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课的练习设计

2011-05-30 02:55张光永
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故事书路程例题

张光永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自我学习的主要形式,是传授新知、巩固深化新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个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数学练习就是例题的机械重复,使学生毫无兴趣,感到枯燥。其实,好的数学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不断完善其获得的知识,同时还可以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下面谈谈我对练习设计的几点认识:

一、练习设计要有目的性

数学练习题的选择要坚持目的性,克服盲目性,避免机械的、单调的重复。每次练习要有一个重点,突破一个难点,要把练习的意图集中地体现出来。巩固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沟通哪些联系,掌握哪些内容,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旨鲜明。教师既要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这一阶段练习的内容,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新授课铺路架桥,使新授课的难度降低,坡度减缓,利于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从主观上乐学,引起探究的动机,为新授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之前先设计了下面三道题:

(1)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2)用简便方法算出52×7+48×7的结果。

(3)李明家距离李鹏家390米,两个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家走去,李明每分钟走80米,李鹏每分钟走50米。

a.两人1分钟走的路程之和是多少?还相距多少米?

b.两人2分钟走的路程之和是多少?还相距多少米?

c.两人3分钟走的路程之和是多少?还相距多少米?

d.3分钟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在这三道练习题中,第(1)题可为新授课后总结出“速度和×时间=路程”作铺垫。第(2)题为例题的两种解法提供了方便,作好了准备。第(3)题具有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初步理解“相遇”的意义和条件的功能,促使这一知识的正迁移,为学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单一的练习不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特别是练习时,在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掌握的情况下,如果练习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注意特点,就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应变能力。

例如,在设计教学《分数乘法》后的练习时,我就先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了,第二根剪去了米,哪一根剩下的多?引导学生从两根绳子都大于1米,等于1米,小于1米三种情况去讨论。然后设计另一题:一根绳子第一次剪去,第二次剪去了米,哪一次剪去的多?这样的练习既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

三、练习设计要有启发性

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不断地受到启发,达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目的。例如,书店有故事书240本,故事书相当于科技书的,书店的故事书和科技书相差多少本?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性,放手让学生广泛讨论,可得多种解法,第一类用分数的方法解答,解法一:240÷-240;解法二:240÷×(1-)。第二类用倍比的方法解答,解法三:240×;解法四:240×-240;解法五:240÷;解法六:240÷×。第三类方法用方程法解答,解法七:设科技书有x本,=;解法八:设科技书有x本,=;解法九:设相差x本,=;解法十:设相差x本,x×=240;解法十一:设相差x本,(x+240)×=240。第四类用整数的方法解答,解法十二:240×[(5-3)÷3];解法十三:240÷3×(5-3)。

四、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是求知的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内驱、维持和强化的作用,练习兴趣往往是和效率联系在一起的。提高趣味性,可以有多种途径。我们的练习课离不开一个“新”字,要有新的形式,新的题材,新的要求,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新的体验。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的练习设计时,我们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准确地运用以上四个特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所学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并达到开发智力、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猜你喜欢
故事书路程例题
小松鼠的故事书
天边的故事书
走的路程短
公平的方案
Little Bean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小松鼠的故事书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