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主题透析与归纳

2011-08-15 00:49
中学语文 2011年36期
关键词:美的精神文化

徐 兵

笔者通过对历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梳理,发现以下四个方面是现代文阅读主题考查的热点。本文着重结合2011年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对这四个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期为高三备考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支撑。

一、表达对“人”自身的关注与剖析

文学是人学,文学离不开“人”。可以说,对“人”自身的关注,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同样,在高考试题中,文学类作品的主题大多是指向“人”的。

(一)人情人性

①真善美:真诚、善良、淳朴、宽厚、正直、宽容、勤俭、仁爱

②假丑恶:伪善、刻毒、圆滑、阴险、势利、嫉妒、狡诈、冷酷

小说阅读题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必然涉及对人情人性的把握。比如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小说不仅写了主人公巴尔塔萨勤劳纯朴善良的一面,也揭示了其性格中爱面子好冲动的另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真实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而小说中的财主蒙铁尔,粗暴专制冷酷吝啬,则完全是一个反面形象,有点像《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老葛朗台。

(二)人生态度

①乐观豁达、积极向上 ②悲观消极、自我沉沦

③超然物外、孤高自赏 ④淡泊名利、清静自守

比如全国卷《针挑土》中的黑妮,一个单纯沉静普通的湘西女子,却懂得倡导“负责任的旅游”,组织“湘援游”,在外地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为更好地传承湘西苗绣艺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个小人物身上体现了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人际关系

现代人,可能多了一点自私,少了一点爱心。人与人之间,可能多了一点隔膜和猜忌,少了一点坦率与真诚。

(四)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要弘扬人文精神,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

(五)生命感悟

生命的渺小与博大、脆弱与坚强、短暂与永恒、空虚与充实、平凡与伟大。

(六)人生价值

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应更加注重精神需求,淡化物质需求,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比如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中的爸爸,就像铁铃铛那样,尽情地唱过,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透支健康甚至生命,体现了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

二、表达对现代文明的审视与忧思

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是高考始终强调的一个命题取向。在高考所选的文学类文本中,尤其是散文,有相当一部分侧重表达的是当下人们对现代文明的审视与忧思。

(一)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冲突

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的多元碰撞、信息的方便快捷,这是现代文明的特征。在现代文明大行其道的同时,传统文化正在走向衰落乃至消亡,古文字、古音乐、古民俗、古建筑……正一步步湮没在现代社会的浮华与喧嚣中。失去传统就失去了根基,忘记传统就意味着背叛。拯救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明,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二)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的差异

农耕时代,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虽然生产力低下,但人们清静安闲,轻松愉悦。而当下的工业社会通过技术革新,虽然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是人们也更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不停地运转。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构筑的城市像囚笼一样禁锢了人们的想象,限制了人们的自由。这样的生活单调沉闷、枯燥乏味,令人身心俱疲。此时,回归乡村、回归自然则成了现代都市人的一种奢求。比如福建卷《走进腾格里》,表达了对沙漠的牵挂和不舍,对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追忆和怀念,对当下充满物欲的都市生活的不满和批评。

(三)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古人讲,天人合一。人和自然本应是和谐共生的。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和自然的关系正在走向异化:人类无视自然生态,河流污染,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气候变暖;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在加剧,极端天气频现,自然灾难接踵而至。“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被触目惊心的无情现实击得粉碎。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比如上海卷《又见鹭鸶》,抒发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之情,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理想。再如浙江卷,作者通过对日本大地震的反思,批评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观念,深刻指出,人类应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技术,达到与自然共济。

(四)现代社会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精神状态差是不争的事实。愈来愈多的人为心理疾病、亚健康所困扰,快乐和诗情正一步步远离。现代人的悲哀在于,物质富有的同时,精神正逐步走向空虚与贫乏。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物欲膨胀,有些人已沦为金钱的奴隶;迷恋电视和网络,厌烦读书,满足于感官的刺激享受,懒于自省与思考;忙于应酬交际,吃喝玩乐,疏于学习。长此以往,精神家园必然日渐荒芜,物质的富翁也会沦为精神的贫民。

