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教师育人效果的四个要素

2011-04-07 13:46宫福满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师教学

宫福满

(河南理工大学 应急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影响高校教师育人效果的四个要素

宫福满

(河南理工大学 应急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合格的高校教师理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专业领路人及人生导师。如何使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落实到实处,是每一位高等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影响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效果的要素有以下四方面:独特的人格魅力;较高的学术水平;高尚的职业操守;鲜明的时代精神。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教师素质

高等学校因学生而存在,没有学生也就没有高等学校,而“育人为本”又是高等学校存在的第一要义。因此,温家宝总理要求“把培养人才作为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责”。高校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一流的教师,必然没有一流的人才,这已是高等教育界的共识。要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成为高素质人才养成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1]。对高校教师来说,教书与育人虽然是两个方面,但从人才培养的逻辑来说,这二者又是一个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因此,高校教师理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专业领路人及人生导师。当前,如何培养、打造合格的高校教师,如何使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落实到实处,从而确保教书育人的效果,是每一位高等教育管理者和高等教育研究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一名高校教师来说,其教书育人的效果取决于以下四个要素:独特的人格魅力;较高的学术水平;高尚的职业操守;鲜明的时代精神。

一、独特的人格魅力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过:“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不只是信息和知识。”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对学问及周围事物的看法必然会与学生形成双向、多层面的交流[2]。高校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这种交流,从而真正让学生欢迎、接纳,就需要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机、兴趣、情绪及情感、意志、性格等意义重大。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高校教师往往具备以下特质:

一是良好的道德修养。教育工作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深入接触、情感交流、双向作用的高级劳动。高校教师要教学生学问,更要教学生人生,教他们如何面对世界。因此,教师的基本道德、社会公德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的道德修养应使自己甘于为教育事业奉献,同时牵引学生向道德高地靠近。

二是较强的处事能力。为人处事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处事,教师必然首先要会处事。教师应该有做人必要的诚以及对人重要的善。为人处事事关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其中的文化传承能力十分关键。高校教师没有较强的文化传承能力,必然会淡化学生的责任意识,降低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一名为人处事能力强的高校教师,会让学生从其身上体会到在困难面前、在人生的挫折面前应该采取的态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敢于面对未来的挑战。

三是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教师应该以知识分子的良知与风范,传递给学生一种信号,那就是责任与担当、公平与正义。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真与善,知道身为学生,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好做精。高校教师对社会问题的评价与看法,应该有自己深入的思考及独特的见解,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对学生引路的作用。高校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念,会引导学生正确解决因社会的复杂性给其带来的价值观上的冲突、矛盾,会引导学生产生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尺度、合理的社会期待和个人发展预期。当前国内学界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等现象屡见不鲜[3],高校教师若不能正确地予以引导,极易使学生形成对金钱顶礼膜拜的观念,从而脱离自身应然行驶的轨道,陷入严重的矛盾与迷失状态[4]。

二、较高的学术水平

学科知识领域是大学的砖瓦,大学学科领域的发展,以教师追求真、善、美的学术活动为基础,学术活动是高校蓬勃发展的生命源泉[5]。高校教师必须学有专长,不然得不到学生的尊重。高校教师只有进行学术研究,才有可能形成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效应,才能让学生体会课程的现实感。教师要对学科进展与学科领军人物如数家珍,以此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热情。高校教师不做学术研究,就无法进行研究性教学,也就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际来看,有着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才有学术气质,才会在学科领域内为学生树立起初步的标杆,才能让学生产生对专业深入的理解与认同,学生才可以从教师这里学习理论、方法,学习对科学的基本态度。高校教师没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而试图通过天马行空的所谓“雷人”说辞来赢得学生的认可,结果只会让学生敬而远之。

高校教师承担学术研究课题,也为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提供了可能。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敢于、愿意让学生参与自己的学术研究项目。一些教师以学生的知识与阅历还达不到进行学术研究的水平为由,拒绝或不情愿让学生参加自己的项目,有的即使允许参加,最多也是被安排翻译一下资料。这种科研与教学的关联被人为阻断的现象,必然会使教学与科研的冲突日益激烈。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校的学术研究并非仅仅是专业上的项目研究。由于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既是在培养学生,又是在造就学者,可以说是教学相长、扩展知识的过程。因此,高校的教学活动毫无疑问也是一种充满学术气质的创造性活动;它同样具有学术性,是一种系统而较为专门的学问或知识[6-7]。

