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肝癌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居各种肿瘤的首位,是死亡率最高、病情发展最快的一种疾病。临床上除手术治疗外,目前肝脏介入治疗术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介入护理学[1],就是应用多科学的护理手段,从生物、心理、人文社会三个层面研究接受介入治疗患者全身心的整体护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现就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内一科介入治疗的5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59例肝癌患者,男47例,女12例,年龄22~68岁,平均42岁。其中原发性肝癌51例,继发性肝癌5例,肝癌术后复发3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肝癌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患者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将会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由于介入治疗是一种新技术,患者多担心术后效果而紧张焦虑,护理人员应积极给予心理支持,向患者解释治疗的方法和过程,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良好的效果,以及治疗的重要性,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让患者能够主动安心地接受治疗。
1.2.2 术前准备 常规腹股沟皮肤准备,做好麻醉剂及碘剂的过敏试验,术日晨禁食水,肌肉注射地西泮5 mg,阿托品0.5 mg,另外注意此类患者大多同时患有肝硬化,可于术前1周开始保肝治疗及应用维生素K等。做好X线治疗室的无菌准备,备好必要的手术用品、抢救用品,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以防在介入中出现意外。
1.2.3 术后常规护理 根据不同情况调节饮食,加强营养,注意局部伤口护理防止出血及感染,注意监测生命体征,针对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及护理;导管拔出后,按压穿刺部位10~30 min,然后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10~12 h。术后24 h内平卧,保持安定,特别是穿刺一侧的下肢制动,不得坐起,术侧下肢禁止屈髋,大小便应用便盆、尿壶,不能下床。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测BP、P、R 15 min/次,连测4次,后改1次/1 h,8 h稳定后停测。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呼吸异常等情况,注意观察双下肢温度、皮肤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注意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术后4 h可以进食,一般以半流质开始,不宜过饱,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以加速造影剂排泄。
1.2.4 并发症的护理 ①穿刺部位血肿多发生于术后24 h内,穿刺完毕后需指压20 min,然后给予加压包扎,并用沙袋压迫2~4 h,并保持沙袋压迫位置正确。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肢体保持伸直状态,1次/h观察穿刺处有无肿胀或渗血。本组1例穿刺部位出现皮肤瘀斑,延长平卧时间48 h,并动态观察瘀斑的变化,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爽,一周后瘀斑逐渐消退;②股动脉栓塞术中用肝素液自导管内间断冲洗,可防止血凝块的产生,术后每1~2 h观察穿刺下肢皮肤的温度、颜色和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若发现股动脉栓塞应抬高患肢,给予热敷,应用解痉及扩血管药物,以防栓子脱落。
59例肝癌患者共行156次介入治疗,通过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及时预防、处理,仅l例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未出现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其他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排尿困难患者均能耐受,并表示理解,另外几种副反应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患者满意率较高。
介入治疗术如今已成为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2]。介入治疗术后的副反应给患者增加了心理、生理上的不适。介入手术不仅消耗了患者的体能,也使患者的心理应激变得脆弱,依赖性增强。心理社会因素是许多患者身体康复成败的决定性因素[3]。所以医护人员应积极配合,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不适主诉,及早发现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护理,使患者副反应得到预防、减轻,甚至消除。术前、术后完善的综合护理,不仅对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及恐惧、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其对患者的全面心理疏导,在增强患者的求生意志、延长术后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郭婷雯,刘淑梅,拱珊珊.介入护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吉林医学,2009,30(23):2932.
[2]鄂有国,黄裕宏,曹德华,等.浅谈肝癌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疗效.镇江医学院学报,1996,6(2):166.
[3]车文博.心理治疗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