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莉梅
高莉梅: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医学上简称为“慢阻肺”,是由于患者气流受限,不能完全逆转而形成的疾病。该病多见于老年人,由于其具有反复发作和逐渐加重的特征,如呼吸肌发生功能障碍、营养不良、能量代谢异常,以及心理障碍等症状[1]。这些症状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改善慢阻肺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切实提高患者治疗生存率,是医学上的重大难题和任务。患者在行正确的治疗后,其护理干预发挥着重大的、不可忽略的作用[2]。本研究在对慢阻肺患者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的慢阻肺患者95例,男47例,女48例。年龄39岁~75岁,平均58.9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36例,肺气肿21例,支气管哮喘19例和肺心病19例。入院检查PaO2(5.96±1.35)kPa,PaO2(8.01 ±0.75)kPa。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 5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特征,肺功能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COPD患者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COPD易反复发病,易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产生恐惧和焦虑等心理。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护理方案,并及时严格开展护理工作。使患者对治疗过程充满信心和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安排和治疗,以及整个护理流程。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态度要柔和、亲切,使患者看到希望,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慢阻肺病的发作频率,减少重新入院的次数。针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则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视患者的状态,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及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必要时请专科医师进行会诊,并给予相应药物的治疗。
1.2.2 康复护理 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发病频次,降低患者住院频率,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COPD患者的慢阻肺急性期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应立即开展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1)缩唇呼吸。护理人员在患者面前悬挂一张白纸,距离约30 cm,嘱患者在呼气时,做到嘴唇收缩,保持吹口哨样,逐渐放慢呼气的速度,要求患者在不吃力情况下,能够吹动白纸。此训练每日3次,每次30 min,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增加患者的潮气量。(2)主动呼气。患者在呼气时尽量主动地收缩腹部的肌肉,使膈肌升高,胸廓下降,同时尽量延长呼气的时间,使呼气过程更加充分。然后,放松肌肉,轻轻吸气。此方法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呼吸气量。(3)腹式呼吸。患者上身肌群保持放松,做深呼吸。在呼气时,尽量使腹部下陷,或者他人帮助用手加压,使腹部下陷,吸气时则尽量使腹部鼓起。此训练要求每日3次,每次保持约30 min。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增加患者的膈肌活动和肺通气量。(4)呼吸体操及有氧体操。护理人员教患者进行扩胸运动、下蹲等呼吸体操。同时鼓励患者进行有氧体操训练,如上下楼梯、慢跑等。有氧体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加体力,但在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
1.3 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肺功能改善、日常活动情况和平均住院时间。日常活动的质量评价应用SGRQ量表进行评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社交活动、抑郁&焦虑和平均住院时间几项。评分分为1、2、3、4四个等级,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α=0.05。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经过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在治疗后PaO2明显上升,PaCO2水平则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有显著改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 ( ± s,kPa)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 ( ± s,kPa)
组别 例数 PaO2 PaCO2<0.05 <0.05实验组对照组t值P 50 8.10 ±1.01 6.02 ±0.45 45 6.94 ±1.21 7.14 ±0.48 5.09 11.74值
2.2 两组患者SGRQ评分与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日常活动质量,如日常活动、社交活动、抑郁和焦虑等方面均显著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干预后两组患者SGRQ评分与住院时间比较 (±s)
表2 干预后两组患者SGRQ评分与住院时间比较 (±s)
组别 例数 日常生活(分) 社交活动(分) 抑郁和焦虑(分) 平均住院时间(d)<0.05 <0.05 <0.05 <0.05实验组对照组t值P 50 1.82 ±0.54 1.51 ±0.32 1.01 ±0.21 9.51 ±0.42 45 2.89 ±0.45 3.12 ±0.28 2.82 ±0.18 17.02 ±0.52 10.43 25.97 44.86 77.77值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日益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对于慢阻肺的治疗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方法,因此如果能够从护理干预角度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该疾病的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则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3]。
护理干预中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有助于减缓患者的并发症,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4]。此外,消除COP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则有利于改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因此,护理人员要全面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此外,还应该提倡对患者在恢复期间的有氧体操训练等,这些均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使患者PaO2上升,PaCO2下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加强对COPD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1]许建英主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3.
[2]吴永胜.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1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6):548.
[3]王 红,杨爱春.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2007,3(1):69 -71.
[4]陶秀健,高庆军,张 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3):284.
[5]傅 华,段广才,黄国伟,等.预防医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