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飞 黄晓华 赵春燕 魏巍 安月
创建临床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左云飞 黄晓华 赵春燕 魏巍 安月
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物化学检验教研室以创建临床生物化学精品课程为契机,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积累了教学经验。
精品课程;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质量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控制与教学改革的中心内容[1-3],临床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中最核心的主干课程之一。作为辽宁省内第一家医学检验示范专业及国家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加强临床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我校本专业的建设,而且可以促进我国医学检验专业的长足发展。多年来,我教研室针对临床生物化学课程,以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准为要求,开展了全方位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临床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生物化学是由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追溯历史,临床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孕育、发展和形成经历了80年左右的时光。我教研室遵照学院提出的“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实现教学和科研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方针定位,重视加强本课程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力求培养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我教研室将培养方针与本学科特点有机结合。临床生化检验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糖、蛋白质、脂类三大营养物质的化学组分、代谢特点及代谢紊乱与疾病的发生的生化联系;几大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时机体的病理生化改变及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诊断酶学、诊断分子生物学和肿瘤标志物,加深对生物化学诊断指标的理解和应用[4]。根据这些学科特点,着重于学科知识结构整体优化的系列课程建设,强调课程内容、体系的整合,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模块,总结出本课程的难点与重点,另外将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内容有机地融合到临床生物化学课程中去,形成新型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我教研室教师不断探索,改革教育体制,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从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学以致用、适时创新的高度来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培养能应对和处理临床检验工作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围绕“创新”二字开展教学活动。根据《临床生化检验学》课程的特点,辅之于一定时间的习题、案例讨论,以充分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并对课堂教学内容在深度与广度上进行适当的加深与拓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深造与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还注重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使其成就感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增强。在教学方法上,近年来,为了学生的思维不受制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让“案例式”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一并走进临床生化的课堂。同时注重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所有任课教师均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并茂,使得教学内容充实、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新世纪学习对象的复杂性、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学习方法的高效性要求,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的动画功能,将传统的难点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立体化、动态化,使学生易于接纳和吸收,以期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提高。此外,教师还可通过采用 CAI技术、网络技术,建立临床生化的教学互动平台,推荐临床生化优秀网站,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在授课中不断推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及对外交流的能力,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实行双语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更是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以英语为工具更全面准确的获取国内外临床生化检验的最新研究动态,为今后的检验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检验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为“保持型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面向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初级阶段实现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的部分英语化,但口语讲解部分需分步骤、有层次地实现全部英语化,而且英语教学媒介的使用重点应放在对专业知识的解释上。对于专业词汇的掌握通过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及预习的方法缩减在课堂上单纯记忆所用的时间。在课堂中多应用与学生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临床生化检验学是检验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实验课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传统教学中存在实践学时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为此,教研室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确立了实践教学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观,倡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本门课程实验课的开设涉及了临床生化检验学多个章节的知识点及多种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等。为此我教研室在实验课程的开设上独辟蹊径,设计建立肝损伤、高血糖动物模型并测定体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使学生在掌握各项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更加系统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在教学空间上不断拓展,教学模式进行理论、实验相结合的整体化改革,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目标考核科学化,教学设施不但完善,使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得到明显提高[5],并于2005年“深化临床生化实验教学改革,强化动手创新、科研分析能力”获辽宁省十五首批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本门课程教学条件上选用的教材为周新主编的卫生部“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材发行量大、水平高,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医药教材优秀奖,能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的需要而发展(已修订四版),被同行公认为精品教材。本校为参编单位,我教研室教师参加了该教材的编写。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我教研室还主编出版了《临床生化纲要》一书获大连市优秀教学三等奖,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同时还组织学生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Clinical Chemistry(美国)、Annuals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英国)、Clinical Chemistry Acta(荷兰)和 Clinical Chemistry Review(加拿大)等,在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成为具有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研室教师主要从事的科研方向为肿瘤诊断、治疗及转移机制的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骨干教师主持及参与国家科技部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教研室教师作为第一作者及责任作者在国际及国内核心刊物Leukemia,lymphology等发表论文40余篇。教研室还积极开展学生研究活动。鼓励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完成科研课题,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提倡师生间、教师间的广泛交流以互相促进,相互提高。科研不仅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而且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收到了良好效果。
教研室将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整体学术水平,师资队伍的数量特别是拨尖人才的数量,有待进一步充实。进一步采取硬举措,引进有影响、有学术地位的高素质教师和在科研与教学方面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博士毕业生,进一步充实师资队伍,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竞争力。鼓励中青年参加学术交流和争鸣,努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
[1] 袁永旭,张俊清,王秀平.国家级医学精品课程(本科)现状分析及思考.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3):69.
[2] 柳礼泉.论精品课程的特征.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83.
[3] 段远源,杨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8,15:7.
[4] 周新,涂植光.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 陈炳钢,方延平,袁晓梅.如何进行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教学.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7,4(9):16.
国家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TS10731);辽宁省医学检验示范专业(项目编号:100304);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建设与实践(项目编号:B类141)
116027 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