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海 (长沙大学 艺术系 湖南长沙 410003)
对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科研队伍建设的思考
曾小海 (长沙大学 艺术系 湖南长沙 410003)
高等学校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之一,它是学校发展强大的基础。音乐专业作为学校一门艺术学科,其科研的发展将必影响到学校科研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点关注。高校音乐专业科研能力与别的学科相比显得“先天不足”,整体科研水平欠缺。其科研工作能否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科研队伍的建设,本文从音乐专业科研队伍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了一些加强音乐专业科研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我们认为:一、提高科研意识;二、明确科研目标和任务;三、提高交流机会和平台;四、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
高校音乐专业;科研;师资队伍;团队精神
“教学立校之基,科研是强校之本”“学科生存靠教学,学科的地位靠科研”。由此可见,高等学校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之一。科研是高校的一项基本的任务,也是高校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它对于提高学术水平,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及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教育评估已是教育主管部门管理高等学校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而评估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衡量指标就是学校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音乐专业是普通高校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科研能力与别的学科相比显得“先天不足”,整体科研水平欠缺,从而造成音乐专业每当面临评估时,科研方面的成果显得尤为缺乏。如何尊重其艺术学科特点,更好地进行音乐科研管理与建设工作,建设一支符合音乐专业特点的科研队伍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前提。因此,科研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音乐专业科研活动的基础,是凝聚科技实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关键。它不仅有利于音乐专业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
正确认识音乐专业自身的科研现状以及如何合理定位,是充分发挥科研在音乐专业中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学科、人才、技术和科研成果优势,确保音乐专业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基础。
音乐专业科研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音乐专业由于实用性较强,有时能带来相对丰厚的经济利益,教师在科研上投入往往低于回报,教师缺乏科研动力,整体科研水平欠缺,科研队伍中缺乏领军人物。二是专业的特殊性,无法象其他学科那样,从科研上对教师科研水平进行比较信服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与考核,教师容易自足与自满,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专业科研师资队伍建设。三是音乐专业科研大多体现在技法或理论总结概括层面,整体科研水平、成就的实用度、社会影响力平均相对较低,也阻碍着音乐专业科研队伍建设和水平的提高。那么,高校音乐专业究竟如何建设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音乐专业教师普遍在主观上比较容易忽视科研工作,教师往往偏重专业技术、技巧的提高,而忽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在科研工作等方面主动性尤为欠缺,教师申报科研课题的积极性不高,科研意识淡薄。从而造成音乐专业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严重滞后于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速度。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员工,提高他们的科研意识。加强音乐专业教师的科研意识,首先要使他们认识到科研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而提高音乐教师科研意识的前提是必须提高广大音乐专业教师的思想认识,以国家有关教育思想和科技思想为指导,来开展学校音乐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还可通过组织各种科研专题学习和科研理论学习活动,使教师找到自己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只有这样,音乐专业的科研工作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提高。
具体来说,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可通过以下两途径来实施。
1.科研意识的提高需要培养教师自主意识,自主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自主意识强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能自己做主、自力更生、自我审查,能很好地控制自我和支配自我,不受别人支配。有了自主意识教师就会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意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把握自身发展方向、自身的控制力、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等能力,才能有科研自主的觉悟,也才能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去支持实践和完成科研活动,更好地发挥进行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参与意识是意识的另一种形式,是指个体把参与各种公共事业作为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将此作为一种自觉地追求。它是高校音乐教师在当代社会应具备的一种现代意识。参与意识常常是参与实践改革的先导,是学科发展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参与就是自身学习和锻炼能力的机会,通过不断参与,既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成果,也能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术科研水平。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教师参与意识的加强必不可少。
“向科研要质量”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音乐专业主动发展有价值的必然选择和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有前进的动力,要明确本专业科研的各项目标,制定详细和细致的科研工作任务。当然,目标和任务应该是科学性、可达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全体科研成员反复研究讨论,对科研工作列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培养其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和科研理念。同时,教师要把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上升到一定水平和高度作为一大重要目标来实施,首先可把课程研究作为研究的内容之一,这个目标实现起来相对要容易,作为站在一线的教师,他们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和评价者,有长久的学科经验、见解以及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积淀,知识储备丰富,又经常面临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并且大多教师努力探索解决这些面临的现实问题。这样在研究课程问题时,他们有话可说,得心应手,更容易出成果。在此基础上,再设立更高的研究目标,新时期下教育有新的要求,教师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科学研究者角色,为完成好这个角色,教师除了传播知识外,更要去探索、研究学科前沿领域,通过科研活动来推动学科发展,这样有助形成浓厚的科研气氛,使科研素质成为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并使科研常规化、习惯化、普及化,从而争取多出优秀人才,多出科研精品的目标和任务。
大部分参与科研的同志并非专业科研人员,都是一线的音乐专业教师,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非常熟悉,容易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一些盲目的现象,导致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的质量不高。因此,“走出去”,广泛吸收各方面的先进的科研工作经验,多参加省内外、国内外的重要学术会议,通过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进一步启发科研人员的学术思维、开阔其视野,提高其的科研素质水平。具体说来,一是组织科研积极分子,请专家来指导,特别对年轻教师的科研活动予以重点培养和指导,开展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的培训和指导。二是多组织参加省级、校级组织的各种教学、科研培训,系统内部也经常进行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一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要教师尽可能多参与其中。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广大教师提供平等竞争的舞台,牢固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通过优质的管理服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精神,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观念,为广大教师营造一个浓厚的学术氛围,创造一个密切配合良好的工作环境。要让有才能的人发挥其作用,激发教师们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为了能让人的积极性得以延续,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绩效管理,人们的工作动力首先是利益的驱动,一定的奖励制度能诱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之为工作的目标而努力,因此如何建立公平有效地激励机制,奖惩制度,是激励的重要方面,使教师向着有利专业的科研方向发展。曾有一位著名企业家说过:领导者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应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地运行,这个人才机制应该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把静态变为动态,把相马变为赛马,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这对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往往强调的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奉献精神、教师的专业精神等。而对师资队伍建设中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建设认识较为缺乏。而团队精神对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的促进作用巨大。尤其是对科研成果的取得的帮助更大。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一个好的团队在能够促进专业、学科快速发展,科研就能上一台阶,反之,起阻碍作用。如何让师资队伍成为一个优秀的具有超强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学队伍。一方面领导在队伍建设方面要有特殊才能与谋略,也就是领导要有一定的管理艺术。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团结合作是保证科研有效进行的基础。领导与普通教师之间在团队组成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领导与教师的职责分工却不一样。一个团队领导带头是关键,领导者的职责就是管理、制定方针等。要把建设一支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作为其首要任务,把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团队精神建设的重点,围绕学科发展与科研工作,设立相应重点岗位支持津贴及奖励政策,对教学质量有保障、能够出成果的学术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提供支持,这样有助于团队的凝聚力。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以身作则,起带头和表率作用。
总之,建设一支符合音乐专业特点的科研队伍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科研意识,认识到科研队伍的建设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利于音乐专业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并且更能顺应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与发展。
[1]冯长春.《中国近代思潮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年10版 第168页
[2]张楚廷.《教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3]郭声健.《音乐教育论》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年版
曾小海(1979-),男,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钢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