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海世博会的陪同口译

2011-08-15 00:45:37郭琳
大家 2011年5期
关键词:世博译员世博会

郭琳

浅谈上海世博会的陪同口译

郭琳

一、引言

为什么上海世博会的口译培训班的开设不断升温,却常有陪同口译紧缺的报道出现?通过了解参加口译培训的学生和资深专业口译译员,发现在高等院校学习的英语人才有很好的语言功底,口语交流没有问题。遗憾的是,大多数的学子只停留在这个水平,缺少陪同口译所需要的专业的技能和技巧,不能妥善处理在陌生语境中的合理的语言切换,在综合技能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口译水平即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时候都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个瓶颈,打破瓶颈才能够实现质的飞跃,世博会组织者要利用这个难得的契机加强口译培训班的培训,培养更多的陪同口译人才。不少翻译公司通过参与世博项目在能力上得到锻炼,业务上得以成长。

二、陪同口译的特点

陪同口译主要指外事联络和外事接待工作中的口译工作,涉及迎送来宾、行程安排、商务访问、旅游接待、礼宾礼仪、会展会务、休闲娱乐、日常生活等等方面的内容。联络陪同译员需要掌握和具备外事接待活动中所需要的口语表达技巧与能力以及接待外宾的礼仪知识,要求能听懂各种外事联络交际场合中的英语会话,能够准确译出原语中的内容,达到外事接待活动时英汉双向口译所需的普通交替传译水平。

陪同口译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里场合不像会议口译那么正式,一次的口译段落不会像会议口译那么长,往往是单句或几句话而已。联络陪同译员往往需要陪同外宾参与各种活动,身份往往兼任接待员、导游员等等多重身份,在会谈场合还要能够应付正式的口译工作。

陪同口译更像是与外宾之间的口语交流,往往与外宾间的直接口语交流占联络陪同口译的很大部分,所以流利的日常口语会话能力对联络陪同译员而言大有裨益。因为相对不那么正式,陪同译员具有遇到不懂或听不明白时几乎随时可以向双方请教的便利,但是同时要面临交流话题面广、不确定性强,需要译员在具有流畅的双语表达能力之外,具备广搏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要格外重视中西文化差异,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不同造成的不必要的误会。大多数工作时间里不具备记笔记的条件,无笔记记忆训练尤其重要。要养成听完就记到脑子里、随时准备翻译的习惯。工作场合变化频繁,劳碌奔波,需要译员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

三、世博会翻译培训公司要加强陪同口译员的培训

作为世界各国、各民族跨文化对话的历史性盛会,上海世博会是我国历史上中国社会第一次全面、立体式、长时间与国际社会的“零距离”沟通与接触,是让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佳机遇,它同时也为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作为上海世博会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英语而言,这就要求英语口译人员能够拥有广阔的视野,对一些口译工作的复杂背景有一定了解,并具有深厚扎实的语言功底、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得体的交际能力。

译员在译前做好精心准备,其中包括充分了解相关翻译的性质、内容、目的、谈话双方的级别、国别、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等等,也都非常重要。因为这些信息都有可能在翻译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理解翻译的内容和捕捉翻译的信息特点有独到的帮助,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准确、完美、忠实地表达口译传播内容,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译员要随时充电,随时更新世博知识,必须在口译团队内部创建浓厚的学习气氛,译员们要相互切磋,交流心得,一些词汇的翻译就会找到比较规范的译法,各种不同的译法也会得到统一。

