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辛词 话英雄

2011-08-15 00:49
中学语文 2011年36期
关键词:京口辛弃疾悲剧

叶 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作的时间好比是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储备一桶水。

例如,我在读辛弃疾词时就深深有感于辛弃疾词中的豪杰气质,而他所塑造的英雄形象也令我为之动容。于是,我就想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感悟他那“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的政治抱负,以及最终理想破灭,“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后,其强烈、深沉、崇高的悲剧力量。

在教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名作时,我没有局限于课文,而是从历史和人文两个角度去关注辛词,在研读许多首辛词和名家的点评后,对辛词中的英雄形象做了以下的梳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话英雄。

一、辛弃疾在词的内容﹑题材上大大表现出了他作为英雄豪杰而体现出的对雄壮激烈的战斗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战斗生活的主体——英雄形象,很自然的出现在辛弃疾的词中,成为其词一大突出表现。

辛弃疾是一位英雄,是一位想攻城破贼、建立功勋的英雄。然而,同时他又是一位悲剧英雄。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就早已指出,他的词是“英雄感怆”。这位文业武功兼备的英雄词人,在他的词中所创造的抒情人物形象是一位性格丰满、情怀复杂的悲剧英雄形象。

在唐宋词史上,词作者中没有哪一个像辛弃疾这样崇拜英雄﹑渴望成为真正的英雄。而这时学生自然想到了苏轼,这时,可以展示苏、辛词中的部分名句,结合二人生平进行比较赏析。

确实,苏轼也曾渴望“西北望,射天狼”,但那是作为浪漫文人“酒酣胸胆尚开张”时的一时豪气。由于时代环境的制约,苏轼主要追求的是“诗书事业”,是文人政治上的功名,而辛弃疾所追求的则是 “弓刀事业”(《破阵子》),是武将军事上(也含政治)的功勋。苏轼的事业包含着“儒生”对君主个人的知遇感激和忠诚,故他有时慨叹“老去君恩未报”;而辛弃疾的事业则是英雄所肩负的民族振兴统一大业,所以他悲愤的是“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满江红》)!同样是抒发自我人生的幽愤,同样是在赤壁缅怀古代英雄,苏轼想到的是“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那是文士常有的伤感;而辛弃疾则是“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霜天晓角·赤壁》,显露出壮士豪迈的英雄本色。

二、辛弃疾在塑造英雄形象时,注重从人物的行为动作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抒情人物形象,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具体丰满,也使悲剧英雄辛弃疾的形象在词世界里显得更加立体化、个性化,鲜活的站在读者面前。比如说,他在词中表现他的失意苦闷的心理状态,时而痛苦得手拍栏杆,抚剑长啸:“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腰间剑,聊弹铗。 ”(《满江红》);时而举杯消愁:“总把平生入醉乡,大都三万六千场。”(《添字浣溪沙》);时而醉舞狂歌:“说剑论诗馀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水调歌头》)这些行为、动作生动而准确的表现了他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与失意,使一位“欲舞还怜衫袖短”(《玉楼春》)的悲剧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三、同时,辛弃疾有时也歌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通过对他们的歌颂﹑推崇来表现自己的英雄气概,表露自己渴望成就英雄伟业的壮志雄心。如刚刚学习过的他的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借用三个英雄人物与京口有关的历史故事来警告、劝诫当权者。其中孙权幼承父兄基业据此以称霸江东,刘裕出身卑微据此以扫荡河洛,是成功经验,值得效仿,但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于元嘉年间草率北伐而最终惨败,其教训尤当记取。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在京口,辛弃疾还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二词。前者热情颂扬三国孙权,谓其所据仅一隅之地,却能“坐断东南战未休”,与曹操、刘备相抗衡。希望当时也有孙权一样的英雄人物出来为神州之恢复大业而顽强奋斗:“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后者以大禹自勉,直接抒写胸中之大感慨,更见辛弃疾的勃勃雄心。

四、悲剧英雄辛弃疾的自我形象,不仅具有立体感、丰富性,而且还具有变异性、阶级性特征,在不同的年龄段,这位悲剧英雄表现出不同的气质与心理状态。

“少年”辛弃疾,是沙场点兵的将帅,执戈横槊的英雄,气势豪迈,虎啸风生:“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念奴娇》)“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少年胸襟,忒煞英雄,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除非腰佩黄金印,座中拥,红粉娇客。”

进入中年后,经历了人世的危机和宦海浮沉,实现自我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屡受排斥和压抑,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一变而为悲凉挥泪的英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他已无法点兵沙场,只能在落日楼头,摩挲抚剑,面对友人,弹铗悲歌。然而,作为英雄豪杰的辛弃疾,他的进取精神他的执著信念在失意的逆境中仍然保持者。在“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的破屋里,人虽落魄,当“布被秋宵梦觉”时,思念的仍是“万里江山”(《清平乐》),希冀扫清中原;在梦里渴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在酒醉中,也未沉沦:“壮怀酒醒心惊。”(《临江仙》)

到了晚年,辛弃疾已是 “头白齿牙缺”(《水调歌头》),“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鹧鸪天》)的衰翁。虽然他仍执著于人生,未能忘怀他的功名事业,但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乐观与豪迈,而常常陷入失望之中:“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蓦山溪》)从前狂傲自信、虎样精神的少年英雄辛弃疾,如今成了疲惫失望而企盼当权者来顾念的老英雄:“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水调歌头》)

当然,由于辛词好用典故的原由,学生在对辛词的理解上较感困难,但不可否认,通过课堂上的赏析比较,学生对辛词的理解更立体化了一些,而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一篇名作,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带动了一些喜爱豪放词的学生去更深入的探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教师对辛词的广泛阅读上,教师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和学生们共同进步成长。正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所以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做到挥洒自如,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赖于读书,读书的力量给了我们行动的力量。

猜你喜欢
京口辛弃疾悲剧
伟大的悲剧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京口驿的回忆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近视的悲剧
一曲悲剧英雄的赞歌——《伟大的悲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