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1-08-15 00:50王有基王爱林
武术研究 2011年10期
关键词:公共课武术教学方法

王有基 王爱林

(河池学院体育系,广西 宜州 546300)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王有基 王爱林

(河池学院体育系,广西 宜州 54630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就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武术公共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丰富教学内容,演、练、打、养相结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考核、奖惩等方式提升老师的业务素质等等,为进一步提升武术公共课的教学质量,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高校武术 公共课 课程改革

武术是一项本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对于它,学界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搏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1]作为体育项目,武术以其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共体育武术课程作为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课程,其作用显而易见。武术公共课教学作为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传承了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还让学生掌握了一项健身技术。长期以来,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多以教授武术套路为主,单一的枯燥的套路教学削弱了学生选修武术课程的积极性,不利于武术的学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武术公共课程教学应该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指导思想,朝着内容合理化、任务多样化、目标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1 存在的问题

1.1 内容单一

武术不仅仅是肢体语言的表达,更重要的是理解她本身的文化内涵。伍绍祖先生说“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一般体育”,她不仅是一种健身技艺,而且是中国国粹、瑰宝,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东方文化、东方文明、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的历史与文化应该是武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武术不仅仅是套路的演练,更重要的相互之间的技术交流。目前,武术公共课教学产期局限于增强学生体质的单一功能,过于呆板,模式化特点明显。每节课都是套路技术的学习,单一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了厌倦,喜欢上武术课的兴趣在一点点消失。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1.2 形式枯燥

教学形式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因,经过调查,武术公共课大部分都是积累式的灌输,一般都是套路的复习、教学和练习这三个环节的重复,每次教学课的内容积累增多,教学和复习时间都比较紧张,学生在没有消化完所学技术技能情况下,开始接受新的教学内容。这种原始的课堂教学形式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但花费时间多,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慢,而且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1.3 方法单调

武术公共课教学方法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学方法多采用学习、复习、再学习的单一方法循环重复,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形成单一的强迫性练习。[2]基本没有采用生动的武术攻防练习,缺少单个动作或基本动作的趣味性学习,缺乏适宜的武术公共课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示范不合理,缺乏完整的整段、整套示范动作;不能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重点、难点讲解示范不够重视;对武术的攻防含义理解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实施。

1.4 评价简单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武术公共课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少鼓励性评价机制。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总有一种优越感,缺乏上进心;身体素质弱的学生自暴自弃,缺乏自信心,不能只注重测试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忽视了对教师的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的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的效果的评价,但往往只注重“学”的评价,而不对“教”进行评价。

1.5 师资薄弱

教师首先自己要学好武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武术教材,钻研教材和教法,具备学好、教好武术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而且教师在做动作示范时,要力求动作准确到位,以保证突出武术特有的风格、特点,在讲解时吐字要清晰,要把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都讲清楚,这样能保证教学的质量。现阶段武术师资队伍中虽不乏教学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理论知识全面的教师,但同时也存在武术教师专业水平不过硬,专业武术教师人数短缺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武术公共课教学的质量。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武术教师与所承担的目标与要求之间的差距必须实事求是地加以评判才能找到解决目前问题的根源,尽快增强武术教师的责任感及其业务素质,以满足武术公共课的教学要求。

2 教学改革建议

2.1 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武术公共课总学时中理论部分应该占20%左右,技术技能部分占80%左右。武术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传统武术内涵丰富,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文化,是一个完整文化意识形态,涵盖了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兵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3]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武术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和勇于拼搏的优良作风,强调武术礼仪规范。作为我国本土的体育项目,有必要大力开展武术传统文化教学,这不仅是出于对学生自身的考虑,也是延续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4]将武术传统文化的传播渗透到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的教学中,融入到武术课言传身教中,使得武术文化在大学校园里得以广泛传播。

理论知识重要,但没有技术,一切都是空谈。大多数高校武术公共课程中多以套路为教学内容,但仅这一项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选修武术除了锻炼身体,更多的是为了学习搏斗技术。武术课堂教学应该把套路、格斗以及养生功法这三个方面贯穿起来,老师应该把套路中的单个攻防动作拿出来做格斗练习,既有单人的揣摩学习,又有双人的格斗实践,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原来套路是有用的。养生功法放到课的结束部分,来调整学生的身体状态,让他们回归到自然平和的生活当中,使整个课堂贯穿演、练、打、养,让学生把学习武术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既可以娱乐,又可以养生,何乐而不为呢?

