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2011-08-15 00:49赵清林
中学语文 2011年16期
关键词:诗歌散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

赵清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划时代的大事,特别是选修课的设置给了语文老师以巨大的鼓舞。通过近十年的实验,选修课教学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听到不少不同的声音。

我们在进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研究”时,以QQ“爱学习在线”群、网络博客和纸质问卷来展开调查时发现,93.5%的老师和85%学生认为当前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是失败的,虽然有些师生可能带有感情因素,调查数据或许存在些微失真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选修课教学领域弥漫的失望甚至否定情绪已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选修课教学的有效开展,我们认为这是选修课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什么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根据问卷调查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师生选课可望难及

选修课设计中最大的亮点是赋予师生选择课程的权利,但从实施现状看,这一美好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主要表现在:一是现在各地所学选修课均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选修的,在这个选择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都没有参与其中,很显然,选修不过是一种变相的必修;二是选修课设计中提到了在课程自由选择背景下的走班制教学,这是在进行新课程培训时师生非常感兴趣的形式,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美好的设计没有出现。

二、教材编写顾此失彼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根据这五个系列,已经有五家出版社各自出版发行了选修教材,虽然开发这些教材的积极意义不言自明,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有的教师认为,现行选修教材“不够完善,只注意了时代性,而没有很好的科学性。”结合我们安徽省多数地市所选修的人教版教材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外名人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等与高考关系比较接近的、主要以文学为主体的模块成为大多数地市的选择倾向。这种指定选修,把非文学的社会应用语文如《演讲与辩论》、《文章写作与修改》、《中国民俗文化》、《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外国文化经典研读》等模块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表面的多样化掩盖了实质上的单一化,以致产生了资源的浪费及相当多的优秀资源无法得到共享,这是不能给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未来发展”提供多少选择空间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教材的编写是有关系的。另外一方面,选修课程中的系列II即地方课程更是鲜有编写,留下了教材的空白区域和缺憾。

三、实施过程欲振乏力

各地可能都想把选修课选好上好,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从过程看,多数教师感觉使用选修教材的主要难点是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对选修课学习的主要困难也是学习时间紧张、进度太快,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矛盾突出,所以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变得可望而不可及。面对日益加大的升学压力,学校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必修课上,学校教学行为中出现了凡考则教、不考不教、为考而教的局面,选修课落实十分困难,这决定了选修课只能略讲甚至不讲,真正的选修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奢侈品。例如一些学校的老师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语言文字应用》等与高考联系紧密的学科,大讲特讲,把它们上成高考复习的专题讲座,而对《中外名人传记》这样的模块则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四、师资力量捉襟见肘

教师是实施选修课程的关键,但目前在师资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能开的选修课有限。我们在问卷调查时,让师生进行模拟选课,结果发现,教师们大多选择《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而多数学生则选择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影视名作欣赏》、《演讲与辩论》、《新闻写作与实践》等。从这一无法对接的结果看,一般的学校是不能把选修模块开设完全的,如真的让学生自由选课,也会出现所选无人教的现象;二是师资培训不足。开设选修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师资培训是顺利实施选修课的基本前提。但由于教学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教师几乎没有脱产培训的机会。尽管最近每年也有利用署假进行网上培训的,但多数教师是挂着耗时间而没有真正地学习,偶有学习的,也是走马观花,收效不大。一些单位所谓的校本培训也只是走过场,甚至许多老师都没有认真看过课程标准,而需要交各种材料时,大家则疲于“百度-复制-粘贴-整合”或互相抄袭。一些地方开展的分层分类培训,如听专家讲座、外出观摩,针对性较强,但参加人数有限,培训未能惠及广大教师。此外,选修课的教研、教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间联合开展选修课教学研讨甚少,师资培训的校际合作不够。

五、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采用何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不仅仅是教育内部的事,它往往关系到利益再分配的社会问题。高中课程改革近十年了,但国家配套的评价方案还没有制定。由于缺乏必要的督导、监控与问责制度,为数不少的地区不重视选修课的评价:在学校层面几乎没有什么评价方案及学分认定标准,在县级层面往往是学期末组织一次考试,而这次考试的内容又极少涉及选修课,比如高二第一学期末及第二学期末,一些县教研室组织的考试极少涉及 《中国小说欣赏》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为和高考有密切的联系,受到了特别的优待。这导致了选修课教学上厚此薄彼的现象。

