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生作文中个性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2011-08-15 00:49邵淑英
中学语文 2011年36期
关键词:套话写作文中学生

邵淑英

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这样建议:“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然而,现状却是中学生的作文普遍缺乏个性,没有思想,缺乏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造成的原因,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评论:

一、作文教学已经背离了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变成了以德育为主。

作文教学时,教师不自觉地带着德育目的来进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思考、个人情感和生活的多样化,于是在作文评判时自然就把德育作文了主要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们为了得高分,被迫地放弃了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百般揣摩评判者的眼光和标准,写作文时不惜空话、套话、假话,写出的作文当然就是千人一面。

二、盲目的崇拜高考满分范文,促使学生放弃了思考和创新的可能,为了追求高分而一味模仿。

比如,2004年重庆某考生满分作文 《独上高楼》一出现,就让学生竞相模仿,视为写作文的标准模式,被老师和学生视为至宝,甚至引导了一时的作文教学倾向。有的老师甚至在考试前给学生印发大量的文化名人史实作为材料,让学生背诵,应用。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把每个史实材料尽可能多地归纳出可以应用的话题角度,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由此就出现了“三段式”的套话作文,李白、杜甫、陶渊明、屈原的历史材料可以出现在各种话题的作文中,而且如破解难题的万能钥匙,无往而不胜,深得评判老师的认可。

然而这种作文教学和写作倾向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很快就显现了出来,在一场考试中,会出现很多学生的作文竟然使用了相同的事例,阐述着相同的见解和情感,丝毫不见写作者的个性和身影。

三、作文教学时,教师太关注宏大的主题,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情感,让学生无话可说。

在作文训练中,通常老师给出话题材料或是命题作文所关注的主题有时让学生无从下手。比如“我的精神家园”,在老师看来这是一个很有层次的命题,但是因其太抽象,关注角度太宏大,致使学生无法联系平时琐碎的生活,也只能是空话连篇、套话应付了。

面对中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自我缺失的现象,笔者试从如下方面进行矫治:

(一)采用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1.应用作文片断练习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作文片断练习,便于引导学生去挖掘那些深埋在心底深处的、稍纵即逝的感觉和感动,通过简短的语句和篇幅把他们记录还原出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反观生活,记录生活,而且也让学生在感受世界、感受生活的过程中得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2.采用随笔的训练形式,可以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随笔在写作内容上,随性而出,随心而走,随感而发,随意而就。信手拈来,不拘一格,浑然天成,妙手而得。随笔不拘形式,不限文体,不管篇幅,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硬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因此,学生写随笔的过程就是对身边的生活和世界进行整理和思索的过程,如果能坚持进行随笔训练,必然会达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自我意识的目的,养成思考和反观自身的习惯,那么,写作文时自然就不会无话可说、无情可抒,而去编造虚假的事件和情感。

坚持写随笔的学生也就会养成善于记录生活、积累生活、反思生活的习惯,而这就为写作文积累素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在阅读教学中寻找作文训练的契机,激发学生蓄积的情感。

新课标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由,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表达的欲望呢?这就要和平时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以阅读教学为契机去激发学生胸中蓄积的情感,触动学生的情怀,并行诸于文,不仅达到了书本阅读的迁移应用,而且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感受。对此笔者进行了以下的实践:

以情感为契机,有效地利用阅读教学中感情丰沛的文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感动之际引发思考,调动学生情感的蓄积,进行的写作自然是饱含真情的。

以文化为契机,整合、提升,指导学生进行文化专题小论文的写作。

经过这样的熏陶和思考,在课余,走出书斋,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观察,自然会达到“登山而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了。

(二)扩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多组织实践活动,扩大学生与社会和生活的接触面。

人民日报曾报道一篇《中国高中生学习时间最长》的文章:“调查显示,四国(中美日韩)高中生中中国高中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家学习时间、在课外补习班或跟家教的学习时间都是最长的。”“专家分析认为,紧张的学习剥夺了高中生从事体育锻炼以及休闲、娱乐、交友的机会。”

中学生学习时间过长,这已是社会所关注的突出问题。学习时间长自然就挤压了生活、休闲和娱乐的空间,造成中学生脱离社会生活、脱离人际关系,只是从书本到书本。学生的生活空间被挤压,自然无处联想,失去了思考的物质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尽量地组织一些活动,扩大学生与社会和生活的接触面,就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关注社会。

比如,开展阅读活动,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文、史、哲、时事方面的书刊杂志,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面对社会问题的机会,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社会经验,和生活的感受;组织关注校园生活、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社区生活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能有意识地对身边的生活有思考和感受。这些做法力图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引导学生对书本之外的世界和生活形成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而尽量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论调。

猜你喜欢
套话写作文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阅读,不妨先清除你头脑里的虚伪套话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写作文等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