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超
肝硬化腹水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众多原因,这些患者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导致低钠血症,其发生率为45.9~57.0%[1];长期低钠血症是预后不良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低钠血症可以导致脑水肿发生,加重患者病情,加重或诱发肝性脑病出现。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限水限钠,利尿,放腹水,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能够提高对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诊治,我们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本组病例选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9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2.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肝硬化腹水患者全国标准,低钠血症为血清钠<135mmol/L[2]。肝硬化病程最长10年,最短3个月,平均2.6年。肝炎后肝硬化54例,酒精性肝硬化30例,胆汁性肝硬化19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
根据血钠检测水平分为:血清钠检测值131~135mmol/L为轻度低钠血症18例,血清钠检测值120~130mmol/L为中度低钠血症70例,血清钠检测值<120mmol/L为重度低钠血症10例。
对本组病例一旦明确诊断后进行积极的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疾病,采取促肝细胞生长素、保肝、补充维生素、应用白蛋白氯化钾等。据低钠血症的诱因、程度分别予以相应处理。轻度低钠血症稀释性子限水,不限制钠盐的摄入;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每天给予静脉补充钠盐(3%氯化钠溶液)5~12g,每天检测血钠浓度;老年患者尤其合并心脏病者减慢高渗盐静点速度。
经积极综合及补充钠盐治疗轻度低钠血症18例,均得到纠正;中度、重度低钠血症80例,71例得到纠正,9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肝性脑病3例、上消化到大出4例、心功能不全1例、肝肾综合征1例。具体临床结果见表1。
表1 临床结果[例(%)]
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腹水发生低钠血症,主要原因有:大量使用利尿剂,呕吐、腹泻、反复抽放腹水致血钠丢失;肝硬化腹水患者进食少,限钠饮食导致钠摄入少引起低血钠[3];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外渗导致低钠血症;肝功能减退至内分泌紊乱,肝脏对雌激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灭活障碍,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水平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水潴留多于钠潴留,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4]。
针对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治疗,以往的观念认为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是由于体内水的潴留明显超过钠的潴留所引起的水肿,常常采用严格的对患者限制水的摄入和限制钠的摄入,想以此起到减轻患者的钠水潴留,产生自发性利尿,但临床实践中发现盲目限钠治疗,效果不佳。肝硬化腹水病人由于机体过低的血钠浓度,临床上应用的利尿剂大部分利尿作用,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达到排钠和利尿作用,由于低血钠,肾小管液内钠浓度降低,不能产生较大的渗透压,不能够带走水分,明显降低利尿药物的利尿作用[5],随限钠时间延长加重低血钠,使腹水消退时间延长。进行对疾病评估后进行积极的补充钠,纠正低钠血症,可以有效的改善促进利尿剂的利尿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通过提高血钠,能够改善纠正细胞外形成的低渗状态,可以使细胞内水分由于渗透压的改变,由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有效循环血容量,使尿量增加,腹水消退加快。纠正低钠血症对肝硬化患者预后非常重要。
肝硬化腹水合并轻度低钠血症,应在利尿、限制水入量同时不限制钠盐摄入,合并中度、重度低钠血症时,应严格控制液体入量,积极补充钠[6]。总之,通过对本组病例进行观察,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应密切观察,防止避免低钠血症发生,对发生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积极应用钠盐,纠正低钠血症,促进疾病康复。
[1]周永兴.现代肝硬化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92-286.
[2]曹莉,孙会春.54例肝炎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27(3):76.
[3]姜雁,王前进,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40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1):40-41.
[4]李朝辉,武焕.弟肝硬化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8):62.
[5]李艳春.肝硬化腹水不限钠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11):1012.
[6]毕玲爱,纪墙志.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的治疗[J].临床荟萃,2008,13(16):73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