六、学校管理真空频现

本次高中选修课的模块化、多样化、丰富化、弹性化以及层次化给学校课程管理提出了挑战,学校在课程开设、运行、管理方面承担着比以往更多、更艰巨的责任,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尤显必要和迫切。然而,调查发现,该项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因为选择权的丧失,多数学校没有建立选修的规章制度或虽有但极不健全,如没有相关的教师培训计划、没有资源整合计划、没有硬件建设计划,当然很多学校也未建立选课指导制度与学生修习制度,学校更未印发必要的选课手册。学校对学生选课具体指导较少,几乎所有的学校从不或很少开展选课指导活动。学生与教师对选课的范围、数量、程序、要求与选修课的考核等也不甚了解,心中无数。

基于以上原因,选修课没有出现壮观的理想局面,这导致了悲观失望情绪在广大语文教师中逐渐弥漫。但在现实背景下如果只一味的埋怨而不作为,则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如何在固定选修的情况下实现选修课的设计理念,是值得我们语文教育界认真探讨的问题。在研究时,我们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在战略上改变仰视的角度,要平视甚至俯瞰专家们设计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是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授们主持编写的,这些编者中,有不少是海归派,他们较早较全面地接受了国外或国内高校的课程设计理念,他们以改变中国目前语文教学现状的热情高屋建瓴地制定了高中语文的国家标准。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标准所预设的很多东西是不切合实际的,比如走班制教学,不要说边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就是很多中等城市甚至大城市的学校,也没有足够的开设选修课的硬件设备,师资力量就更是如此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据课程标准编写组组长巢宗祺教授说,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正在修订中,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部更切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的标准即可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关于师生选课,我们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不要希望一蹴而就。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等编写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已经为我们选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随着改革的深入、经验的丰富、师资力量的更新和学生选课能力的提高,理想的选修局面一定会出现,对此我们要抱有信心,切不可因为改革遇到了一些困难就全盘否定。

(二)在战术上要运用教学智慧使我们的教学更接近选修课的内核。其实,面对指定选修的背景,语文教师们依然大有可为,只要切实行动,我们依然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课程标准赋予学生的很多权利。

1.指导学生重组选修课教材

我们认为,“选修”之“选”,除了课程选择的含义之外,还应指重新对教材进行处理,对“固定选修”的模块进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调整和改编。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根据专题的主题,这个专题的选文应该诗文对举,以进行对比赏析,但是教材从“赏析示例”到“自主赏析”再到“推荐作品”全部是散文作品。为让学生明白在“创造形象”方面“诗文”是“有别的”,我们指导学生对这一专题进行了必要的重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学生们在初中学过的散文,在简要分析后,把杜甫的《登岳阳楼》、《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的一两首拿来作为“赏析示例”专题中的对比阅读,使学生明白在描写岳阳楼方面诗歌散文在创造形象时是各有特点的。“自主赏析”的教材重组则完全交给学生,学生们学习《项羽之死》时,自然地把它与杜牧的《题乌江亭》、胡曾的《乌江》、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咏项羽》等一起来阅读;学习《阿房宫赋》时,把它和胡曾的《咏史·阿房宫》一起比较赏析。这样的重构不仅能突出“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的主题,让学生明白“散文和诗歌虽然都具有形象性,但各有特点”,而且能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

选修课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了提高选修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根据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确定教学重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其实,选修课教学并不排斥必修课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可以创设很多学习情境,如“主题辩论”、“经典诵读”、“影视欣赏”、“汇报表演”、“实地考察”、“专题研究”、“资料索引”、“写作比赛”、“学习论坛”、“学生讲堂”等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自由选择的评价形式及内容。

在当前选修课评价出现空白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出发,设计出自由灵活,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评价内容及形式。在教学《中国小说欣赏时》我们设计了如下评价形式,并在学习该模块之前把评价方案公示给了学生及家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兴趣爱好做出选择(每一项均须完成,但具体内容自选):①在学习本模块的同时,至少阅读两部长篇小说或小说集(包括专业小说杂志);②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评价人物,可以评价主题、可以评价艺术;③自命题创作一篇小说或对教材进行改编;④参加一次有关中国小说的辩论会、演讲会、专题研讨会等。这些评价形式及内容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人们给予了选修课以极大的关注和期待,但因为种种原因,选修课的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课程标准赋予学生的选择权的旁落,使得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心怀疑虑,甚至持否定态度,这种思潮对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为此,广大教师应当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修正自己过于理想化的追求,积极运用教学智慧,努力探索“统一选修”背景下选修课的教学方略。

猜你喜欢
诗歌散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第三届中国徐霞客诗歌散文奖在浙江天台隆重颁奖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试析诗歌散文类微课的情感设计及策略
从诗歌散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