例如,上海世博会最吸引眼球的建筑当数中国国家馆,被媒体形容为“神秘中国红,壮美东方冠”。有的口译员将“中国红”译作“Chinese red”,有些译员认为此译法尚可推敲,因为形容词Chinese的意思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或“中式的”,这样译会使人误以为“中国红”是一种特殊的红色,或类似“苏丹红”的某种化工原料。其实,这里的“中国红”指的是中国人喜爱的大红色“bright red”,在中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象征意义,甚至可以象征中国,因而被称为“中国红”。中国国家馆选择红色也是表达了这层象征意义。译员不妨将其解释性地译为“red, the symbolic color of China”。又例如,世博会规划文件经常出现“街区”的概念,译员对这种“街区”缺乏感性认识,常常错将其理解成“quarter”,而只有到世博园区工地参观后或与世博局工作人员沟通后才意识到街区本来很简单,翻译为“block”即可。

四、陪同口译员要加强世博会知识

世博会组织者及其翻译服务商组成的翻译培训公司要加强陪同口译人员的上海世博基本知识的培训。

第一,办博知识的充电问题。译员们普遍对世博会知识缺乏了解。译员对世博会基本知识不了解、不熟悉是很难准确、达意地完成翻译任务。例如,译员要熟记2010上海世博会会徽的介绍: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第二,世博会业务本身过于复杂。世博会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就要对任何现有的规则、秩序提出挑战。对如此复杂的智力劳动的语言表述,特别是转换成非母语的外语需要扎实的专业和语言功底。就世博会而言,每一届都有不同的主题,前后不能重复。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也是世博会150多年历史上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这次世博会对陪同口译工作来说无疑又是全新领域,而大量规划、建筑、土地、环保、城市建设领域的专业词汇就成为本届世博会语言方面的一个重要特色,所以口译人员要重视建筑、工程、环保等学科知识,加强口译的严谨性。

比如在介绍世博的“一轴四馆”是上海世博会世博园区内主要建筑物,将得到永久保留。“一轴四馆“所指的建筑是:世博轴、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演艺中心。世博轴是浦东世博园区的主轴线,从空中平台和地下联通上述四大世博重要建筑。世博轴还与高架步道连通,是园区内的交通枢纽,参观者进入浦东园区后可由此通达不同的场馆。

上海世博会专门设计了三种形式以便参展方进行世博会主题诠释,即展馆建设的物理展示形态、论坛的头脑风暴和文艺演出活动。从展馆翻译方面看,各个国家的展馆形态不一,异彩纷呈,还匠心别具。陪同口译译员要介绍 2010世博会主题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涉及城市人、城市生命、城市星球,以及足迹、梦想五个概念领域,所以相对应设立了五个主题馆。其中“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和“城市星球馆”三个主题馆位于浦东,使用新建展馆; “城市文明馆”和“城市未来馆”位于浦西使用工业遗产建筑改造成展馆。

比如中国馆展出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绘北宋首都汴京的城市风光长卷,根据统计,画中总共有各色人物1659个,动物209只,比四大名著中任何一部所描画的人物都要多。如果陪同口译要像外国游客介绍中国馆的这个镇馆之宝,应该怎样描述呢?首先,“清明上河图”的名称翻译就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然而也大同小异,如:“Riverside Scene dur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The Qingming Festival by the Riverside”等,对于这里的“Qingming Festival”,还是要做一点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一下清明节的性质,“tombs weeping day”。

五、结语

作为世界各国、各民族跨文化对话的历史性盛会,上海世博会为陪同口译的培训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英语学习者应该结合自身的水平和欠缺参加适当的培训或者通过其它的有效途径实现自身的突破和飞跃性发展。陪同口译员要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这一难得的机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口译水平。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郭琳:英语硕士,河池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口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世博译员世博会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2:58
十年磨剑,世博再出发
上海工运(2020年8期)2020-12-14 03:11:48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口译中的“陷阱”
英语学习(2017年3期)2017-04-10 23:21:37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外文研究(2016年3期)2016-03-17 12:41:05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天中学刊(2015年4期)2015-08-15 00:51:01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喜游世博会
中国火炬(2010年8期)2010-07-25 11:34:30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
中国火炬(2010年11期)2010-07-24 14:40:05
世博会历史
制冷技术(2010年1期)2010-02-15 14: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