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加凤
用真情与智慧缔造一片教育的星空
● 刘加凤
据说,一些执著的信徒,在朝拜圣地时,不仅会把自己近年含辛茹苦积攒的所有钱财,一分不剩地付出,沿途还要一步一叩首。离去后,又会披风沐雨、拼命工作,再来重复这个过程。
这个过程被称为“奉献”。
我觉得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教师的奉献,不是假大空,不是高大全,也不仅指积极主动、心甘情愿等表层内容,更意味着一种有品位的、有深度的、高质量的奉献,那需要教育的真情与智慧,那是一种教育的爱,是用真情与智慧缔造的一片教育星空。
教育的真情
22年前,那是个充满着浪漫幻想、多彩憧憬的花季,19岁的我师范毕业登上了心仪已久的讲台。只记得那天,天是那么蓝,那么高,空气是那么净,那么爽,我的心情是那么阳光灿烂,信心百倍地登上了讲台:师范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教一群“毛孩子”还不绰绰有余?然而,百倍的信心,换来的却是万分的失望:课堂成了我的“独角戏”,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眼前晃动着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感到了肩头的压力:病人上手术台,就是把生命托付给了医生;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将孩子的未来托付给了老师,应该怎样才能对得起这份重托呢?
冷静地思考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向老教师学习,学习怎样上课,怎样组织学生。连续几年,每个星期我都尽力备一节精品课,然后请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和老教师们来听课。经过一段时间,我的教学语言比较规范了,与学生交流的能力、课堂的应变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1990年9月,我第一次讲县级公开课。当时打磨一节课往往要经历多次试讲,不断地了解学生,改进教学设计。那次公开课我至今记忆犹新,每一次试讲都使我对教学产生了更多的感悟。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虽然开始重视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但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单线条的,即教师引路,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路线上跟进;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的想法超出教学预设,就立即将其拽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难以有效利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
1992年后,我感觉自己成长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得益于什么呢?——教育理论。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尝试着将书中的教育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在听课的时候,我也尝试着分析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失误跟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在自己备课时,也开始尝试用教育理论作指导。例如,我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首先就对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知道统计吗?你喜欢统计吗?学生们的观点有:统计就是数数;统计就是做加法,把一些数加起来;没听过统计。并且学生对统计的态度普遍不喜欢。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并不了解统计的意义,如果课堂教学仅仅关注统计知识的教学,是很难让学生产生对统计的正确认识和正确观念的。怎样才能在一节课中达到我所期望的结果呢?我在格式塔心理学派的有关成果中找到了教学构思。该学派有个著名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正如一个洋葱,当你将洋葱一层层剥开后,告诉学生这是洋葱的一部分,学生将不会知道洋葱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我的教学设计分下面几个环节:创设情境,产生统计需求;初次统计,讨论统计方法;根据统计结果,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统计,感受统计样本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收集、整理数据,学习制作统计表;根据统计结果解决问题;完成练习,了解统计的作用。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伴随着问题的解决,完整地经历了统计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重视从理论到实践,还有利于教师将教学实践中好的做法从经验层面提升到理论层面。
在洪凝镇中心小学期间,为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我又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在担任毕业班的数学教学任务的同时,我倡导、主持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的课题研究。根据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把课堂变成学生认识世界、探索新知的主阵地。同时,坚持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这些教研探索不仅使我的课上得生动活泼,最主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受到学生欢迎。