三、高尚的职业操守

职业操守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高校教师高尚的职业操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学生有深沉的关爱。这是教师能真正完成职业使命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老师爱学生,其实也是爱自己;尊重学生,其实也是在尊重自己。教师的职业操守,要求其所作所为都要为了学生成长成才,都要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对学生的爱,教师就会因材施教,就会将每一位学生视为一个能动的对象,就不会像有的教师那样上完课后就“黄鹤一去不复返”,学生想与老师见上一面十分困难。一份调查显示,国内部分大学存在着课堂上师生心照不宣一起混、课堂没有吸引力、上课成了走过场等现象[8],这种现象反映了一些教师对学生极端冷漠的态度,这类教师的职业操守根本无从谈起。一个对学生有着深沉关爱的教师,会把教学当作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他会用真心、热心、爱心去对待每一堂课。

二是对专业有持久的热爱。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热爱所教授的课程,这样才能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切实掌握高等教育的规律;才能对所上课程的逻辑进行深入研究,对所教课程的现状与前景了然于胸;才肯在课程上投入精力,精心选择最适合课程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激情。理想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能够与学生产生深度互动,这种深度互动,首先要求教师把握课程本质,使课堂成为一种自由、开放的思想与智慧的交流活动;其次,教师要重视对知识创新过程的溯源,重视将知识的传授与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究的方法和能力,把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思路介绍给学生。教师对专业持久的热爱,是与学生形成深度互动的首要条件。

三是对教学艺术有不懈的追求。深入研究教学艺术,是高校教师职业操守的重要体现。高校教师要达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应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以及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还应有科学的教学设计。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不可能将学科知识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就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吸引力,而很容易变成照本宣科、应付了事。调查发现,课堂上一些学生做别科的作业、玩弄手机、看课外书,这说明教师未能对课堂实现有效控制。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做到有启发式的课堂讲授,有思考式的课堂讨论,他会以积极的态度全心投入。

四、鲜明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特有的精神风貌,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实现国家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时代精神代表时代发展潮流,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程度,它会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当今时代,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高校教师,一方面要明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融入时代、走在时代前列;另一方面要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所关心的理论热点问题能用通俗的语言说清楚,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党建理论转化为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没有时代精神的高校教师是无法与学生对话的,学生也无法从心底对你“来电”,“教书育人”自然也就变为一句空话。

高校教师时代精神的具体表现,首先是创新理念。高校教师要有创新理念,更要有创新行动。创新是当今时代形成人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其次是开放气度。开放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只有深入融进开放的环境中,才能顺应潮流,取得发展。因此,高校教师要不断拓展国际视野,让学生在开放的大环境中开阔思维,从而造就出具有国际视野的民族中坚。第三是批判思维。没有批判就不可能有创新,高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批判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正确应对时代提出的种种挑战与问题。第四是社会责任。当前一些大学生不经思考便向利益缴械投降,向人民币看齐,社会责任感缺失,这种现象令高等教育感到汗颜。高校教师要教育学生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明白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让学生做到眼界足够开阔和长远、心胸足够开放和包容,让学生有宏大的气度、敏锐的眼光、深邃的思想和踏实的作风,从而造就出既有理想信念之“魂”、又有民族精神之“根”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9],让他们能在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中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10]。第五是信息素养。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这样的教学才能对学生学习、思想、行为、态度、感觉方式等产生积极的、实质性的和持久的影响。第六是环境友好。当前条件下,绿色大学建设已成为一种时代要求,绿色大学是20世纪高校从传统大学转向新时代大学的重要标志。高校教师没有绿色意识,没有环境友好的理念,就不会有生态文明教育,自然就不可能培养出崇尚绿色、保护绿色、创造绿色的高素质人才。

[1]王冀生.人文化成:对教育活动本义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36.

[2]江崇廓.以教学为中心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5-47.

[3]王义遒.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究竟靠什么[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1-6.

[4]展涛.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1):7-13.

[5]陆根书,彭正霞.培育高等学校和谐学生生态 促进基础研究创新人才成长[J].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60-66.

[6]时伟.大学教学的学术性及其强化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5):12-16.

[7]张安富,靳敏.崇尚教学学术:提高高校教学学术质量的现实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20-23.

[8]陈平原.上什么课,课怎么上[J].中国大学教学,2011(2):4-6.

[9]吕治国.提升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

[10]万猛,李晓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9-13.

G642

A

1673-9779(2011)04-0486-03

2011-08-17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2011-JKGHAD-0305);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ZD001)。

宫福满 (1967—),男,内蒙宁城人,编审,从事高等教育学及编辑学研究。

E-mail:gongfm@hpu.edu.cn

[责任编辑 杨玉东]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