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陈芳(深圳技师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45)
运用“排名分”对学生评教结果进行修正的研究
文平陈芳
(深圳技师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45)
学生评教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可行、可靠、直接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学生评教结果普遍偏高,数据过于集中、拉不开差距的缺陷,运用“课程评分+排名分”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排名分;学生评教;结果;修正;方法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现实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效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生评教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可行、可靠、最直接的方式在国内外许多学校中广泛运用。
尽管学生评教作为教师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得到了普遍重视,但其结果的真实性并未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不少教师对评教结果的真实性、代表性持怀疑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评教结果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无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由于受到知识面与评价能力的限制,以及评价态度甚至是感情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缺乏系统、客观的认识,无法准确把握评价标准和评价尺度,很难做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导致出现了学生评教分数普遍偏高,数据过于集中、拉不开差距的现象。单纯依靠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得出的“课程评分”,已无法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对学生评教思想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多年组织学生评教工作的实践,提出了运用排名分对学生评教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
虽然学生难以运用评价指标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较容易给出一个整体的评价,即所谓的印象分。排名分正是基于这一假设。
排名分是指由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价,直接给出排名,再运用以下计算方法将排名转换成一个分值,经过算术平均后,得出教师排名分。
教师排名分获取方法 在每学期期末(或所有课程结束时)开展学生评教工作,以学生为个体,通过学生对本学期所有任课教师进行排名来获取教师的排名分值。教师某门课程排名分值为该门课程所有学生对他进行排名得分之平均值。
任课教师基准数的确定 由于学校类型不同以及学生的专业、年级有差异,每个学生在不同学期所修课程门数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即使是同一班级、同一专业学生,其修读课程门数和相应任课教师数也不同,因此,需先确定任课教师基准数。同一所学校的任课教师基准数应统一,可采用将全校所有学生任课教师数的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的方式计算。本文以5名任课教师为例。
排名最高分及最低分 先设定 “基准最高排名分”Fmax和“基准最低排名分”Fmin。一般基准最高排名分取100分,基准最低排名分取60分。当任课教师数k大于或等于5人时,最高排名分F'max和最低排名分F'min就是基准最高排名分Fmax和基准最低排名分Fmin;当任课教师数k小于5人时,最高排名分和最低排名分需根据以下公式①和②进行调整;当教师数k=1时,最高排名分和最低排名分相等,即
最高排名分为:
最低排名分为:
单个学生评价的教师排名分计算公式 基本原则是:最高排名分为Fmax或F'max,最低排名分为Fmin或F'min,中间等分计算。1.等于或多于5名任课教师(k≥5)时,排名分计算公式为:×(i-1),其中:Fi为排名分;k为任课教师数;i为排名。2.多于1名但少于5名任课教师(1<k<5)时,最高排名分和最低排名分要根据公式①和②,对基准最高分Fmax和基准最低分F'max进行调整,中间等分计算:,其中:Fi为排名分;k为学生评教的教师人数;i为排名。3.只有一名任课教师(k=1)时,其排名分为根据以上公式,假设基准最高排名分为100分,基准最低排名分为60分,则等于或少于五名教师的情况下,具体排名得分如表1所示。
表1 等于或少于五名教师排名得分表
单门课程的教师排名分 以上计算的是单个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排名分。单门课程的教师排名分则通过将该门课程所有学生对该教师的排名分进行平均而得。
课程评分与排名分加权平均得出学生评教分,即将课程评分与排名分按一定比例(如按70%:30%)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学生评教综合分。
在教师评价工作实践中,由于受到评价指标设计、理解和把握的不同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根据评价指标进行精确评价给出的评价结果,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和达到预期效果。运用模糊判断的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排名),通过以上公式将其折算成相应的排名分,再结合精确评价得出综合评价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评价效果,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该方法经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检验,效果良好。学生评教结果基本呈正态分布,较好地解决了学生评教中数据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的问题。运用排名分有效地实现了对学生评教结果的修正与调整,该方法可广泛运用到对教学评价、人力资源评价、项目评价、成果评价及其他评价(评审)中,实现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主客观评价相结合,保证评价(评审)结果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同时也便于操作。
[1]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别敦荣,孟凡.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3]虞浩臣,商弘,宋伟华.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9).
[4]商弘,章飞军.我国学生评教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甘肃科技,2009,(1).
[5]邓菊香,姚得民.消除教师抵触学生评教心理的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4,(1).
[6]王树洲.试论学生评教的效度与信度[J].文教资料,2011,(2).
[7]徐菊梅.关于高校学生评教的困惑与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5,(7).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
G712
A
1672-5727(2011)08-0055-02
文平(1967—),男,湖南长沙人,深圳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