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洋溢教学艺术之美

2011-08-15 00:49曾宪春钟润琴
中学语文 2011年3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美的情感

曾宪春 钟润琴

一、让语文课堂洋溢教学艺术的个性美

教学艺术的个性美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个体的生命的尊重和关照,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只有传授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孩子们不是一个个被填塞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需要被点燃的火炬,是一个个有着活力与灵性的生命。课堂教学应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教师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与唤醒,是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它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

时下许多地方的示范课与公开课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大多热闹非凡,时而鲜花,时而掌声,时而绘画,时而音乐,电教手段一齐上,令人眼花缭乱,缺失的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当然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加学生兴趣和审美效果,但是过于重视外在形式,忽视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特色,这样的课堂教学又能说是成功的吗?因此课堂教学艺术必须追求教学的个性生命价值,不能为艺术而教学,为表演而教学。

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不断地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传道授业型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的教师转变。通过研究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反省,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教师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创新型的教学中得以体现,从而使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活力。

二、让语文课堂洋溢教学艺术的情感美

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就是指教育者以情动人,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在情感相互交流融合之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时教师用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审美主体面对千姿百态的美的形象,会被激起一种特有的愉快的心理状态,即美感愉悦和享受。

(一)深情诵读,引导学生体验情感美。俗话说 先声夺人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

:。读,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地渲染给学生,这是一种听觉美感,也是语文教师一项最重要的艺术功底。教师是审美指导的导游,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深入意境,去具体地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并在自己的情感中激起强烈的共鸣。若要正确朗读,需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如:1.注意停顿,读出节奏,体味作品的音乐美。2.要把重音读出来。3.朗读中要能控制自己的声音,使之抑扬顿挫适度,能恰当地表达不同的语调。在朗读中品味课文,体验艺术魅力。

(二)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发掘情感美。

高尔基曾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可见,精美的语言多么重要。文章美的语言主要指准确、形象的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可以陶冶思想情感,进行审美教育。例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其中“偷偷地”和“钻”既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又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精美的语言,自然能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

发掘文中的语言美还要关注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因为这也是使文章语言更见活力的重要因素。如朱自清的《春》中就运用了许多精彩动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写地上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不但写出了满地的野花,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绚丽色彩。“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赋予春天以感情和生命,把无形的春天写得具体、生动。只要充分发掘文中的语言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领悟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情感美。

主题,指的是文章的具体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作者主要写作意图的体现。主题审美是准确揭示作品美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主题。作品美的主题的揭示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主题审美能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能使他们领悟到文本的主题。主题审美要求教师对作品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内容,准确揭示美的主题,以获得真正审美的效果。

语文教材中多有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等文学作品,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以文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

三、让语文课堂洋溢教学艺术的生活美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其用意明显是要提升教育的真实生活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超越知识符号的课堂,构建生活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的时代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大课堂,善于找出课堂内外的结合点,从他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出发,从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所闻所思出发,将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语文课堂的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真正地体现出新理念倡导下的课堂,学生不仅可以得到知识的积累,而且可以得到精神的洗礼、智慧的启迪和情操的陶冶。如教授朱自清的《春》,学生被《春》里的优美语言和作者饱含喜悦、乐观向上的感情感染了,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摹春天的诗文,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以声写春,描写了春光、春风、春雨,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化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春天阳光照射下美丽如画的江山。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描写春游踏青的乐趣。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盼望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

四、让语文课堂洋溢教学艺术的和谐美

现代和谐教育思想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从静态分析,它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从动态分析,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又处于相互配合、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立足发展,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师包办变为激励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心智,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把握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不应是教学的主宰,而应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是知识发现的引航者,是交流对话的启发者,是学习的指导者,是学业的评价者,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最佳的主体,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智”三方面的高度和谐,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

课堂活力来源于学生的积极投入,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最根本的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的大脑兴奋起来,思维活跃起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谐的课堂没有思想的桎梏、传统的约束,有的是碰撞与幽默。课堂上孩子们时时能得到老师的欣赏,处处能听到同学的赞美。和谐的课堂里快乐是永远灿烂的阳光,笑脸是永远绽放的花朵。和谐的课堂里教师是自信的、睿智的,学生是充实的、快乐的。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互动的、融合的教学活动,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前进。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美的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