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汉华 许艳丹 黄同庆 徐静静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浙江 衢州 324000)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的并发症,慢性肾衰行血液透析者更为显著。目前,重组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应用以及铁剂的补充是治疗肾性贫血的重要手段。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口服铁剂仍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补铁方式,但因其吸收差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等,限制了其应用。NKF-K/DOQI慢性肾脏病贫血治疗的实践指南指出,为了预防慢性肾脏病患者铁缺乏及保持充分的铁储备,应补充铁剂,并与EPO协同治疗,达到并保持血红蛋白11~12g/dL(红细胞比容达到0.33~0.36)[1]。作者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院肾内科40例分别使用静脉注射蔗糖铁联合EPO及口服琥珀酸亚铁联合EPO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进行疗效对比观察,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男 21例,女19例,年龄29~82 岁,中位年龄56岁。入选标准: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0mL/min,均维持血液透析1个月以上,透析频率每周至少2~3次,血红蛋白(Hb)<80 g/L,红细胞比容(Hct)<0.30,血清铁蛋白(SF)<200μ g/L,转铁蛋白饱和度(TS)<0.30。排除标准:已知对铁制剂过敏,1个月内有输血史,急慢性感染、急性失血、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结核、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及正在接受其他临床试验。剔除标准:未完成疗程者、治疗期内输血者、治疗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随机分为静脉用蔗糖铁联合EPO治疗20例(静脉组)及口服琥珀酸亚铁联合EPO治疗组20例(口服组),治疗前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透析时间、血红蛋白、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均 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组 别 男/女 年龄(岁) 透析龄(月) Hb(g/L) Hct SF(μ g/L) TS静脉组 11/9 56.8±18.0 33.5±29.5 64.2±12.0 0.20±0.05 173±110 0.23±0.05口服组 10/10 56.6±15.8 35.4±30.9 66.3±9.1 0.23±0.06 175±98 0.22±0.07
1.2 治疗方法 计算总补铁量(mg)=体质量(kg)×[Hb目标值g/L-Hb实际值(g/L)]×0.24+贮存铁总量(mg)。静脉组:将蔗糖铁100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48mL在透析结束时缓慢微泵,并观察有无过敏反应,2次/w,直至完成补铁总量,以后每月用蔗糖铁100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48mL透析结束时微泵使用。口服组:口服琥珀酸亚铁100mg,3次/d,饭后服用,直至完成补铁总量。两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均给予EPO 3000IU,3次/w,皮下注射,如红细胞比容≥0.33或血红蛋白≥11g/L时剂量减半,继续维持用药。EPO治疗疗程共8周。用药前及用药后4、8周分别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铁蛋白(SF),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2.1 治疗结果 治疗后4周及8周静脉组Hb、Hct及SF均高于口服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Hb、Hct及SF测定值
表2 两组治疗后Hb、Hct及SF测定值
与静脉组比较*P<0.05,**P<0.01
Hb(g/L)Hct SF组 别 n治疗后4周 治疗后8周 治疗后4周 治疗后8周 治疗后4周 治疗后8周静脉组 20 87.8±6.2 100.4±0.5 0.28±0.03 0.32±0.04 337±180 498±166口服组 20 81.8±7.1** 86.8±12.1** 0.26±0.07* 0.29±0.04* 180±102** 202±132**
2.2 不良反应 静脉组用药期间未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轻度反应主要为面色潮红1例,可耐受至观察结束,未行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口服组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1例,症状较轻,未行处理,上腹部疼痛3例,腹泻1例,均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血液透析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原因有:肾产生EPO减少、铁的摄入减少、血液透析导致失血及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叶酸、蛋白质缺乏等。缺铁是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第2位诱因,约50%透析患者EPO治疗贫血疗效差与缺铁有关[2]。2000年上海瑞金、华山等医院统计慢性肾衰竭患者铁缺乏发生率达77.6%[3],故给透析患者补铁是纠正此类患者贫血的关键。但口服铁剂对胃肠刺激较大,且胃肠道对铁的吸收不良,其吸收量与体内的铁储备成反比,故口服铁剂已不能满足EPO治疗过程中骨髓对铁的需求。静脉补铁利用率高,胃肠道反应小,既可以增加可利用铁,又可以提高铁储存水平,克服网状内皮系统对铁的释放障碍,故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静脉补铁[4]。Valderrabano[5]报道用输注静脉铁的给药方法,可很快被释放入网状内皮系统,被红细胞的生成所利用,故建议对缺铁患者以选用静脉途径补铁为宜。因此,本观察以NKF-K/DOQI贫血治疗指南为目标,两组行EPO 3000 IU每周3次皮下注射联合铁剂治疗,治疗4周及8周后,静脉组的Hb、Hct及SF均高于口服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说明静脉用蔗糖铁提供储存铁的效果均优于口服补铁,能更快和更好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缺铁状况。并且静脉组在治疗过程中仅1例表现为面色潮红的轻度不良反应,使用较安全,但仍需根据患者体内铁储存量及Hb变化及时调整铁剂用量,以达到最佳效果[6]。
[1] 美国NKF-KDOQI工作组.NKF-K/DOQI慢性肾脏病贫血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主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3
[2] 王海燕.肾脏病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98
[3] 唐琦,汪关煜,钱莹,等.肾性贫血时静脉与口服铁剂的疗效比较.中国血液净化,2004,3(8):431
[4] Vanwyck D B,Roppolom,Martinez CO,et al.For the United States iron sucrose clinical trials group.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Ⅳiron sucrosetoora iron in anemic patients with nondialysis dependent CKD.Kidney Int,2005,68(6):2846
[5] Macdougall I C.Monitoring of iron status and iron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erythropoietin.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1994,3:620
[6] 王莉,叶长宁,王芳,等.静脉补铁和口服补铁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比较.四川医学,2002,23(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