1998年5月,在山东省创造教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我成功举行了观摩课,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调到实验小学以后,我充分利用学具和计算机等先进的教育手段,将学到的“合作教学”、“愉快教育”等最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运用于我的教学和学科研究当中,开展“利用学具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发挥学生所特有的直观生动的优势,让学生动手动脑。课上抢答问题时允许学生不用举手;上数学课学生座位可以自由组合;鼓励学生给自己设奖;让学生走上讲台当“数学小先生”。这些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使我的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浓厚的趣味性、民主性、人情味,学生特别爱上。最叫我感动的是,参加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三个月回来,全班学生都像小鸟一样飞奔到我面前,问这问那快乐地不得了。这一课题被确立为国家级实验课题,并在全国第三届学具应用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我的教改实验,逐渐引起了上级教研室部门领导的关注,先后20多次代表省市县参加了全国、省、市、县级优质课评选,每次我都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全县、全市教师都能接受到省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崭新的教育理念,帮助和引导同志们更好地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每次外出培训学习,我除了及时向领导汇报外地的最新教育动态和教改信息外,还主动申请上公开课、示范课,让发达地区和先进单位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在五莲、日照大地上开花结果。1993年以来,我先后30次承担校级公开课,10次参加市县教研室组织的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5次参加省级以上教学观摩课。2004年9月,我参加了日照市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大会并做了典型发言。《现代教育导报》、日照电视台、五莲电视台先后报道并播出了有关我的一些事迹。在实验小学负责学校数学教科研工作以后,我义不容辞地挑起了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重担,主动与20多名教师结成帮扶培养对子,传、帮、带起了3名市级骨干教师、4名县级教学能手和10多名县级教学新秀,其中有4人都是在我手把手的帮助下走上了全国、全省的公开课、优质课评选的讲台,并获得了国家、省、市级公开课一、二等奖,成为在全县有影响的教学新秀。同时,我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30多篇经验总结和教学论文,其中《指导学生做好、用好学具》、《在着力点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20多篇论文在 《山东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等专业刊物发表,对推动学校教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教育的智慧
叶澜教授说:教育智慧是教师通过实践探索、积累而形成的专业素养的高级阶段。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必须具备有五力: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有定力、有魅力。达到如此境界的教师的教育劳动,必然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工作充满创造的智慧和欣喜,在付出的同时,能感受到的是精神的满足和享受。
对此,我常常扪心自问:我是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吗?从教师的专业能力看,我还没有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从教师的职业道德看,我也还需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去关注和转化每一个孩子;从教师的个人魅力看,我还需要提高个人修养丰富自己的内涵。
2005年10月,在这个枫叶飘落的季节,我带着一颗惴惴不安又诚惶诚恐的心,来到了美丽的泉城济南,参加由省教育厅组织的“齐鲁名师工程人选”建设会议。说真的,我有点不想去,但我又不想放弃,因为在参加“齐鲁名师工程人选”评选的过程中我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既有彻夜难眠的折磨,也有滴米未进的遭遇。就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交织下,我来到了济南,我的心情可想而知。
10月16日上午8点30分,“齐鲁名师工程人选”建设会议按时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首先做重要讲话,对各位进入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以及市、县、校名师人选的优秀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整整一天半的时间,在这充实的72小时中,我感到自己又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洗礼。从最初的不愿意开会,到开会期间的苦恼彷徨,再到顶着巨大的压力返回,感觉自己的心理年龄又成熟了许多。不管以后的路是崎岖还是平坦,我将一如既往的生活下去,也许我会成功,成为名副其实的齐鲁名师,也许我会失败,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不管结局怎样,我都不会后悔,因为我努力了,我付出了,这就是最大的收获,这是自己没有退路的选择。
2006年10月,参加工作已经十八个年头的我,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来到了心目中向往已久的教育圣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山东省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高级研修班。
平日里工作紧张而又忙碌,当疲惫的身影出现在书桌前时,总有一种知识匮乏、理论不精的烦恼。如今,我们来到了教育发展最先进、最前沿的上海,来到了教育理论博大精深的华东师大,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最佳机会,是我学习、充电、提高、交流的最佳阵地。
