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萌,吴建民
(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011年3月25~29日,由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共同主办的“百年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一次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海峡两岸近10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0余位学者提交了会议论文,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中既有对老问题的反思与批判,又不乏掘取新角度对新问题展开讨论。在思想与思维的辩证中,给这场以“百年龙学”为名的学术会议带来了繁荣与启迪的同时也引发了更多有价值的思考。
本次大会收到的论文以具体研究刘勰及《文心雕龙》为主体,近70篇。其学术观点展现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来“龙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各位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研究视域展开论述,其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文心雕龙》的文本研究,即以这部著作本身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对存疑文字的辨析与解释;对文本理论意义的阐释;对文本思想内涵的系统性论述三个方面。
(一)文本释义
对《文心雕龙》文本中尚存“疑案”的再考证,重新注解字句。这类文章有:复旦大学杨明教授的《黄侃先生补<隐秀>篇蠡测》、华南师范大学韩湖初教授的《三辨<文心雕龙·辨骚篇>“博徒”、“四异”和篇旨》、山东莒县李明高先生的《“博徒”本义初探》、南开大学卢盛江教授的《<文心雕龙·辨骚>篇小议》、复旦大学羊列荣副教授的《“窥意象而运斤”的解释问题》、江苏大学吴晓峰教授的《再议<文心雕龙>之“雕龙”》、台湾政治大学黄伟伦先生的《<文心雕龙>“物感”说与“兴”义之辨》、扬州大学倪晋波老师的《出土文献与刘勰“秦世不文”论的再审视》等。此类文章是对以“考校、注解、笺释、翻译”为基本特征的传统学术方式的继承。自明代王惟俭、梅庆生、清代黄叔琳、李详以来,传统的文本考校成果既丰,近代龙学研究更多以范文澜注本为经典版本。然而,在众多的考校著作中,仍然留有若干文字层面的疑问。由某些关键疑点的释疑有可能推翻以往研究的“定论”,以至对《文心雕龙》的解释甚至于对刘勰思想的解读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韩湖初教授的《三辨<文心雕龙·辨骚篇>“博徒”、“四异”和篇旨》一文。韩教授从词源学的角度分别辨析了“博”字与“徒”字在古典文献中的含义,又将《文心雕龙》文本中涉及“博徒”、“博”、“徒”的章句结合起来加以对照分析,最终得出“博徒”之义应训为褒义的“博通之徒”。这一与范文澜注本、周振甫注本、詹锳义证本等权威著本大相径庭的结论。后又有李明高先生属文《“博徒”本义初探》认为应将“博徒”理解为“博通之士”,也即“博通雅颂的传人”、“博通雅颂之士”。卢盛江教授在其文《<文心雕龙·辨骚>篇小议》中也涉及到“博徒”的解释问题,卢教授的观点是“博徒”在此处当作贬义。从这个问题的热烈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龙学研究的活力所在,以及学者们对真理的执着。《文心雕龙》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为龙学研究者留下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二)阐释文本理论意义
