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莲 韩林芳 陈惠刚
和谐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程玉莲 韩林芳 陈惠刚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一种长期而稳定的理解、信任、关爱的状态,是师生之间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求同存异,追求平等、民主基础上的和睦、协调。它能营造出愉悦、温暖、充满爱的教育氛围。它建立在师生双方接触、了解、信任的基础上,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形成自主个性和主体人格。另一方面,和谐师生关系中的平等,让学生能消解心中的不安、提防、羞涩乃至恐惧,使自己敞开心灵积极投入到表达、坦露、交流、批判、乃至自省的求知活动中,因此,和谐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和谐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中介基础之上的“参与——合作”关系,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师生共享知识、精神、智慧和意义的过程。在这种民主关系中,教师把教育看成是双方协调参与的活动,教师抛弃权威统治的意识与作风,尊重学生的各种权利,既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管理者,又把自己当成学习群体中的一员,只不过自己在这个群体中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在平等中充分体验到教育生活的责任、情趣与尊严,使师生双方能像“大鱼前游、小鱼从游”那般,自由而和谐地遨游在校园文化之水中,让学生在充满爱意而又具有秩序尊严的教育氛围中不断获得发展。教师也能更好地感知学生、贴近学生,用理性、规律来呼唤学生,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积极发挥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去学,即我要学;另一种是被动地学,即要我学。和谐师生状态下,教师态度和蔼,表情亲切,语调温和;学生情绪高涨,态度认真,精力集中,把教师对他们的热爱和尊重,化为学习上的一股动力,能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意见,及时地反馈给教师。此外,师生之间还会由于有感情基础而产生共鸣效果,整个教学气氛就出现活跃、轻松和愉快的局面,良好的气氛所激发的是积极、热情、认真、自信的心理状态与轻松、愉悦、舒畅、欢快的心境和情绪。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而不是逆向心理。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这个过程增加了活力。
(一)充分利用诱因要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
和谐师生关系中教师会以乐引学,寻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心理倾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呈现一些“新、奇、特、异”的东西给学生,这些东西对每个人都有诱惑力,它可以使人主动地、自觉地去观察,去注意,去探索,并引发人的奇思妙想,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抓住问题的特征,便于记忆和理解。
(二)充分利用学习动机要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
在教学中,把学生的美好愿望和教育目标有机联系起来,避免空洞的政治说教;把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未来联系起来;把学习的问题与解决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促使学生保持一种长期的可持续的目的动机。
(一)会学的水平取决于爱学的程度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存在选择求知的倾向,即感兴趣的知识就会主动去学,否则就会被动甚至拒斥;或者现在与将来迫切需要的知识会主动地学;或者自己喜爱乃至崇拜的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更乐意接受,而且学而不厌。因此和谐的师生氛围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会学建立在善学的基础上
在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结构等方面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质量。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抓本质,课程设置的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用思维的方式,变换求解的方式,找回问题之间的相联的关系。再次是让学生学会探规律。课程是把知识生活化、知识应用化。教学中要善于把握知识与生活的切入点,使学生用生活经验去消化、理解知识的重难点,最后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
(三)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表现为学生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是自主式学习的终极目标。和谐师生关系中,教师把如何教的思路转向了学生如何学的思路上,把着眼点放在学法指导上,全力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设置学习情境就是把知识和问题通过情景的艺术渲染呈现给学生,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欲望。把原来的“讲堂”变成“学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活动,增强对材料的真实感,调动学生“形真”的激情。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下进行,是在没有方圆,又近似方圆的气氛中活动,从而激起学生主观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在观念上敢创新,在行为上能创新,在方法上会创新。
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交流,共享知识、智慧、精神,共同把握生活、面向人生和未来的伙伴关系。和谐师生关系中,教师脱离了传统教师角色的束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从学生发展着眼,一切从学生发展着手,充分相信学生,诚心尊重学生,实现学生自主自为。
(一)充分相信学生
教师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不是停留在表层上,而是付诸行动。在思想上承认学生的存在,承认学生存在的价值,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主体作用,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他们经过努力都会取得成功;在操作上敢于放手,相信学生能行,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有强烈的“学生意识”,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说,把他们真正当作教育的主人,教学的主宰,教师的伙伴。
(二)诚心尊重学生
和谐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它使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它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任何情况下都不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3],使学生能以与教师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独立合理的见解,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错误的过程也是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妄贴标签,留给学生改正的机会,相信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在教学中以表扬称赞为主,多给他们激励鼓舞。时常激励学生,就会使他们产生良好的自我概念,拥有良好自我概念的人对自身的能力、天赋将充满信心,这种自信感的建立,会使学生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在一个青年人成群的校园里,各种不同性格、不同教养、不同追求、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在各个专业,不同班级学习生活,教师应该了解他们,“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是师生和睦共处,教学相长的真谛。正如《中庸》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为大也”。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愉悦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曹建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J].上海教育,2004.10.
[2]刘述礼,黄延复.梅贻琦教育著作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本文系:张家口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之一(编号:082704)。(程玉莲:河北省张家口教育学院护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基础护理学教学和教学研究。韩林芳: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及临床带教。陈惠刚:河北省张家口教育学院护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科护理学教学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