作为一位智慧型教师,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任何一位杰出的教育专家或优秀教师,其教育模式、教学风格乃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深深打着自己的个性烙印。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阅历、智力类型、知识结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以及所处的环境文化、所面对的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就决定了任何一个教育专家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人苦苦“学习”李吉林、魏书生,却怎么也成不了第二个李吉林、魏书生的真正原因。我这样说,当然不是反对向这些特级教师学习,而是给自己也给其他正在成长、正在进步的青年教师提一个醒。向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学习,主要是学习其优秀的教育思想,而不是机械地照搬其方法,而且,其先进的教育思想也必须与自己的教育实际和教学个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别人的精华融入自己的血肉。所以,我在聆听大师、专家的讲座或报告时,总是虚心地听讲,批判地接受,深入地反思,理性地升华。
带着这种理性的思想,我聆听了华东师大教科院郭景扬教授所做的《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报告。郭教授从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谈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从美、中两国教育的差异,谈到了教育发展的均衡化。而华师大课程与教材研究所的王斌华教授谈吐从容幽雅,语言平和朴实、风格诙谐幽默,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所做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的报告又把我们带到了现在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校本课程开发热。他把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意义、方法以高屋建瓴地姿态向我们做了详细的阐述,使我们这些对校本课程还是一头雾水的老师们开阔了眼界。郭教授把我们的精神引向崇高的境界,王教授又让我们的心回到平凡的现实世界。回到学校后,几经寒暑,我成功组织开发了《生活》系列、《家园》系列等32门校本课程。其中,由《画说家园》《家园名片》《家园畅想》《家园茶业》《家园风情》等组成的《家园》系列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家园意识和家园责任感为目标,分日照家园、齐鲁家园、祖国家园、地球家园、星空家园五个层次,内容丰富,已达8个门类,被列入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带着对教育的期盼,带着对梦想的追求,我一次次和心中的名师李吉林、魏书生、于漪对照相比,我的教育思想、文化修养、教学艺术离名师还相差很远、很远,我会把教授们的良言、学友们的帮助牢记胸怀,朝着教育家的目标迈进,哪怕是艰难的一步、又一步……我坚信,总有那么一天,我会收获一棵大树、一丛森林。
教育的爱——真情与智慧缔造的一片教育星空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同时,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并且,这种爱也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这种爱,就是教育的爱。
有人说:“我曾想做一个伟人,但没有成功;后来我又想做伟人的妻子,业已失败;现在我想通了,我要做伟人的老师。”刚参加工作,我便带着“做伟人老师”的幸福整天徜徉于学生中间,望着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听着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感受着心与心碰撞的那份快乐,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生命中最阳光的家园。于是,每天,我早早来到教室,看着同学们陆续走进来,耳边随之飘来一声声问候,有时候我来不及回应,他们会再叫一遍,我被这份亲密感动着;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把批作业的时间和空间移到了40分钟之外的教室。这时候,总有几个学生静悄悄地站在我的桌前,一个把老师改好的作业发下去,一个又帮老师把即将要改的本子轻轻打开,我被这份默契感动着;患感冒的时候,我的嗓子因为疼痛而有些沙哑,为了不给学生耽误课,我坚持走上讲台,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杯清凉的开水和几粒“胖大海”,我被这份真情感动着……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会想起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而这份深沉的爱正是源于学生们那种感人的力量。看着孩子们一拨一拨在涓涓细流的浇灌下健康成长,我由衷感受到为人师表的幸福,感受到真诚无价的甜蜜。
2001年8月,我接手三(六)班。班里有个叫柳树的孩子,性格孤僻,特别不喜欢数学课,数学从没及格过。在他的衣兜、桌洞内,不是千奇百怪的动物模型,就是蜜蜂、知了、蚯蚓、蚂蚁等小动物。开学第一节数学课,他却跑到操场上挖虫子去了。班主任派6名男生也没把他拉回来。为了他的成长,我必须得想办法把他拉回课堂。既然他喜欢动物,晚上回家,我找出师范时的《生物学》课本和儿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狠狠地补了补生物知识。第二天数学课,他又挖虫子去了。我安置好班里的学生,也来到了操场上,陪他一起挖虫子,一边挖一边聊,从昆虫有几条腿,到动物进化论,从恐龙讲到大熊猫,我现学现卖、滔滔不绝,他瞪着眼睛听得出了神,伸出大拇指说:“老师,你真厉害!”我趁热打铁,跟他约好上课好好听讲、课外陪他一起捉虫子,把他劝回了课堂。此后,我又多次利用星期天带他到野外扑蝴蝶、捉蚱蜢,还帮他补习功课。先有“亲其师”,后有“信其道”,我成了他的好朋友,他也喜欢上了我的数学课。期末考试,他数学破天荒得了个“良”,而他对昆虫生活习性的研究也在全校创新成果评比中获了奖!
