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振娟,李孟丽,段惠峰,张伟红
护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医疗救治体系中承担着大量重要的工作。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影响到护士的心理健康[1,2]。因此,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保障护理工作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关于改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心理行为干预手段,探讨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体验对护士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1.1 对象 在医院护理部的支持下,通过自愿报名方式招募取得执业资格的女性护士;经向知情者确认以往从未患过各类精神障碍;无严重躯体疾病如心、肝、肾等疾患及内分泌疾病;无颅脑外伤史,无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共89名报名参加,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干预组45人,年龄17~31 岁,平均(22.8±4.4)岁;受教育年限 12~19 年,平均(14.4±2.1)年;工作时间 1~11 年,平均(3.7±1.9)年。 对照组44 人,年龄 17~32 岁,平均(23.2±4.5)岁;受教育年限 12~18年,平均(14.1±2.3)年;工作时间 1~12 年,平均(3.9±2.2)年。
两组年龄、受教育年限、工作时间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受检者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工具
1.2.1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3]共90个项目,分为9个因子及综合心理健康症状。每个项目分5级计分,1表示“从无”-5表示“严重”,各因子得分越高表示心理问题症状越多。
1.2.2 牛津幸福感问卷(Oxford Happiness Inventory,OHI)[4]
共29个项目,采用0~3点评分,29个项目的总分即为个人的总体幸福感分数,分数越高表示个人的总体幸福感越强。
1.2.3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3]共20个项目,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各10个项目。积极应对分数越高表示越倾向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分数越高表示越倾向于消极应对。
1.2.4 自我接纳问卷(Self-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3]
共16个项目,4级计分,用来测量被试对自我接纳的程度,分为自我接纳因子和自我评价因子,两因子评分之和作为量表总分,总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被试自我接纳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1.3 方法 干预组进行为期6周的积极情绪方面的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心理行为干预:研究者向受试者介绍积极情绪的有关知识,介绍机体的正常心理反应过程及自我调节机制,并介绍几种简单心理调节方法,指导受试者掌握调剂情绪的基本方法,帮助识别异常心理反应及该寻求何种解决方式,强调团体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随后,在研究者指导下,受试者每周参加2次集体活动,1 h/次。活动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分享近几天来与快乐、满意、自豪、感恩、希望等积极情绪相关的事件和内心感受,讨论如何能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每次活动均随机分为4个小组,各小组临时选定主持者,研究者不参与活动。
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SCL-90、OHI、TCSQ、SAQ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2次测试,获得相应的测量数据。45名受试者有2人因故中途退出,2人干预后未能完成量表测评,1人不明原因退出测量,共40人参加了全部心理行为干预并完成2次测评。对照组44人中有2人因故未能完成第2次量表测评,共42人完成2次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检验。检验水准均设定为ɑ=0.05,双侧检验。
干预组干预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及精神病性因子分较干预前低(均P<0.05或0.01),幸福感、积极应对、自我接纳得分高于干预前(均P<0.05),其余各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照组各量表得分干预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各量表评分(±s)
表1 干预前后两组各量表评分(±s)
项目 干预组(n=41) 对照组(n=42)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SCL-90躯体化 1.68±0.37 1.42±0.41* 1.69±0.40 1.66±0.39强迫 1.52±0.54 1.39±0.51 1.52±0.54 1.39±0.51人际关系敏感 2.03±0.56 1.65±0.43** 1.97±0.55 1.96±0.53抑郁 1.60±0.52 1.51±0.48 1.62±0.51 1.59±0.49焦虑 1.96±0.54 1.52±0.43** 1.97±0.57 1.99±0.56敌对 1.63±0.31 1.50±0.57 1.62±0.35 1.62±0.37恐怖 1.43±0.42 1.33±0.47 1.41±0.41 1.43±0.45偏执 1.44±0.46 1.35±0.50 1.43±0.42 1.45±0.47精神病 1.44±0.35 1.16±0.33* 1.42±0.38 1.36±0.37 OHI 37.9±9.7 43.1±8.9* 38.4±10.2 38.9±9.4 TCSQ积极应对 33.1±5.1 36.8±5.2* 33.7±5.2 34.1±4.8消极应对 27.6±5.2 26.4±5.6 26.9±5.5 27.0±6.1 SAQ 35.3±6.1 39.8±6.4* 35.5±5.9 36.1±5.8
积极情绪是指与个体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伴随愉悦主观体验的情绪。Stalikas等[5]认为,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起到一种“促发”的作用。Fredrickson[6]提出的“积极情绪的拓展-建 设 理 论 ”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positive emotions)认为,积极情绪可以扩展个体瞬间思维活动序列,帮助个体建设持久的个人资源,如身体的灵活性、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这些资源和技能为个体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环境做好了准备,以应对可能的不利状况和负性情绪状态[7-9]。
本文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改善积极情绪体验,护士的SCL-90得分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降低,精神病性症状明显减少,而幸福感提升,积极应对因子分、自我接纳分增加。王振宏等[10]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对大学生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和幸福感、应对因子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均支持Fredrickson等[6,7]提出的“积极情绪的拓展-建设理论”的观点。
应对是人们持续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和过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有意识地加强对护士的认知辅导,矫正其不良应对方式,掌握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完成自我客观化的关键条件之一,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健康离不开自我接纳[11]。通过干预,干预组护士的特质性应对方式和自我接纳程度有了显著性提高。不同的应对方式以及不同的自我接纳程度都可能为不同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归因条件,因而,引导护士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悦纳自己,提高自我评价水平,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本研究设计通过心理行为干预,针对性提高护士的积极情绪体验,来检验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周期较短,对于积极情绪体验对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跟踪随访。
[1]徐 征,孙宏玉.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0):30-33.
[2]任泽娟,李 林,胡娅丽.对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1-13.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特刊:118-121,36-37,186-187.
[4]Carr A.积极心理学[M].郑雪,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9-10.
[5]Stalikas A,Fitzpatrick M.Positive emotions in psychotherapy 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New kid on the block?[J].J Psychother Integrat,2008,18(2):155-166.
[6]Fredrickson B.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Am Psychol,2001,56(3):218-226.
[7]Fredrickson B,Cohn M,Coffey K,et al.Open hearts build lives:positive emotions,induced through 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build consequential personal resources[J].J Pers So Psychol,2008,95(5):1045-1062.
[8]Fredrickson B.The value of positive emotions[J].American Scientist,2003,91:330-335.
[9]Tugade M,Fredrickson B,Barrett L,et al.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positive emotions granularity:examining the benefits of positive emotions on coping and health[J].J Pers,2004,12:1161-1190.
[10]王振宏,王 永,王克静,等.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9):716-717.
[11]何昭红,梁永锋,周建波.团体咨询提高贫困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7):847-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