语结构及顺序翻译,译入语受众会认为对方逻辑混乱、语无伦次。而“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这一原则是外宣翻译具体操作中最需要注意的。[2]另外,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做到逻辑严密,尤其在新闻发布会这样的场合,发言者往往需做即兴回答,难免会出现层次不明、措辞模糊甚至前后矛盾等情况。口译员不仅要适应杂乱无章的话语,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语境及语言外知识,通过归纳、切分、次序排列、对应置换等策略将逻辑混乱的话语整理清晰。由于对口译中的逻辑整理研究较多[3],笔者在本文中将不作赘述。

1.逻辑修正策略。通过分析新闻发布会现场的话语我们发现,有时在口译中仅进行逻辑整理是不够的。由于在新闻发布会中常需即兴发言,难免会出现逻辑混乱、前后矛盾、言语出错等情况。此时口译员不仅需要逻辑整理,必要时还要对错误信息加以修正,使之条理化,避免误解的发生。

例1.2007年5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五起特别重大事故的处理决定:

原文:南区是干什么用的?南区啊它这个布有回采工作面,这个供检查的时候使用。

译文:In the south zone,there was a retreat working face,it is used by the mine management to be inspected by the coal mine safety authorities.

原文:所以这样子呢,另外一个区,北区是干什么的?北区是供检查时候使用的。就是检查人员来了,他把密闭打上,就是没有这个工作面。南区是干什么用的?南区是以掘代采,完全是巷道采煤。

译文:So make a correction.It should be the north zone.The north zone is the retreat working face,it is the strategy made by the mine management to deal with the inspection of the coal mine safety inspection authorities.In the south zone,they used development faces to mine the coal,which is an illegal practice.

如果完全按原语翻译,可能会使听众一头雾水:前一句话说南区供检查使用,怎么后面又说北区供检查使用?译员除对听到的内容进行语音听辨及语法层次分析外,还得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语义和篇章分析。通过对听到的意义进行推断和综合,口译员发现原语在逻辑性及前后衔接上存在出入。从上下文看,话语者在第一句话中出现了口误——将北区误说成南区,北区应是供检查使用,而南区是违规采煤的地区。因此口译员及时作出了逻辑修正,通过“So make a correction”,“It should be…”很自然地过渡到正确的释意,避免了误解。

2.逻辑自我修正策略。新闻发布会中的话语多属论证语体,而论证语体讲话的意义大都出现于语言形式同讲话结构及逻辑出现之后。[4]114因此,即使是经验丰富、具备超前逻辑推理能力的口译员也难免在语篇未结束时误解话语者的意图。[4]120口译员出错的原因可归结为:(1)未完全把握讲话者意图,翻译到后来发现和自己的思路有出入;(2)遗忘个别细节,受后面翻译内容的提示发现有必要进行补充和纠正;(3)一时精神分散,没有记住全部内容;(4)口误等。因此,口译员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查检,有意识地在翻译中发现自身错误,并及时纠正。

例2.2007年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加强产品质量与安全工作措施:

原文:那么对比如像玩具这种报道,最近我看到一个材料,就是加拿大籍的一个工程师,他执意美泰公司召回中国玩具。

译文:I read a report in the media that in the case of the toy recall,it was a Canadian engineer that insisted that Mattel should recall China-made toys.

原文:这名加拿大塔诺克公司工程师荻耶特莱德尔先生致电加拿大广播公司对有关报道美国美泰公司召回中国玩具一事表示置疑。

译文:Well actually the interpreter corrects herself.That is the Canadian engineer who challenged the report by which US Mattel Company has recalled China-made products.The Canadian engineer called the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mpany to question the report in this respect,and from his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he raised a number of challenges.

释意派理论认为,理解不仅需要语言知识,语境及主题知识等同样对口译的成功有重要作用。本例中的第一句话确实容易使译员误认为是这位工程师坚决要求美国公司召回中国玩具。但当发言人讲完后面的话语,其意图最终显现出来,他的意思是这位工程师强烈反对美方的这种做法。通过听辨过程中的自我查检口译员很快发现了错误,并根据情况调整了翻译重心,进行自我修正,贴切、恰当地完成了这部分的翻译。在逻辑的自我修正中除通过“The interpreter corrects herself”,“I am sorry”,“Excuse me”等方式公开更正外,也可将错误进行隐性处理,如“Or to be more exact”,“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等。[5]

应该指出的是,口译中的自我修正是正常现象,同用母语交流别无二样。[4]因此,译员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明知出错却躲闪回避是有悖于职业道德的。

(二)内容的专业性与规避策略

新闻发布会中的内容涵盖面广,且具有专业性特点。笔者对近三年的新闻发布会作了统计,发现其内容涉及煤矿生产、国民经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地震救灾、奥运筹备等各个方面。这些主题的发布会往往会使用大量数据,且每个主题都会用到自身领域的专业性词汇。这些专业性词汇在生活中大多很少使用。鲍刚认为,这种专业性内容构成了口译中来自语言方面的主要压力。[1]