三、表达对文化精神的尊崇与弘扬

文化抑或文化精神,这样的词对于中学生而言,可能有点生疏。而这正是当前中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一个突出表现。中学生的头脑里应该有点文化的大气,精神的底子。在物质文明走向发达的今天,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中华文化的复兴,文化精神的重塑。表达对文化精神的追思、尊崇与弘扬,已是当下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已经形成了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中庸之道”“自强不息”“经世致用”“以和为贵”等基本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之所以能一直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除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外,这种独特的文化精神的支撑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屈辱,中国传统文化也饱受诟病,全盘西化的论调一度甚嚣尘上。但是新时期,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寻根的重要性,相信在新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比如天津卷,作者强调“中国之道”,就是倡导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同时辩证指出,文化重建也要兼容西方文化,而不是简单地恢复传统文化。再如山东卷《衡中西以相融》,谈的也是中西文化的交融。

(二)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

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特点。它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优秀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作家的情感,它既是时代精神的折射,又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传承,甚至是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和精神诉求。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主要包括以下具体意义:①勤劳俭朴,宽厚善良;②自强不息,刚健有为;③务实沉稳,谦和持中;④诚实守信,重义轻利;⑤伦理为纲,尊卑有序;⑥家族观念,安土重迁;⑦爱国爱家,经世致用。

(三)多种地域文化各臻其妙,共融共生

中国古代文化是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发展起来的。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三秦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地域文化,各有其自然环境特色和社会人文特色,反映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彼此间不能等同、替代。但是,这些特色各异的地域文化,几乎都蕴涵着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都有中华一体的文化认同意识。正是在这种共同精神的烛照下,多元发展的地域文化,逐渐走向融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北京卷《祁连雪》,将祁连山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着重发掘河西走廊这一特定地域的独特文化内涵。

(四)文化大观园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文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古代社会,不仅在思想伦理、文学史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这些主要的文化领域取得了惊人成就,而且在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也是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中国不仅有诸子百家、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也有亭台楼榭、丝绸陶瓷、中华美食。一部《红楼梦》,诗词歌赋,饮食服饰,园林建筑,宗法礼仪,宗教民俗……无所不包,俨然就是中国文化的大全。

四、表达对美的追寻与礼赞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但是,中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大多是较为浅显的感性认识。事实上,课本里、报刊杂志上、包括考试试题中写美谈美的文章为数不少,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依然拿捏不准文章主题。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缺少对“美”的理性把握。广东卷《美和美的东西》一文,对“美是什么”这一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层追问,作者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这样的文章,专业性理论性较强,学生就不大适应。下面着重从美的分类的角度,谈一点美的基本知识。

(一)自然美

自然美,指的自然事物的美,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草木园林、花鸟虫鱼等。在广袤万里的祖国大地上,“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的椰林碧海,有大西北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黄药眠《祖国山川颂》),这些自然的美景,有的让我们惊叹不已,有的让我们肃然起敬,有的让我们热血沸腾,有的让我们心旷神怡,这就是自然美带给我们的感动。

(二)社会美

社会美,指的是社会现象、社会事物的美。比如美好的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等。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人的美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主要是自然美,指形体容貌等;内在美则属于社会美,指心灵品质等。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的就是一种社会美。小说《边城》里描写的茶峒小城,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过着寂静安闲与世无争的生活,俨然就是一个世外桃源。这里的风土人情令人心驰神往,这就是社会美带给我们的享受。小说的女主人公翠翠美丽聪慧,天真纯朴,是爱和美的化身,她身上体现出的人情人性之美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比如山东卷《审丑》中的曾大爷,外貌丑陋,但吃苦耐劳,深爱自己的孙子为之全力付出,顶着骂名去做人体模特;辽宁卷《怪人》中的怪人马乌罗也是形象丑陋,性情暴躁,但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己救人。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外在丑与内在美的辩证统一。

(三)艺术美

艺术美,指的是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依据一定的美学观点、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遵循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一种综合的美。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应,现实生活是艺术美的源泉。艺术美主要体现在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中国古典诗歌展现的美,令人心醉。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给人的是一种优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给人的是一种静美;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的则是一种壮美。敦煌石窟里的飞天壁画,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卢浮宫里断臂的维纳斯雕像,肖邦的钢琴曲,杨丽萍的孔雀舞……艺术的殿堂带给我们的是美的盛宴。

猜你喜欢
美的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