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霖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等[1]1992 年首创,裘华德[2]1994 年率先引进,近年来被认为是治疗难愈性创面比较成熟的新技术[3,4]。但在其应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引流管堵塞﹑引流不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造成治疗失败的严重后果[5]。我院采用改良式VSD技术治疗肢体创面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引流管堵塞的问题,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创伤性肢体皮肤缺损患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20~60岁,平均42岁。皮肤缺损面积8 cm×10 cm~10 cm×20 cm。受损部位:上肢皮肤缺损32例,下肢28例。受伤至清创时间2~8 h,创面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受伤原因:车祸42例,机器绞伤8例,重物砸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
1.2 材料 (1)VSD(商品名为“维斯第”)装置医用泡沫(VSD敷料)系由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公司生产的一种白色泡沫型合成敷料,成分为聚乙烯醇(PVA),规格:15 cm×10 cm×1 cm,内置两根多侧孔硬质硅胶引流管,使用时可根据需要修剪。(2)生物透性粘贴薄膜:商品名为“安舒妥切口愈合快示格胶贴”,由英国施乐辉有限公司生产,尺寸:15 cm×20 cm。(3)负压源:为本院中心负压吸引装置。(4)输液器:为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洁瑞牌一次性输液器。
1.3 方法 (1)常规消毒铺巾后,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异物。(2)按创面大小和形状修剪VSD材料,大的创面可能需要两块或多块,材料与材料连接处及材料与创缘连接处用丝线间断缝合,使材料与材料、材料与创面连成一整体,便于封闭。(3)确保VSD敷料与全部需要引流的创面充分接触,引流管可以从创口直接引出。(4)改良方法。在VSD敷料的内置引流管的对侧正中,用手术刀切开8~10 cm切口,且切口不到底部。将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去掉头皮针,剪除过滤器,在近断端的输液管两侧纵向剪出6 mm×3 mm椭圆型侧口5~7个,再将剪好侧口的输液管用丝线包埋于VSD敷料的正中切口内。输液器的另一端接生理盐水,调试通畅后持续冲洗。(5)75%酒精擦干创面周围皮肤,用薄膜粘贴密封整个创面。(6)将引流管接通中心负压装置,压力设定为-125~450 mm-Hg。如果引流管较多,可使用三通接头将多根引流管串接至1~2个中心负压装置。负压有效的标志是填入的医用海绵块明显瘪陷,薄膜下无液体积聚。(7)术后持续负压封闭吸引5~7 d,持续冲洗2~3 d,滴数60~80滴/min。视引流液性质,改为间断冲洗,即每2~4 h冲洗1次,30 min/次或遵医嘱停止冲洗观察,直至拆除负压装置。
本组60例患者,仅1例患者因合并开放性骨折、骨外露,使用外固定架,切口深,合并感染,在第一次手术后的第3 d发生堵塞,其余59例均未发生堵塞。50例经7~10 d引流后创面缩小,肉芽新鲜,行植皮或二期缝合后愈合。10例行2次VSD手术后,创面新鲜,行植皮或局部皮瓣转移覆盖愈合。
VSD技术的临床应用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其敷料起到良好的创面覆盖作用,其持续封闭式负压可以将创面渗出物引流出去。这两个条件的同时满足,为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引流管堵塞的问题,从而影响VSD技术应用于临床的效果。我科医务人员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将VSD技术进行改良,基本解决了引流管通畅引流的问题。
3.1 引流管堵塞的原因分析 在VSD技术的临床应用中,经常会出现引流管堵塞,致使引流不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治疗失败的问题。杨雪燕[6]报道在62例使用VSD治疗的患者中,在术后的2 h~2 d内48例发生了引流管堵塞,堵塞物为血凝块和渗出物凝块。王彦峰等[7]报道VSD引流过程中引流管几乎全部堵塞,通过挤捏或用注射器注射生理盐水或者用生理盐水直接进行负压吸引再通。我们采用改良方法在本组60例患者的应用中,仅1例发生了引流管堵塞,堵塞发生在第一次手术后第3 d,堵塞物为炎性分泌物凝块。我们认为其堵塞原因与损伤程度深、损伤面积大、合并感染、炎性分泌物多且不易引流,造成了分泌物的蓄积成块有关。
3.2 引流管堵塞的预防 我们受VSD敷料内置多侧孔硬质硅胶引流管的启示,就地取材,使用改良的方法。本组患者术后即采用持续生理盐水冲洗的方法,与传统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相比,保持了VSD敷料处于湿润状态,维持了VSD敷料微孔的作用。由于大量的液体介入,稀释了炎性分泌物和凝血块中蛋白质、纤维成分的浓度,减少了蓄积、产生凝块的机会。同时也可清洗创面,使坏死组织和分泌物及时被清除,破坏细菌的生长环境,并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而且创面的彻底冲洗引流还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因菌群失调而继发二次感染。根据引流物的性质,主要是引流物浓度和粘稠度,改为间断冲洗,即每2~4 h冲洗1次,30 min/次或遵医嘱停止冲洗观察,直至拆除负压装置。慎柳等[8]也曾报道在VSD内导管的另一端接去除头皮针的灭菌单管输液器进行导管冲洗的方法,在21例应用VSD治疗中,仅有1例发生了堵塞。由此可见液体冲洗对预防引流管堵塞有效。
本文仅仅是介绍了这种改良式的VSD方法在肢体创面中的应用和效果,但对其输液器包埋的长度和侧孔的口径、冲洗量、冲洗方法、冲洗时间仅为经验性探索,尚缺乏科学的客观实验数据,仅为VSD术后预防引流管堵塞的一种方法。
[1]Fleisehmann W,Strecker W,Bombelli M,et a1.Vacuum sealing as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amage in open fractures[J].Unfallchirurg,1993,96(9):488 -492.
[2]裘华德,宋九宏主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3:32 -82.
[3]Fleischmann W,Lang E,Russ M.Treatment of infection by vacuum sealing[J].Unfallchirurg,1997,100(4):301 -304.
[4]korber A,Franckson T,Grabbe S,et a1 Vacuum assisted closure device improves the take of mesh in chronic leg ulcer patients[J].Dermatology,2008,216(3):250 -256.
[5]王学文.范小淘.李 伟,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关节损伤杂志,2006,21(7):583 -584.
[6]杨雪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创面应用中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529-1530.
[7]王彦峰,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急性软组织损伤合并感染创面[J].中华创伤杂志,1998,14(4):254 -255.
[8]慎 柳,赵龙桃,李 宏.人工皮负压封闭引流期间导管冲洗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8,23(24):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