对文本的理论内涵加以阐释与说明。这类文章有:重庆师范大学杨星映教授的《<文心雕龙>的“象”范畴》、辽宁大学涂光社教授的《<文心雕龙·比兴>篇的理论建树及其在传统诗学中的地位》、湖北师范学院张开炎教授的《潜限在历史叙事选择中的真实视域与伦理意涵——<文心雕龙·史传>历史叙事理论研究之三》、山东大学戚良德教授的《诗骚所标,并据要害——刘勰对<诗经>、<楚辞>创作经验之总结》、徐州师范大学吴建民教授的《论<神思>篇之理论命题》、贵州师范大学王澍教授的《刘勰论“为文之初心”—— <文心雕龙>文学创作发动论》、宁夏大学梁祖萍教授的《<文心雕龙>的声律论》、包头师范学院吴素娥副教授的《从<养气>篇看刘勰文学创作的“自然之道”》、兰州大学雷恩海教授的《课虚无以责有:文心雕龙的形式批评论》、武汉大学石了英博士的《从<诗>学到诗学——刘勰的<诗经>阐释与<文心雕龙>的诗学理论》等。从字词句章的考校、笺释上升到文本所蕴含的理论意义的阐释,这是继传统学术形态“考校”的余绪。《文心雕龙》是文学形态的理论著作,其价值不止于刘勰用双流玉润的骈体文字所彰显的辞章之美,更重要的是刘勰以中国传统的诗性思维方式概括、归纳、总结了一系列系统严密的文学理论,这些理论正是用于指导后人作文实践的范本。由此,《文心雕龙》才具有不朽的传世价值。其中吴建民教授在其文《论<神思>篇之理论命题》中展示了《文心雕龙》研究的新视角,即从理论命题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度研究。吴教授认为,《文心雕龙》中存在大量命题,刘勰用命题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文学理论。对这些命题的形式、内涵及当代意义的探讨是有实际意义的,并可由此开拓一条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理性特征研究的新思路。与之相类的还有杨星映教授的《<文心雕龙>的“象”范畴》一文,杨文中对古代文论中的“象”范畴作出全面论述,包括“象”范畴从哲学领域到文论领域的转化以及对《文心雕龙》中“象”范畴的内涵与外延的阐释。明确了“象”范畴对中国古代文学中文学形象及文学意境的创造起了重要作用,也对意境理论的建构起着重要作用。还有涂光社教授在《<文心雕龙·比兴>篇的理论建树及其在传统诗学中的地位》中对“比兴”的理论意义与嬗变情况作了详细的说明,并由此推演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原则。戚良德教授《诗骚所标,并据要害——刘勰对<诗经>、<楚辞>创作经验之总结》一文,一改历来《文心雕龙》研究专注于刘勰对《诗经》和《楚辞》进行总体评价而很少对刘勰将《诗》、《骚》作为文学作品在其创作经验上的总结给予应有的关注这种现状,重新考查了刘勰对《诗》的认识与看法和刘勰的“楚辞观”,并对诗骚共有的艺术手段——比兴加以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文心雕龙》之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特点。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涉及《文心雕龙》的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作家论等部分,足见学者们的学养识见与功力。此类文章共计15篇,数量居各类研究方向之首,亦说明在经历了上世纪考校成果丰硕的当代学界,理论研究已成为21世纪龙学研究的主要学术形态。
(三)系统性论述文本思想内涵
对文本进行深层次把握,论述文本所具有的思想内涵。这类文章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王文生教授的《<文心雕龙>思想体系考辨》、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的《<文心雕龙>“论”之儒宗释影》、湖南师范大学张长青教授的《试论刘勰的原道文艺美学观——兼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天津师范大学李逸津教授的《<文心雕龙>美育思想探论》、湖北师范学院吴瑞霞教授的《从“道之文”到“文之道”—— <文心雕龙>“文道”之释义》、赣南师范学院吴中胜教授的《采集·狩猎·农耕与<文心雕龙>富于民族特色的诗性思维》、宿迁学院徐梅老师的《经学与刘勰的文学思想》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新材料的发现,研究者对文本的思想内涵再度提炼,产生了新的、深刻的认识。在思想层面宏观地把握《文心雕龙》文本内涵,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文心雕龙》的内容,把握刘勰的思想核心,意义重大。其中王文生教授在其《<文心雕龙>思想体系考辨》一文中回答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文心雕龙》究竟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思想体系?二、这个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发展中起过什么作用,产生过什么影响?此二题是《文心雕龙》思想内涵的核心议题,有必要对此做出进一步探讨。陈引驰教授的《<文心雕龙>“论”之儒宗释影》,以《文心雕龙·论说》篇中有关“论”之界说为物件,探索揭示了《文心雕龙》撰文成篇时其思想观念多元交织、显隐曲折的特质。