学生厉小剑,最初分到我班的时候,学习大大滞后于其他同学,而且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经了解,这是一个生在不幸家庭中的孩子。母亲患有神经病,父亲在一次事故中双目失明。孩子的生活仅靠亲戚、邻居的周济。这种不幸的家庭遭遇使这个学生幼小的心灵承受着难言的重创,自卑心理在周围淡漠的环境中日益严重。面对他,我知道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下定决心:心灵的创伤要用 “心药”医治。平日里,我利用课余时间跟他谈心,鼓励他“人穷志不能短”;天冷了,我提醒他加厚衣服;没钱买饭了,我把口袋中的零钱递到他的手里……记得一个冬天,他的手上早早地就长满了冻疮,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我就想把自己以前上学时戴过的一副半截手套送给他,当我交给他并为这有点破旧的手套不好意思时,这个学生却紧紧地把手套贴在胸前,向我鞠了一躬,眼泪汪汪地说:“老师,我会努力!”听着他动情的话语,我的心被震撼了,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老师只要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后来这个学生振作了起来,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毕业时以较好成绩考上了初中。临开学时,他拿着一个特别精美的笔记本来感谢我,我先是收下了这份情深义重的礼物,接着便写上祝福语回赠给了他。我告诉他:“老师需要的不是这些,老师最希望看到的是你学有所成。”他默默地点了点头,舒心的笑了。看到这个在阳光下振作起来的少年,我又怎能不眷恋我正在营造的这道“风景”呢?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把学生教育为“人”是第一位的。面对由于种种原因所带来的课本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差异,学生的心里有太多的迷茫与困惑。为了找到打开迷茫之门的钥匙,我首先在行为上以身作则:我懂得,每一个孩子,不管高矮,无论美丑,都承载着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因此,我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他家庭贫困,我会力所能及地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假如他成绩暂时落后,我会与他促膝长谈、分析原因;如果他的行为让老师、同学们头疼,我会首先请他在我的课堂上做好配合,假如是他的学习方法不当,我会给予他更多这方面的指导。平日里,学生掉到地上的文具、黑板边的粉笔头我都会一一捡起,我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自己学生的爱。
记得那是在洪凝镇中心小学一次冬季越野赛的前夕,为了加强运动员的实战素质,我要求他们每天早起二十分钟进行野外训练。为了真正使学生训练有得,我也坚持和运动员一起跑。有时累得筋疲力尽时,我也曾想到骑车子跟着,但看到同样大汗淋漓的学生们,我想:如果我成了半途而废的陪练,留给他们的影响将会怎样呢?于是两周的野外训练,我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其间,运动员们尽管也很疲劳,却没有一个人喊累。有时看我实在跟不上他们了,有的同学会主动放慢脚步等等我。比赛结束,我班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级部第一名。当我在终点为运动员们的勇猛冲劲道贺时,学生们笑着说:“老师,有您在,我们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这时,我更加激动,我分明看到了学生眼中的自己,也看到了“榜样”力量的巨大。自此,更让我时刻要求自己要用健康向上的灵魂去净化教育环境,用自己平实坚韧的心态教书育人,真正用人格魅力铸造神圣的师魂!
“给你一叶绿色,却还我一片森林;给你一抹蔚蓝,却还我一个海洋;给你一缕阳光,却还我一片晴空;给你一丝春风,却还我一季春天,这就是孩子成长的脚步,这也是老师收获的幸福”——我不记得这是哪位诗人的话语,但是让我们用爱点亮学生心灵的明灯,让他们感受到生命阳光的温暖吧!
二十多年的教职生涯使我深深地领悟到了一个平常的道理: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要想成为名师得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淡泊而明志,宁静而致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付出的同时,我也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每个教师节,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一张张饱含深情的贺卡,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这时我的心里总是填满了骄傲和自豪。一位学生在信中说:“敬爱的老师,您写一手方方正正的汉字,而您的人生也像您的字一样堂堂正正。”这些无声的话语时时激励着我,我也在心里默默发誓:为了这些淳朴的学生,我也要把教师工作干好,不求辉煌一生但求踏实一世!
刘加凤/日照经济开发区连云港路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黄海涛)