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输出自动化与口译

2011-04-08 00:42邹德艳
关键词:译员二语口译

邹德艳

语言输出自动化与口译

邹德艳

双语之间快速准确的转换是口译的要旨。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出假说能够解释和指导口译中译入语和译出语之间的转换。语言输出自动化能够有效保证口译交际的质量。口译中语言输出自动化的提高贯穿于口译教学和口译实践。

输出自动化;口译教学;口译实践

一 输入和输出假说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指出学习者必须接受可理解性输入、包含着已知的语言成分、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分这三方面,语言习得才有可能发生。[1]输入理论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对语言输入在学习中的作用进行的探讨,对二语习得具有指导意义。但理论界对输入理论的局限性也多有探讨,认为输入假说过分强调理解新语言,而忽视了产出该语言的重要性,即语言输出的重要性。

针对语言输入假说的不足,二语习得研究者Swain对加拿大的法语沉浸教学法进行了调查,发现“可理解输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固然起很大作用,但不足以使二语学习者获得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如果习得者要使自己的第二语言既流利又准确,不仅需要“可理解输入”,更需要“可理解输出”。[2]这就是所谓的输出假说(The Output Hypothesis)。

语言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前提条件,而经过加工的语言输入只有在输出过程中加以运用和尝试,才能使学习者真正习得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解释了语言习得的重要特征,对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

二 输出自动化

1.语言输出自动化。

输出理论注重的是为二语习得者提供表达语言和获得反馈的机会,让学习者注意到自身的语言问题。在对二语输出质量进行评价之外,输出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二语的流利度。输出理论对口译实践及教学的贡献在于它指出输出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自动化(Automaticity)。

心理语言学认为语用过程是自动性(Automatic)和控制性(Controlled)两种过程的混合。[3]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从控制过程到自动化过程的一个连续不断变化的维度,完全受意识控制和完全自动化是这个连续体的两极。[4]语言在表达过程中占用的注意力资源越少,其自动化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2.口译中的输出自动化。

口译中译出语输出的熟练程度可以通过练习获得提高,如果双语转换可以脱口而出,就达到了输出自动化。在这个过程中,译员的长期记忆被激发,成为口译中工作记忆的一部分;译员的被动词汇被转化,成为不同口译任务中的主动词汇。输出自动化体现在口译中不仅指二语或B语言的输出,听到、理解B语言之后用A语言表达出源语的意思,同样检验的是口译学习者对于B语言语义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3.输出自动化之于口译的意义。

语言表达自动化是口译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双语之间迅速转换的能力是口译的要旨。英国学者Roger Bell指出,绝大多数语言学家承认语言产生的心理语言模式需包含一个“常用结构存储”机制,即存储在记忆里的单个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能够直接访问。在这一点上,他清楚指出,该机制在翻译过程中,能够瞬间将意义与词汇联接起来,减轻短时记忆的存储负担。[5]由此可见,语义与词汇的瞬间联接是口译的必要前提。

很多研究表明,预先习得对应的词语、术语、短语的表达,会使口译过程中部分译语的输出做到自动化,译员可以节省出精力专注于理解源语、组织译语等其他方面。理想的翻译方式必须包含自动化地运用文字来表达意义的过程。意大利学者Franco Fabbro指出,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翻译与理解可以出现“分离”现象,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语言的输出可以不需要意识理解体系的介入。没有译语输出的自动化,而持续地投入精力于每一环节,将对总体的口译临场表现具有破坏性。[6]

人的大脑是一个处理能力有限的系统。认知过程自动化程度越低,则需要占用的工作记忆容量越大;认知过程自动化程度越高,需要的工作记忆容量就越低。大量的对应词汇、表达以随时待命的状态存在于译员的大脑中,以自动化的形式被传译表达出来,这不仅有效减缓口译现场的时间压力,而且同时减轻译员的工作记忆负担,有效利用译员大脑有限的处理能力。

三 口译中如何加强输出自动化

输出自动化对于口译教学和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加强口译中的输出自动化对于提高口译质量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能够有的放矢地加强口译中的输出自动化呢?一方面,应该在口译中强调块语与范例的积累。这样,在有限交际时间的压力下,译员能够很快从记忆中提取语言资源,满足即时交际的需要。另一方面,块语和范例的积累需要以双语形式进行转换的强化,这样才能确保在将块语和范例以双语形式进行表达的过程中,译员能够做到准确、流利。