张长青教授的《试论刘勰的原道文艺美学观——兼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一文从文体论、创作论、作家论、风格论、批评论、审美理想论、文艺发展论的角度,全面论述了《文心雕龙》所建构的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文艺美学理论体系。此外,李逸津教授在其文《<文心雕龙>美育思想探论》中开创性地提出《文心雕龙》的文学观中蕴含“美育思想”,并充分阐释了《文心雕龙》美育思想的合理性、必要性,美育的主旨,美育理想,美育的时机、载体、方法与途径,以及美育思想的现代启示。李文颇具敏锐的学术眼光,看到了《文心雕龙》的别样价值。从思想层面全面掌握文本并非易事,由上述论文可以看出,学者多以单篇为其专门议题,进行系统性论述。少有对《文心雕龙》全部内容的思想内涵做出较为缜密的现代诠释。
《文心雕龙》研究成果之研究即是将现有的研究成果视为对象进行研究。借由对经典成果的解析与反思,可以梳理出一些基本观念和重要的治学方法,对当下的龙学研究启示颇多。这也是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类文章有:武汉大学罗立乾教授的《也谈百年龙学要有新的重大突破》、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的《龙学的困境——由“文心雕龙文体论”论争引发的方法论反思》、台湾淡江大学颜昆阳教授的《<文心雕龙>做为一种“知识型”对当代之文学研究所开启知识本质论及方法论的意义》、安徽师范大学李平教授、金玉生的《略论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学术地位和价值》、复旦大学李婧老师的《试论黄侃研究<文心雕龙>的方法》、华东师范大学陆晓光教授的《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王国维》、安庆师范学院叶当前副教授、李平教授的《论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文献学价值》、河北大学李杰的《民国时期文心雕龙研究概述》、河北大学胡海教授的《现代龙学与中国文学理论的特色》、泰山学院刘凌教授的《周振甫讲<文心雕龙>的语境视野》、合肥师范学院何懿副教授的《王元化<文心雕龙>研究专著全版本对校报告——以1979版与1992版对校为纲》,共计11篇。其中罗立乾教授的《也谈百年龙学要有新的重大突破》一文针对张少康先生所提百年龙学“要有新的重大突破,必须解决好实证与理论研究的高度统一问题”作出回应,并提出三点意见:一、夯实国学基础,拓宽理论知识结构,并用宏观审视与微观诠释相结合的方法,去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作好《文心》的校、注、译工作。二、应把握住中国古代文学重在表现情感的民族特色和刘勰用来总结这种文学之中国古代哲学所独有的民族特色,去对《文心》进行理论研究,而不要盲目地用西方理论去研究。三、要学习和研究近代国学大师治龙学的经典之作,处理好继承、弘扬其优良学术传统与锐意创新的关系。可以说罗文是对百年龙学的研究成果的宏观总结,又为龙学研究做了方法上的指导。李建中教授在其文《龙学的困境——由“文心雕龙文体论”论争引发的方法论反思》中由徐复观先生与龚鹏程先生的文体论之争从方法论层面引出了关于“龙学困境”的反思。并在文中指出了当代龙学研究三大困境:一、哲学的逻辑的方法与诗性文论本体的扞格不入;二、当下理论判断及体系建构对历史复杂语境及变迁的忽略不计;三、用他山之石攻本土之玉时的事与愿违。向现代龙学发展提出三个经典议题。何懿副教授的《王元化<文心雕龙>研究专著全版本对校报告——以1979版与1992版对校为纲》一文主要以1979版与1992版《文心雕龙创作论》为考查对象,对校了两个版本的修订、删削和增补情况。从“去阶级分析”、“去偶像语式”和“去规律”等删改现象分析提出了关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文心雕龙》研究的学思演化问题。此类文章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系列是李平教授等的《略论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学术地位和价值》、《论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文献学价值》和李婧的《试论黄侃研究<文心雕龙>的方法》三篇文章。《略》文中,李教授首先论述了《文心雕龙札记》的龙学史地位,认为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是现代龙学研究的奠基作,又对《文心雕龙札记》与范文澜《文心雕龙注》进行比较,充分论证了《札记》在研究方法、成书体例上为范著之先导,是现代龙学研究的起点。其次,李文阐述了《札记》的学术史价值,认为《札记》是中国文论研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点。胡海教授在《现代龙学与中国文学理论的特色》一文中阐发了其对现代龙学及整个古代文论研究应该致力于论说文学的多重性质与多元价值的重要观点,对龙学的发展作出了宏观构思。李杰《民国时期文心雕龙研究概述》将目光锁定于民国时期的龙学研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民国时期龙学研究的特点及演变概括。
