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医专创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1-04-04 03:12邢爱红闫春梅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专科护士技能

● 王 宁 邢爱红 闫春梅

“以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医专创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 王 宁 邢爱红 闫春梅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已形成了以高职高专为主体的护理职业教育体系,专科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界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根据国内外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山东医专基于“因材施教、知行统一、学思结合”的教育规律,围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为切入点,给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选择,创新并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的三年制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了预期目的。

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初级专科护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和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出发,首次对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的核心环节。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专项试点之一[1]。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密切与医院合作,改变以往学科体系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遵循“因材施教、知行统一、学思结合”的教育规律,基于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愿望,通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改革,探索并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的三年制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分类培养

“因材施教”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及成长规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其进行培养教育,使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方式下成长成才,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2]。因材施教应分为两个步骤,首先,以多元智能为依据评估学生的智能结构,即评估学生的“材”;其次以学生的智能结构特点为依据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即实施不同的“教”。基于上述教育理论,根据国内外护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兼顾学生特点与愿望的基础上,围绕培养目标对护理专业学生实施分类培养。

(一)依据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愿望,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护理专科毕业生已成为临床护理岗位的主要力量,而且亟待培养初级专科护士充实临床一线,同时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现代护理教育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挑战。根据国内外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在拟定三年制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未来发展为宗旨,给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选择。一是,入校第一学年设立出国创业与国内发展两条途径,对选择到国外创业的同学,在评估他们的实际水平和个人能力的基础上,组建涉外日语护理与英语护理班,分别进行培训,为学生出国学习或就业铺路搭桥;二是,选择在国内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在完成前两年教学后,设立专升本与就业两条途径,对就业目标明确的学生安排到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综合临床实践,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三是,对以就业为目标的学生,在最后一年顶岗实习期间,在完成第五学期的综合临床实践后,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愿望,经过临床带教教师的考核评估,可分别选择重症监护(ICU)、新生儿护理、手术室护理、社区护理、肿瘤护理、透析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方向进行初级专科护士的专项培训。

学生一入校,即通过“三课”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学校校长为学生上好职业教育的第一课,给学生宣讲职业教育理念和特点,展示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未来发展搭建的多种形式学习平台、培养途径以及相关成功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确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发展目标;第二,由教务处与学生处具体讲解对学生住校期间的教育教学方案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第三,护理系主任进行专业教育,上好职业入门课,引导学生热爱护理专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了解专业的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趋势。经过与学生以上的沟通与交流,为他们按照个性特点和发展愿望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规划奠定基础。

(二)增设个性发展模块课程,构建“筑平台,多组合”灵活课程体系

按照“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运用基本护理技术、临床护理技术等,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三年制高专护理专业的“筑平台、多组合”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按理论知识、技能层次,构建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和临床实践课程教学三个课程平台,并将三个平台有机组合为三个必修课程模块。在前两个平台分别设相应的选修课程;在临床实践教学平台设立可选择的初级专科护士培养不同专业化方向培训课程。设立的选修课程和各专业化方向培训课程构成了个性发展课程模块,三个平台与所设的选修课程和专业化方向培训课程形成不同的组合,上述三个必修课程模块和个性发展课程模块,组成专业教学和外语教学两条主线。新的课程体系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满足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二是在完成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发展方向,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三是满足护理专业人才国内需求专科化和护理人才需求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筑平台,多组合”的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三)按照学生的发展学习目标,实施分层分类培养

按照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两条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实施分层分类培养。

护理专业教学,首先进行通识教育;然后在专业课程平台教学中以就业岗位为导向设急危重症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眼耳鼻咽喉口腔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等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为后期按岗位培养奠定基础;第5学期进入临床实践顶岗实习,主要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科室之间轮转,完成综合临床实践;第6学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分别选择不同的专业化方向,由临床带教老师在医院各相应岗位开展系统的理论及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针对具体护理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由医院与学校共同颁发初级专科护士培训证书,为毕业后直接上岗奠定基础。近三年山东医专共培训各专业化方向初级专科护士700多名,分别被各大医院争先录用,初次就业率达100%。

外语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首先实施分层教学即分A层和B层,B层的学生只需达到高专英语教学要求即可,A层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按照他们的意向和选择,根据他们能力的不同,再实施分类培养。对选择在国内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大学四、六级英语证书和高级英语课程等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对有出国意向的学生,通过选修课程设立英语雅司、托福和日语种的专项培训;在涉外班护理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适应护理教育国际化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走出国门搭建平台。学校成立国际护士培训中心,先后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塞浦路斯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医疗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关系,为学生开辟了出国学习和就业的绿色通道。一批有志之才,走出国门发展创业,目前已有219名学生出国学习、带薪实习和就业,形成护理人才培养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特色。