1.口译教学中的输出自动化。

在口译教学中,输出自动化的障碍更多来自于学生二语运用能力的局限。二语水平有限,则理解二语(英到中口译)和应用二语表达(中到英口译)这两个方面都可能出现输出自动化程度低的情况,进而影响整体的口译效果和可理解度。因此,在口译教学中提高输出自动化离不开A、B两种语言、尤其是学生的B语言的输入和反复练习。

从口译的语言输入方面来说,不论是A语言还是B语言,对于没有接触过的、甚至概念都是陌生的事物,期望学生可以使用地道的A或B语言进行表达是不切合实际的。在口译中结合技巧进行专题口译练习时,可以分专题为学生提供各个专题涉及的专有概念和固定词汇及表达法,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双语的快速转换。根据语言习得界对于输入、输出理论的探讨,只输入不输出,或者说只记忆不运用是不利于语言输出自动化及流利度的。因而,在学生熟悉了特有概念和表达法之后,可以在口译课堂上针对不同专题进行口译练习。根据Harmer的说法,“输出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操练性输出,第二种是交际性输出。”[7]带句型操练或翻译就是典型的操练性输出,这种输出很难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而,交际性输出更加适合口译教学的需要。针对不同的专题设计模拟口译场景进行训练,既能够调动口译学生的输出积极性,又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输出自动化,进而提高他们的口译交际水平。

另外,口译中的双语转换涉及方方面面,专题训练不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也不是提高口译学生的输出自动化的万用良方。在口译教学中,可以随时进行双语转换练习,既能够活跃课堂,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输出自动化,至少可以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输出自动化对于口译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提供A语词汇,一组提供B语词汇,两组互相提供相应的译语输出。对于数字转换这样的口译重点技巧的训练,更加可以采用随时随地进行转换的游戏式或竞赛式训练方式。这样的练习不必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学生需要时刻感受口译的“即时性”和“瞬时性”,这样能够为学生从事口译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口译实践中的输出自动化。

在口译实践中,针对不同的会议主题,输出自动化的提高至少体现在译前准备和现场应对两个方面。

首先,译前准备对于任何新的口译任务都是必须和重要的。关于译前准备的内容和方式,不同的译员会有不同的偏好。然而,一般来讲,熟悉会议主题、讲稿准备、术语准备等是需要译员完成的基本工作。针对与主题相关的新术语,译员应在会前根据获取的会议资料及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输出自动化练习。争取让新术语在有限时间内成为译员最为熟悉、张口就来的词汇。

另外,在口译现场,最后拿到手的新资料、现场学习到的新术语、甚至是口译过程中出现的新词汇,都可以成为输出自动化练习的材料。这样的练习讲求高速和准确。如果有口译同伴可以协助一问一答,则效果更胜一筹。

与口译教学中的输出自动化相比,口译实践中的输出自动化可能在口译工作结束之后就大幅下降,而针对其他主题的会议又需要进行另外一套概念或表达法的输出自动化的提高。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口译员需要是“万金油”或“通才”,这或许也正是口译的魅力之所在。

四 结语

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出假说对语言学习的贡献之一在于它提出了语言输出自动化能够有效提高语言产出的流利性。在口译教学和口译实践中对口译输出自动化加以训练,使概念和词汇对等处于随时获得的状态,能够提升口译中的双语转换速度,继而保证口译的功能对等和交际质量。

[1]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A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2.

[2]Swain,M.Communication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S.Gass&C.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Boston:Heinle&Heinle,1985:235-253.

[3]Carroll,D.W.Psychology of Language[M].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99:137.

[4]彭惠敏.二语词汇习得的自动化程度及其对阅读能力的影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4):169.

[5]Bell R.T.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66.

[6]Fabbro F,Gran L.Neurolinguistic aspects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A].Gamrier Y,Gile D.Taylor C.Conference Interpreting:Current Trends in Research[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7:9-27.

[7]Harmer,Jeremy.The Practice of English Teaching[M].Batsford Academic Educational Ltd.1981.

Abstract:The fast and accurate transition between two languages is the tenor of interpreting.The Output Hypothesis i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can explain and direct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in interpreting.The output automaticity guarantees the quality of interpreting communication.The increasing of the output automaticity in interpreting permeates interpreting training and field interpreting.

Key words:output automaticity;interpreting teaching;field interpreting

Class No.:H059Document Mark:A

Output Automaticity and Interpreting

Zou Deyan

H059

A

邹德艳,硕士,讲师,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辽宁·大连。邮政编码:116044

大连外国语学院立项“形成性评估模式应用于英汉同声传译技能模块教学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0156)阶段性成果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高校同声传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立项(项目编号:L10DYY007)阶段性成果

1672-6758(2011)05-0124-2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译员二语口译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口译中的“陷阱”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