上述文章中涉及的《文心雕龙》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晚清以降,自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为起点的龙学专著。这一时期的龙学研究从起步开始走向成熟,掀起了龙学研究的大幕。后代研究者应当借鉴其考校之精,吸收传统学术的治学方法,辅之以现代学术方法对《文心雕龙》作出条理化、系统化的论证,从而使百年龙学焕发新的生机。
通过对刘勰生平事迹、生活年代及社会环境等问题的研究,而探索刘勰的思想渊源及对《文心雕龙》写作的影响,是《文心雕龙》研究的一个传统内容。
此类文章有:香港岭南大学汪春泓教授的《论刘勰思想中的道教因素——<异苑>两条材料谈起》、武汉大学高文强副教授的《也说刘勰是个什么家》、台湾国立空中大学方元珍教授的《从<礼记>论刘勰宗经思想》、台湾台北大学赖欣阳先生的《刘勰<文心雕龙>的<尚书>论述》、苏州大学侯敏教授的《刘勰与葛洪:诗学之境的联通与疏离》、华中师范大学王济民教授的《刘勰与王充》、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游志诚教授的《刘子新诠释》、山东莒县博物馆苏兆庆、刘云涛研究员的《从<刘岱墓志铭>说南北东莞与刘勰》、山东莒县史志办朱文民研究员的《有关刘勰研究的几个问题——兼与张少康先生商榷》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苏兆庆、刘云涛研究员从《晋书·地理志下》、《东晋疆域志》、《中国历史地图集》、《东莞市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州志》、《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卷》等古地理文献的整理与比较中对“刘勰世居京口”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朱文民研究员在其文《有关刘勰研究的几个问题——兼与张少康先生商榷》中就两个问题作出了论述,其一、关于刘勰家族的研究问题,认为刘勰出身当属士族,并对张少康先生在《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中所列刘勰家族的世系提出了质疑而重新列出其对刘勰家族世系的画法。其二、关于《刘子》作者认定问题。朱文民研究员举《群书四部录》和《古今书录》为证,认定《刘子》作者为刘勰。侯敏教授《刘勰与葛洪:诗学之境的联通与疏离》与王济民教授《刘勰与王充》两篇文章分析了刘勰思想中存有葛洪与王充思想的若干成分,论述了刘勰思想受前贤影响所体现的几个方面。汪春泓教授的《论刘勰思想中的道教因素——<异苑>两条材料谈起》一文结合《文心雕龙》具体词句与《异苑》分别从家世、姓名看刘勰的道教因缘,《文心雕龙》所呈示的自然空间结构以及金玉崇拜所蕴含的道教思想,《文心雕龙》在包容度、养气论与道教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刘勰思想中潜在的道教因素。高文强副教授的《也说刘勰是个什么家》继1996年王更生先生在《北京大学学报》发表《刘勰是个什么家?》一文,从不同时代学者对刘勰的接受情况全面考察了刘勰在齐梁、隋唐、宋元和明清各时期的身份定位问题。这对当代刘勰及《文心雕龙》的传播与接受颇有助益。
此类文章外延广泛,是龙学研究的新领域与新课题。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教授的《<文心雕龙>与集部形态建构》、江苏大学李金坤教授的《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对联写作要论兼议<文心雕龙·丽辞>及相关篇目》、中央民族大学黄鸣副教授的《论<文心雕龙·时序>之文学地域观》、镇江市图书馆任罡馆长的《缮刻文心,放飞雕龙——从专业图书馆的角度看中国文心雕龙资料中心的发展》等文章。从全新视角对刘勰与《文心雕龙》展开研究,为龙学研究带来全新的学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