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明
笔者常参加省市级教育系统的各类职称评定工作,发现被评人大多存在一个参评硬件的缺陷:要么撰写的论文数量不够;要么论文发表于杂志的“增刊”,或是二三作者;要么就是花钱发表在一些性质不明的所谓刊物上;要么提供的是未经发表且质量低下,甚至连字数都难以达到参评要求。总之,造成参评条件的缺失,甚至直接影响评聘。
故此萌发出写作本文的念头,希望能给出现这些问题者指点迷津,也期盼为行家里手抛砖引玉,希冀大家能发表更为深刻的真知灼见,为失误者提供更好的指导。
这里所说的教学论文主要指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文章,它的写作范畴主要有以下方面:
教学经验的总结、反思;如何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关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的学习感悟;对教育思想与教育教学理论的前瞻学习;探讨、提升走自我教育教学特色之路的认识等。
首先它来自个案教学的反思、感悟:教师们经常会在日常教学中对一堂课的操作产生感慨,或成功,或遗憾,或有所启迪、感悟;
或是出现于提升单元或阶段性教学的总结:在教学中,尤其是新课标教学,模块内容的教学心得非常值得及时反思、总结。它对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教学思想的准确认识都是大有裨益的;
学习、借鉴教育教学理论的成功尝试:通过现代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会对自我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课例产生强烈的兴趣,希望能予以总结,举一反三,以期获得更大的长进;
反思学习教育理论及主张的实践,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很多教师能主动运用一些教育思想及主张来驾驭课堂教学,并从中受益。这类论文比较有教学价值,它得益于及时的反思总结和提升;
探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重点 (难点)问题及价值:从事新课程标准教学以来,面对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探索性的教学实践,我们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可想而知。而今经过数轮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摸索,广大教师对新课标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及价值,基本上取得了相对完善的认识和理解。撰写解决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感悟,对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避免走弯路及造成不必要的失误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阐述、提升有自我认识特色的教育教学见解及相关主张:相信每一位愿意为教育事业奋斗拼搏者,都会产生走自我认识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的信念。那么只有抓住平日里集腋成裘的丝毫参悟、些许感悟和循序渐进的提升,才有趟出一条有着自我教育教学认识特色道路的可能。所以撰写这类教学论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奠定走自我教育教学特色之路的理论基础。
涉及范围宜小不宜大:撰写教学论文最忌讳思考范围过大,认识对象宽泛。这个问题有时直接表现在文章题目上,例如某位语文老师要写的论文题目是《说说新课程标准教学下的提问》,这里的“提问”,看似具体,实则空泛。因为“新课程标准教学”的范围很大,那么“提问”肯定就缺乏具体性、针对性。若改为《说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比较合适了。
评论层面重在有效性和针对性:由于广大教师奋斗在教育教学一线,因此会形成抓住教学实践,急用先写,立竿见影;解决关键问题,药到病除,举一反三的写作共性。这也是广大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的主要目的所决定的。
实践性说明为内容主体,理论性阐述为认识目的:教师不是专门搞理论研究的,尽管现在也提倡做研究型的教师,但那不是能够随意普及的。绝大多数教师还是要立足于教学实践,通过必要的理论探讨及感悟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这也自然决定了我们撰写教学论文时在结构框架和表达内容上的特色。
开门见山、直击要害 这是写作议论文的起码要求,也是体现文章质量的首要因素。因为教学论文要么是阐明自己的观点或见解,要么是发表对某问题的评论看法,所以都需要尽快理出一条简捷明晰的论述主线(中心论点),以引领后文的论述文字并贯穿于全文。
言简意赅、见解简明 这是对表达中心论点的基本的语言要求,它应该是能涵盖文章分论点与主要内容的文字提炼。莫要铺陈过多,要以直述胸臆为妥。
层次分明、认识完善 好的文章在结构上如同人的发育,应有着健全的骨骼。再者议论或说理也都需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切忌急于求成、囫囵吞枣。运用好论述层次,既是体现结构形式的要求,也是逐步健全见解的需要。从表达效果来看,一般采用首括句为好。好的层次运用,它应该是一方面体现出该层次跟与中心论点之间的总分式的关系,一方面起到并列陈述、逐步递进或因果论证等的说理功能。同时它也要起到必要的衔接或过渡作用,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造成文脉不顺或理解费力,从而降低应有的质量。
为体现教学的原生态而述,为激发认识的递进性而述 前文说过,教学论文的撰写在结构框架和表达内容的特色应是以实践性说明为内容主体,以理论性阐述为认识目的。故而层次论述应抓住且处理好叙述的运用。由于看法或认识出自教学实践,只有言辞简明地表述教学境遇、氛围,方能引起人的思索或质疑;只有客观地再现问题的性状、实质,才会激发认识的生成与提升。
述为了评,要具备“述评相联、评述有机”的特色 就是说,面对教学问题,通过思索与质疑,提出应有的解决方法或认识感悟,激发新的认识生成与提升,达到评的目的。评既体现在分层论述时逐步突出认识的针对性、鲜明性,又贯穿于阐明说理或深入剖析的认识过程。只有如此,才能让读者产生感同身受的体会或发人深省的思考,才能实现我们的写作目的。
它应该植根于以下几个环节上:
呼应中心论点,呼应体现在逐层递进的表述 做事都有个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这点,讲究“水到渠成”。撰写论文也是如此,只有写出每一层基于表述的逐步完善的“照应”性的分析说理,才能发挥出中心论点“提纲挈领”的最大效益,得出自然的认识结晶,以达到结论的自如合理,真实可信。
概括核心认识,概括提炼自分步陈述的论证 结论一般产生于概括每一层逐渐完善的认识阐述,提炼分步递进的说理分析上,它宛如女孩儿梳理秀发,编成长辫时,必须要用头绳扎起来或盘成发髻,否则前功尽弃。只有这样的结论,才是以理服人的最佳体现,也才会收到期望的最佳值。
(一)务必摆脱单一的教学记录,单薄的实践再现,单纯的认识表达。
因为流水账里无碰撞,平淡教学中缺新意,一味认知上难感悟。
(二)准确、翔实的数据、实例的佐证分析
对比前后的变化,凸现实践的成果(程度),说明主张、观点的正确。
(三)必要、恰当而精确的引文使用
它能衔接文意,概括要旨;又能提炼论点,画龙点睛;还能映证见解,说服读者。
(四)精准、干练的文体特色
语言应直白,表达要晓畅,议论需到位,篇幅忌过长,字数不过3000为好。
(五)认识的提升、理论的呼应
行文贯穿见解,见解验证理论,理论提升认识;见解应具体、到位,理论要浅显、明了,认识需全面、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