释意派理论坚决反对字词对应翻译(word-by-word translation),主张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进行意义对等翻译。但与此同时该理论支持技术专用词、专有名词、数字的“一对一”翻译,[6]66即代码转译。因为“对于语言的这些类别,不用严谨的对应词会在思想中产生混乱”。[6]66因此,译员一方面要注意平时积累广博的知识,努力成为“杂家”;另一方面在口译前应做足准备工作,如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词汇、和与会者沟通等,努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专业词汇,以便能够在发布现场成功地进行代码转译。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译员毕竟不可能精通所有涉及到的专业,“无论译员如何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也难免会有一些盲点”。[5]当在发布现场遇到译员不了解的专业术语或名词时该如何处理?临时翻查工具书是不现实的。释意派理论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勒代雷指出,翻译应忠实于意义,意义不是与字词对立的精神,而是篇章对读者产生的总体效果。[6]71也就是说,翻译应译出原语在语篇层次的思想,而不是语言层次的字词。因此,当遇到生僻的专有名词或术语时,译员可在确保保留原文精神及情感的前提下采取规避措施,回避这些生僻词语,从而避免在生僻词上过分纠结,以使口译顺利进行。

例3.2007年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加强产品质量与安全工作措施:

原文:但是我可以再向你介绍一位经济学家,这就是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他是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有这样一句话,他说:“我认为,这种采取保护主义的想法和惩罚其他国家的措施是一个愚蠢的政策。”

译文:First,I would like to cite a comment made by another famous US economist who was the Nobel prize winner on economics in 2005.He said that,to the effect,“In my view,trade protectionism and restrictive measures are foolish.”

由于托马斯·谢林是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可能对他并不陌生,但对口译员来说,要求其必须知道此人就有些勉为其难了。而一般来说,翻译专有名词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约定俗成,名从主人”[7]327,如果在不知其真实姓名的情况下擅自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因此,口译员回避了人名的翻译,用“another famous US economist”代替了译出语中的具体人名。尽管人名“流失”了,本句的主要思想却得到忠实传达——“任何国家(包括中国和欧盟)采取保护主义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再比如译员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译成“the concerned US company”,将“瘦肉精”译为“the specific substance that was raised in the previous questions”,都不失为运用规避策略的例证。

应当说明的是,规避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权宜之计”,以帮助译员在现场压力下应对不了解的专业词汇。对专有名词、术语以及数字的最佳处理方式依旧是“成功的代码转译”。

三、结束语

本文列举了新闻发布会的话语特点,着重分析了其口译中的逻辑修正策略和规避策略。逻辑修正策略和规避策略均摒弃词层、句层及语法结构的互译,脱离原语语言外壳,从而成功转换了原语承载的信息。菜小红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缺乏技能技巧训练,即使语言水平高、实践时间长也不能有效地弥补技能技巧的不足。[8]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口译教学很难为学生提供现场观摩与操练的机会,对新闻发布会等资料的学习与总结显得尤为有益。因此,笔者除期望本文能够对口译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外,亦希望对欠发达地区口译教学中的技能技巧分解训练有积极的影响。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黄友义.从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到外宣翻译——在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翻译,2005(6).

[3]吴小力.记者招待会的口译和释意理论——兼谈释意训练[J].中国科技翻译,2007(5).

[4]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许明武,左洪芬.现场口译中译员“减压策略”举隅[J].中国翻译,2008(3).

[6]M.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刘和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7]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菜小红.交替传译过程及能力发展——中国法语译员和学生的交替传译活动实证研究[J].现代外语,2001(3).

【责任编辑 张 琴】

Study on Logic Correcting and Eluding Strategy in Press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YUE Ying-la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12,China)

Interpretation in press conferenc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our governmental publicity work.As one type of interpretation,it not only has common interpretation's characteristics,but also has its own specialties.Under the guidance of Interpret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d using the tape record of recent press conferences,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logic correcting strategy”and the “eluding strategy”used in successful interpretations.The author hopes that this study can further help improve interpretation quality.

press conference;Interpret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logic correcting strategy;eluding strategy

1672-2035(2011)01-0110-03

H059

A

2010-09-16

岳颖莱(1978-),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欠发达地区口译课程合理化设置及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口译员原语译员
测试原语:存储器故障最小检测序列的统一特征
基于谈话“参与框架”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
浅谈口译译员的知识基础
论口译员必备的素质
时代人物(2020年7期)2020-08-20 12:50:27
待在“箱子”里的口译员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口译中的“陷阱”
英语学习(2017年3期)2017-04-10 23:21:37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外文研究(2016年3期)2016-03-17 12:41:05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天中学刊(2015年4期)2015-08-15 0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