2.2 改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轻松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收,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教师要重点建立自己的威信,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看到老师的闪光点,对老师心悦诚服,才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武术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例如,如果是授新课,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新知识、新技术,可以运用讲解法、示范法、演示法、分解法等等;如果是复习课,目标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技巧,就采用练习法、预防于纠正错误法、游戏法等等。

要注意因材施教,注意个体差异。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包括学生原有武术技能的学习和储备,进行武术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态度等;二是身体素质基础的差别,包括身高、性别、生活状态等引起的身体素质的不同。老师要尽可能考虑到这些差异性,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给予表扬、肯定。

2.3 增强武术师资,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

武术公共课的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目标能否实现,其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加强普通高校武术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武术课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根据存在的问题,除了引进师资,改革应该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继续教育。高校要重视武术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再教育,这是不断提升当前武术教师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发挥高校武术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武术教学更加科学化、更加现代化、更加人性化。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通过考核来促进教师之间的工作交流。这里有几个要考虑的重点因素:一是教案,认真备案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个人有个人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案大家用”是不可取的;二是考试,看教学工作扎实与否,看学生的考试情况,这就是武术与其他科目的区别;三是学生评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老师的教最有发言权;四是科学研究,一方面教师可以总结武术教学中的基本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可以激励老师进行业务素质方面的提升。

进行合理的奖惩。以奖为主,惩为辅,重点在于调动武术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武术公共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推动武术师资队伍的建设。

2.4 挖掘民间资源,突出地方特色

中国武术流派繁多,内涵丰富,据统计有131个拳种[5]分布在全国各地,地方特色显著。各地方高校应该组织武术教师,以统编武术教材为基础,以地方特色拳种为资源,编写有地方特色的武术教材,并在课堂上加以应用,增进学生对地方武术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推动地方特色拳种的传承与发展。

2.5 引导学校重视,改善教学环境

虽然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要想让学校重视,首先要有影响力,其次要有成绩,要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去得到学校的肯定,这就需要武术老师做好前期工作,这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补充武术场地和器材。由于高考不断扩招,大学在校人数不断增加,导致目前高校体育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武术教学场地和器材所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因此为了保障武术教学的质量,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扩充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的教学长期、器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武术课的要求。修建场地、购买器材应建立在学校资金所能接受和承担的基础之上,同时想方设法吸引社会资金和支撑和赞助。

举办比赛,扩大影响力。通过比赛的杠杆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武术这个项目当中来,提高学生对武术的了解认识程度,形成良好的武术氛围。[6]可以举办校园比赛,也可以举办武术邀请赛等等。

3 结语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圣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具有与生俱来的、更为独有的、影响更为深远的引领文化的社会功能。它将文化工作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并将文化工作的成果通过培养的人才而辐射到社会,这种辐射的影响力不可低估。高校选修武术公共课的学生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武术项目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师资质量、突出地方特色、改善教学环境等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势在必行。通过高校武术公共课程的大力开展,将会进一步带动大众武术的发展,将会有力地推动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高校武术教师任重而道远。

[1]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体育与健康教程[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6.

[3]蔡忠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5.

[4]柴士兴,魏胜敏,王凤阳.弘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道德品质修养[J].搏击·武术科学,2005(11):20-22.

[5]张荣时. 第131个拳种——少北拳少北武术拳术概论[J].中华武术,2004(12):52.

[6]文明华,王有基,莫丽娟.从《超级女声》看中国武术商业运作模式 [J].搏击·武术科学,2010(1):17.

On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Wushu Public Course in Colleges

Wang Youji Wang Ai'lin
(P.E.Department of HechiCollege,Yizhou Guangxi546300)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ushu public course in colleges by using literature,investigation,interview,logical reasoning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and focuses on these problems,teaching reform of Wushu public course need to consider several aspects: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s,acting,practice,paired exercise,health preserving,a combination contents to meet students learning desire;various teaching methods,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through the assessment,rewards and punishment,promotes teache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o on.The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urther enhanc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Wushu public course,promotes the sport development in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Wushu in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public course course reform

G85

A

1004—5643(2011)10—0086—03

2011年度河池学院青年科研立项课题子课题,编号:2011B-H008。

1.王有基(1979~),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公共课武术教学方法
中华武术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武术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
高职院校公共课分类分项教学安排的实施与探讨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