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德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 黄岩 318020)
高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五字教学法”研究*
何昌德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 黄岩 318020)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涉及面较宽、实践性较强、术语及定义科学严谨,且相关标准不断更新,初学者不好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厌学情绪更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本文提出了“五字教学法”教学模式,通过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场所的改革,建立以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自顶向下的课程内容,改革考核方式,增加教学目标的职业技能性,可使高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进一步实现有效教学。
高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五字教学法;有效教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和机电结合类专业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是联系设计系列和工艺系列课程的纽带,也是架设在基础课、实训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技能。本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在图纸上标注的一些国家标准规定,而且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普通量具和专用量具,具备看图、识图、绘图、设计图纸及检测机械产品的能力。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按性质可分为几何精度设计和检测两大部分,由互换性原理、典型零件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及尺寸链等知识点组成。课程的特点是“四多一广”,即名词术语多,标准项目多,抽象概念多,符号代码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枯燥,普遍反映听不懂或不理解,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习本课程的用途,再加上学生没有专业生产知识和经验,所以教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有效教学。
“五字教学法”,即“引——议——做——悟——评”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高职学生基础知识与实践经验缺乏、理解能力差但动手能力强的状况,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指导思想,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以达到有效教学。
本课程的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在国内各高校少有创新 当前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沿袭“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都以传授知识和训练动作技能为主,往往喜欢套用书本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法,普遍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及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不仅生硬、呆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而且教学效果不理想;忽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行动学习在人职业发展中的价值,学生普遍地被动学习,难以系统地获得经验并最终形成实践能力。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建立。
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情境及工作过程不十分适应 传统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有弱化实践教学的倾向,对实践教学的强化和改革造成了一定的阻力,难以满足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为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加强实践教学,必须对专业教学的诸多方面进行长期的实践探索,建立新的教学制度,采取相应配套措施,特别要注意构建新的教学过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教学环境问题 当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基本上沿袭了学科式课堂的情形,没有打造真实的工作环境,难以让学生了解整个工作过程。
实践教学问题 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取先理论课后实践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局限于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层次上,没有对课程进行整体化设计。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运行进入了以过程为导向的综合化运作时代,对人才的技能素质提出了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要求。在实训基地建设上,目前各高职院校还存在盲目追求设备高端化、与课程建设脱节等问题,许多先进的设备缺乏相应的课程支持,难以发挥最佳效益。
总之,传统的职业教育由于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有可能把人培养成工具或残缺不全的人(一部分人只会动脑不会动手,另一部分人只会动手不会动脑)。只有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融合,行动、认知与情感统一,个体人格发展与职业发展相协调,实现了科学世界向工作世界的回归,个体才能成长为能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五字教学法”的名词解释
“引”——任务引领、引起兴趣、引导学习。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开发出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任务来引领学习目标,并利用企业的实际产品通过模仿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愿学习、乐于学习。
“议”——学生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主动学习所需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之间讨论,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以小组形式分组讨论完成本任务所需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与教师一起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要求。
“做”——拆装、检测、查表、设计等。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对机械产品的拆装、检测、查表、设计等,增加实践锻炼机会和工作经验,培养能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有效教学要求。
“悟”——感悟、体会、反思和创新,指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某个目标并获得完美的结果,对某些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整体化感悟和创新;还包括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对自己小组的任务完成过程进行反思,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完成本次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增加工作经验和学习经验。
“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及结果考评。对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引导调控作用。教师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评价,并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情况,给出总体评价和改善意见。
总之,实行“五字教学法”,能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并建立职业认同感;能促进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既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又遵循技术与社会规范;能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相统一,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更新高职教学理念是实施“五字教学法”的前提
“五字教学法”是工学一体化教学理念的细化和延伸,突破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常规教学理念。如本课程的前五章内容都是理论性内容,主要讲述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而后五章主要讲述前面理论性内容的实际应用,分别是量规、轴承、键、螺纹和齿轮。实施“五字教学法”,就是把这五个方面的实际应用内容分解为五个典型工作任务,并配套来自企业的真实产品零件,让学生对机械零件一边操作一边学习,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引导和点评。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可互相讨论,互相评价。这样,学生学习有目标,教师教学有实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真正实现“引、议、做、悟、评”的统一。
(三)建立以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自顶向下的课程内容是实施“五字教学法”的基础
实行“五字教学法”,关键是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探索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自顶向下的课程内容,由传统的课本内容(概念——理论分析——实际应用)自顶向下(实际应用——理论分析——概念)转变。还应通过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根据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优化,讲授那些对行动至关重要的应用性知识,按照职业成长规律编排教学内容。例如,减速器是机械行业最普及的一种机器,其内部包括了齿轮、轴承、键、螺纹等互换性课程中的所有内容。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拆装减速器作为典型的工作任务,驱动学生自愿学习减速器内部零件的工作原理、几何精度、工量具的使用以及操作规范等,如图1所示。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都按照企业真实的工作要求,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图1 自顶向下课程内容结构图
(四)工学一体化教学场所是实施“五字教学法”的硬件保障
实施“五字教学法”的硬件保障是工学一体化的教学场所,它是实现课程目标和师生进行职业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职业教育只有基于真实的工作场景及真实的产品零件,营造真实的岗位工作氛围,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更主动。工学一体化教学场所主要应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生按小组就座,以小组作业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决定学习进度,不一定在相同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3)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更为融洽的伙伴式关系。(4)学生可以和教师一样在教室里活动,具有更多的活动空间。
相应地,实施“五字教学法”的软件保障是“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方面,应聘请企业的工程师、专家参与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年轻教师培养,每年应派遣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挂职锻炼。
(五)改革考核方式,增加教学目标的职业技能性
“五字教学法”要求改革考试制度,要求传统的应知考试转变为促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应会考试,并实现由注重单人成绩向注重小组成绩转变。考核内容应结合企业所需的最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应涉及该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和基础能力。相应地,还须改革考试方法,要将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将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现场抽题、现场操作、现场评分,突出课程的技能培养特色。
为提高《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提出了“五字教学法”。该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以企业的真实产品为工作任务作为引领对象,开发出以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自顶向下的课程新体系,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从传授知识的“讲授型”向传授技能的“教练型”转变;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支配—从属关系,力求在教学过程中使师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互相接受和理解,由此产生和谐、积极并充满活力的学习气氛。该教学模式也使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可使学生在没有教师的直接帮助的条件下,围绕已明确的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独立学习起咨询、辅导及点评作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做到“引、议、做、悟、评”的统一,真正实现“教学做评合一”。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与特征[J].现代大学教育,2007,(1).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7-39.
[3]赵菊珊.大学有效教学及大学管理的理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4]王鉴,申群英.近十年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研究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8,(10).
[5]杨斌久.“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机械制造实训,2009,(6).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
□有话职说
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
G712
A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章编号:1
1672-5727(2011)12-0098-02
何昌德(1967—),男,浙江临海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汽车及摩托车发动机研发。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五字教学法”研究》(项目编号:ZC201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