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颖芳 张丽萍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由生育能力旺盛到逐渐衰退的一段时间,即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停止的阶段[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是因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发的异常子宫出血,不伴有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围绝经期功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最常见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多或时间长,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围绝经期功血多发生于45~55岁,主要治疗原则是药物止血、促进绝经。西医治疗主要采取刮宫、性激素、宫缩剂、止血药止血以及调整周期等方法,但疗效不稳固,严重者行子宫切除术。
本次临床观察选取我院150例病例,随机分组,观察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自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5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全部病例符合西医《妇科疾病诊断标准》[2]的围绝经期功血的诊断标准,均排除宫颈息肉、生殖道感染、子宫肌瘤、异常妊娠所引起的出血,通过内科检查也排除血液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肾炎等引起的子宫出血,将150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在47~53岁,平均年龄50.2岁;病程为4.5个月~6年。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6~54岁,平均年龄49.9岁;病程为4个月~3年。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中医为分期治疗,出血期以益气固肾为主,基本方拟固本止崩汤加减,基本组成为熟地15g,白术10g,黄芪20g,党参10g,当归15g,白芍9g,升麻9g,黄芩9g,侧柏炭20g,荆芥炭15g;调经期以补益肝肾为主,基本方为六味地黄丸加减,基本组成为熟地12g,山药9g,山茱萸9g,泽泻6g,丹皮10g,茯苓9g。随症加减,水煎服,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西药以口服妈富隆,日1片,连续服药21天后停药7天,在停药的第8天开始下一疗程,连续用药三个疗程。观察组以中药汤剂结合妈富隆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妈富隆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
1.3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是血止绝经者,视为治愈;经量、经期、周期虽然恢复正常,但是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或是经量减少,或是经期缩短者为好转;若阴道出血无变化则为无效。
2.1 两组间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治愈63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6.0%;对照组中,治愈43例,好转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0.0%。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比较,详情见下表1,2。
表1 两组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表2 两组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比较
围绝经期功血,属中医学崩漏范畴。中医认为冲任二脉虚衰,不能制约经血,使月经提前、月经量少或周期紊乱致崩漏。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多系雌、孕激素分泌失调或没有孕激素而发病所致。治疗目的是迅速止血,血止后以调节经期和减少出血量为原则。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口服避孕药可对部分疾病有治疗作用,如功血、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这与避孕药抑制排卵和调整周期相关。本次临床研究显示,明确诊断为绝经期功血的病例,予口服避孕药妈富隆与汤药治疗,观察3个月,无论在疗效还是在改善相关症状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可见,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妈富隆是第三代口服避孕药,每片含炔雌醇30g、地索高诺酮150μg。PG为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的衍生物,是一种高选择性的孕激素,具有很强的孕激素受体亲和力,其孕激素活性较炔诺酮强18倍,副作用较小[4]。临床应用妈富隆联合中药方剂分期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杜晓虹.浅谈妇女围绝经期变化与保健干预[J].当代医学,2007,131(12):110.
[2] 来佩.妇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2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崩漏[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62.
[4] 房梅芳.妈富隆治疗58例围绝经期功血体会[J].中外医疗,2009,2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