二、注重“知行统一”,贴近岗位需求培养护理人才

“知行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命题,对于学校来讲,贯彻“知行统一”,就是将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认知以及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认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行动中,培养学生德智体发展,既会做人又会做事,其中,教会学生做事就是要做到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3]。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定位”在于要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学会“怎么做”,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必备知识和熟练技能,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高职教育理念和在各护理岗位工作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改革教学内容开发建设课程,为学生提供从事护理工作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解决“知”的问题,同时创新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即“行”。通过工学结合,学中做,做中学,在多次的认知与实践的基础之上达到“知行统一”。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组织)改革教学内容开展课程建设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山东医专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护理专业对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以岗位工作需求为主线进行了系列改革。首先,重视培养“有德之才”,在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的教学中,除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以外,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医学伦理教育;第二,以护理专业岗位需要为导向,调整药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三,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以学历教育教学为主线,将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教学大纲的要求融入到学历教育之中,使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有机结合,为毕业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第四,按照护理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与医院护理专家共同开发建设针对各工作岗位的初级专科护士培训内容和课程,并编写了相应配套系列教材13本(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以上四方面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中,分别建设《基本护理技能》1门国家级和《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2门省级精品课程。

(二)模拟临床情景,建设实训与实习基地

学校投入800多万元,除建设护士站、治疗室、急救训练室等常规实训室外,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针对初级专科护士培养,建设重症监护室(ICU)、手术室、新生儿护理实训室、社区护理实训室、康复护理实训室和口腔护理实训室等,建成了4000多平方米的现代护理技能中心,形成了初级专科护士培训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学校与省内23所省市级三级甲等医院紧密结合,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条件优越的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分别依托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院和济南市口腔医院等新开辟了ICU护士、康复护士、社区护士、透析护士、新生儿护士、手术室护士等10余处初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以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而且提升了专业办学实力,护理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三)基于“工学结合”,创新实践技能培养体系

改变传统以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按照学科体系开展实践技能培训的方法,在对护理岗位群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医院护理、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典型的工作项目,基于工作项目依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使学校培训教育密切贴近岗位要求。具体组织实施按照校内分步开展实训 (技能训练—情景训练—虚拟训练—仿真训练)和医院渐进结合临床(课间实习—专项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两条主线,从单项实训到综合实训、从跟班实习到顶岗实习设计“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阶梯递进式”实践技能培养体系。通过上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循环往复,以实际行动去学“动手”、学“操作”,实现了“知行统一”贴近岗位培养高技能护理人才,培养的学生护理操作技能娴熟,在2009年全国首届护理技能竞赛中,学校派出的4名选手分获1等奖、2等奖和3等奖,学校也获得团体2等奖的优异成绩。

三、注重“学思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古人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开动脑筋去思考就是学而不思,而只空想不学习就是思而不学,读书是在学习别人的智慧,而思考是在形成自己的智慧,只有学思结合才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过程,通过“学思结合”,有利于目标实现、学习习惯养成和思维拓展。为解决目前高专护理专业教育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差、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岗位对护士综合素质要求等问题,我们以专业课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我要学”的主动学习动机,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一)以专业课教学为切入点,引入项目教学法

我们在三年制高专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是以护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护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应用项目教学法,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以真实或模拟医院环境作为学习的基础,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技能和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设计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实现了三个转变,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中心的转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采用以职业行为活动分析为基础,实现了教学体系的转型;从信息的搜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所有问题的全部过程,推进了教学过程的转变。该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二)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选取颈部、胸部、腹部等代表性的外科疾病为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师生共同设置具体情景,如在护士站接诊病人、病房护理查房等,然后共同商讨项目任务的完成计划;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通过系列的学习活动,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老师需随时为学生提供各种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如如何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示范专科护理操作、如何做多媒体幻灯片、健康教育、沟通技巧等;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由师生共同对项目工作进行中学生所表现的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进行评价,并将学生的综合表现记入课程总评成绩中。

通过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将医院所遇到的问题透过真实的情境呈现,设计适当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等方法,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弥补了临床见习少的缺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开展项目教学法的课堂,学生表现极为活跃,争抢上台进行项目汇报和成果展示,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信心和勇于展现自我的勇气,当学生演讲精彩,展示到位时,课堂上发出阵阵掌声,学生的潜能和才华在展示中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了极大地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我要学”的主动学习动机。在教改中我们也体会到,传统的课堂教学给学生以清晰的理论概念,项目教学法则给学生以创造的空间,在教学中应注意两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经过三年多教改实践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山东医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就业竞争力明显强于同类院校的学生,毕业生遍及山东、深圳、北京、广州和天津等10余个省市,特别是初级专科护士的培养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在省级医院培训的初级专科护士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骨干力量。教学改革的实施不仅形成了校院专家共建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而且通过双师密切合作开展教学研究,锻炼了队伍,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高,形成了一批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山东省教学名师和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成为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突出亮点,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 号.

[2]高庆.从“因材施教”到“因材施学”高职教育理念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3]廉永杰.“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哲学意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

[4]陈巧力,王慧玲,马文华.“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三年制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课题编号:FIB070317)的部分研究成果。

王 宁/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副校长,教授 邢爱红/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主任,副教授 闫春梅/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临床护理教研室主任,讲师

(责任编辑:何 言)

猜你喜欢
专科护士技能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